解读2013年上海烟草集团方针目标

2013-03-26来源:上海烟业报

解读2013年上海烟草集团方针目标(上)

  本年度方针目标制定工作结合了姜成康局长对上海烟草提出的“三个重在”要求、行业和集团“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以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的要求,并从市场、规范两个视角,审视集团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确立了“五个着力点:即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突破重点。

  总体框架——简称“1141”

  1-突出一个发展重点:

  着力培育以中华为核心的“1+3”品牌。

  1-推进一项主题实践:

  深入推进以“二三五”教育实践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

  4-切实增强四大发展能力和动力:

  即“增强创新能力;增强支撑能力;增强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动力。”

  1-实现一个目标:

  实现以中华“百万千亿”工程为核心的“1+3”品牌新提升,保持集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突出一个发展重点”,即着力培育以中华为核心的“1+3”品牌。

  在国内市场品牌培育与发展上,明确了“中华”、“中南海”、“红双喜”和“熊猫”品牌的发展方向。

  在海外市场及品牌培育上,进一步拓展海外品牌市场和扩大“落地产销”规模。

  在完善品牌管理制度上,审视调整品牌发展规划,优化和完善新产品研发培育的流程、机制,着力“加快创新要素系统集成”的进程。

  在品牌发展上,突出集团品牌管理的机制、流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品牌管理和产品研发、培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推进一项主题实践”,以“二三五”教育实践为主题,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三五”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集团推进文化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措施。按照“教育为先、实践为重”的思路,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形成“齐抓共管、分头落实、协同推进”的保障机制,切实将“二三五”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到基层党建创优中;融入到品牌文化、学习型组织和行为规范建设中;融入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融入到青年素质提升中。

解读2013年集团方针目标(中)

  本报上一期介绍了2013年集团方针目标“1141”总体框架,并对“1141”中的前两个“1”的具体内容作了解读。本期主要针对“4”和“1”作一介绍。

  “切实增强四大发展能力和动力”,即增强创新能力、支撑能力、保障能力和发展动力。切实增强“三个能力”和“一个动力”是姜成康局长继“三个重在”之后对上海烟草提出的新要求,是集团发展到实现“百万千亿”目标后,继续推动创新转型的新动力。

  “增强创新能力”,是指围绕品牌发展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来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软件建设指集成创新要素资源,建立“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硬件建设指加快浦东科技园区等技改项目建设;创新成果则体现在重大技术专项的阶段目标实现和卷烟关键技术的突破。

  “增强支撑能力”,是指为了更好地支撑品牌发展,以供应链建设为主线,从市场营销、精益制造、原料供应以及物流建设等方面,对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进行系统建设,强化供应链的支撑和增值功能。

  “增强保障能力”,是指通过对业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监管,进一步保障供应链系统运作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突出规范,包括统一管理招标采购;建设两项工作管理体系;推进财务、投资、内部管理的规范体系运作。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包括审计监管与市场监管、质量监管与安全监管、权利点监管等。

  “增强发展动力”,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建设、优化和改善行为,完善原有的运作机制或管理流程,以改革为契机,使企业迸发出更大的动力,并成为未来品牌发展的强大引擎。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用人制度改革,分别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双高”人才培养聘用机制入手;二是集团核心流程再造,以ERP项目为载体,优化组织架构,明晰管理职能,完善业务流程;三是集团决策机制改革,明确董事会及管委会的职责定位,细化并无缝对接决策与执行程序。

  “实现一个目标”,实现以“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为核心的“1+3”品牌新提升,保持集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一方面主要落脚在集团的总体效益表现,即工商税利增长保持8%以上、以及商业销售收入、卷烟三类烟以上商业销量排名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体现在集团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加强能源管理,努力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水平。

解读2013年集团方针目标(下)

  本报前两期重点解读了2013年集团方针目标“1141”总体框架,本期将着重介绍2013年集团重点目标。2013年集团共确立48项工作目标,其中A类目标14项,这里重点介绍五大领域的重点目标。

  品牌培育和维护要向以消费者为关注焦点转型

  ——围绕“保持风格,适应变化”的品牌发展要求,以保持“中华”市场良好状态为目标,加强市场分析和调控;精心做好“大中华”的技术维护和市场培育;持续研发新产品,逐步完善产品线和产品储备。

  ——以提高创新产品贡献度为目标,以消费者为关注焦点,加强集团品牌战略管理和系统设计,健全品牌管理组织机构,优化品牌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细化新产品研发培育流程,提高品牌运作与管理的市场化、科学化水平。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向以品牌为中心转型

  ——以浦东科技园区创新体系建设重要课题研究为着力点,系统集成技术创新要素和资源,建设“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体系框架、组织职责、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大力推进群众性创新、改善活动,完善全员创新活动的载体、方法和机制。

  ——加强浦东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及子项目的研究;根据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完善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完成其他重点技改项目的阶段性任务。

  管理体系创新向以严格规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型

  ——以统一采购招标为抓手,以完善合规性评审程序为重点,构建两项工作规范体系;严格合同汇审制度,全面实施《自由裁量量权基准制度》,规范商标管理,构建集团法律工作体系。

  ——进一步推进以强化重点费用控制,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经济运行和财务分析,提升集团财务管控和经营决策能力;完善集团资金配置和监管系统,研究非法人实体组织的财务管理机制,理顺会计核算职责。

  ——深入开展集团管控方式重要课题研究,形成体现集团决策、管理与监控、运营与执行的组织职能架构和配套的运行方式;积极落实“集团管资源、工厂管运行”思路,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努力构建集团一体化ERP系统平台,建设集成型ERP系统。

  文化创新既要坚持传承,又要提倡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二三五”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教育为先,实践为主”思路,深化“满意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特色载体建设;坚持点、线、面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分头落实”的保障机制。

  人才培养既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又要多元化、多渠道地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形成规范的运作制度,完善配套的“培养、考核和激励”办法,制定方案,积极推动和指导集团所属企业的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工作。

  ——着力人才驱动机制建设,重点建立、实施并完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职务竞聘和考核评价系统,构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注重两级部门(单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在制度、措施和成效上的评价,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