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烟:努力“走出去”

2013-02-17来源:中国烟草

  春节临近,年味愈浓,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浙江中烟”)拓展国际市场工作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中烟境外市场销售卷烟55.3万件,同比增长21.9%,其中作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主力品牌的“利群”和“摩登”分别销售6万件、49.3万件,同比增长53.8%、18.9%。

  跃进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浙江中烟进出口部经理洪树义的回答客观而冷静:“走出去”有了长足发展,呈现一个好的态势,但是与行业的要求和兄弟公司的发展相比差距甚大,特别是与跨国烟草公司相比仅仅是个起步,尚有大量艰苦和富有挑战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学习、尝试、探索。

  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浙江中烟迈出国际市场拓展的步伐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浙江烟草产品以委托代理出口的方式进入境外市场,当时的卷烟工业企业仅是生产商,境外销售委托境外经销商实现,到2006年,“利群”、“摩登”、“大红鹰”的境外销量合计仅6.7万件。

  2007年,随着行业进出口体制的改革,工业企业拥有了进出口经营权,浙江中烟进出口部成立,开始实质性地开展市场规划,与境外合作伙伴协调营销,共同培育市场。

  也是这一年,洪树义来到进出口部工作,在他的印象中,2007年到2010年浙江中烟的国际市场拓展与起步阶段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般出口贸易开始向工业企业做市场转变;一个市场对应多个经销商向对一个经销商转变;免税市场向有税和免税市场结合转变。

  “在具体做法上,由原来的3个品牌调整为‘利群’、‘摩登’2个品牌,确定了以阿联酋为核心的中东和非洲市场、以印尼为核心的东南亚市场和以秘鲁为核心的中南美市场,形成了以三大区域为主体的整体市场,同时调整客户关系,在每个市场与一个销售商结成合作伙伴。”洪树义介绍。定位市场、选好品牌、结好伙伴,促进了浙江中烟自主品牌的境外市场销售,“利群”和“摩登”销量呈现增长态势,到2010年销量达到了31万件。

  2011年随着行业国际市场拓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全行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中烟提出了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规划,强调把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到战略高度总体谋划,下定决心、加大力度,集全企业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拓展国际市场工作目标被列为企业三大核心目标之一。

  “如果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水平毕竟有限,只有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才能真正体现水平。”洪树义认为,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企业和品牌“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成长,是企业实现自身完善和提升、保持肌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浙江中烟要成就一流企业、一流品牌、一流的员工队伍,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做外向型企业。

  在战略层面考虑拓展国际市场,浙江中烟确定了两个层次的发展目标。一是拓展市场,参与竞争,不断扩大局部重点市场占有率,这是基础目标,也是最低目标。二是加大力度推广中式卷烟,用差异化的风格和优势,与外烟同台共舞,使中式卷烟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围绕两个层次的发展目标,企业推进国际市场拓展方向进一步清晰,即加快境外实体化运作,有效扩大目标市场占有率;努力拓展有税市场,培育中式卷烟消费群体。

  围绕战略规划,整个浙江中烟在行动。从构建组织框架到组建专业团队,从加强人力配置到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外投入,企业组织保障和资源配置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工作倾斜。“就现阶段来讲,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就基础目标开展工作,参与竞争,培育品牌,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最大限度地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力争到2015年境外销售卷烟达到80万件,其中‘利群’销售10万件以上。”洪树义说。

  在发展中破解拓展难题

  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带动浙江中烟国际市场拓展出现了新的突破。

  2011年11月,“摩登”品牌首次在阿联酋生产,当年生产5052件。尽管量非常小,但这意味着浙江中烟境外实体化运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品牌落地生产,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享受到了当地的政策优惠,从而提高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利群”品牌的有税市场销售,近年来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区,以及澳大利亚和秘鲁,2011年下半年开始连续发展了印尼、智利、新西兰等国,特别是在印尼市场上,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利群”品牌销售点已超过800个,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包括部分当地人在内的顾客群,销量稳步增长。

  除了境外委托生产、“利群”有税市场有所突破外,营销团队实地(阿联酋、印尼)工作和人员进出境机制亦有所突破,阿联酋境外实体项目有序推进,印尼项目也在积极探索中,拓展国际市场绝非易事,新的突破可谓来之不易。

  “品牌和销售渠道是国际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它们的背后都涉及到人,而‘人员难出去’恰恰是制约境外市场拓展的瓶颈。”洪树义介绍,目前浙江中烟品牌的境外市场销售主要依托于合作方的销售渠道,由于政策机制等原因,中方人员到目标市场长期工作很难。

  但要想做好拓展国际市场工作,又要求中方人员能够走出去。洪树义认为,第一步人要先走出去,实地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收集信息,积累经验;第二步参与和配合到渠道营销当中,从生产、供应逐步介入销售,发挥积极作用;第三步实现协同组织,培养一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销队伍。“‘走出去’战略既定,但怎么走需要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要做的工作很多,不可能一下子都到位,要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洪树义表示,现阶段拓展国际市场做实、做好是关键,不在于追求销量一时的突飞猛进,而在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目前“走出去”面临许多阻碍和问题,并非企业一己之力可以解决,浙江中烟坚持“三篇文章两头做”的发展策略,以巧劲推动国际市场拓展。境内文章境外做,充分利用内外销卷烟原料使用上的互补性,通过做大“摩登”境外市场实现烟叶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渠道文章生产做,从生产入手向渠道延伸,以境外生产为契机,探索推进各种形式的渠道合作。政策文章平台做,通过境外实体平台,解决企业“人、钱、物”跨境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拓展国际市场难免交织着矛盾与挑战,浙江中烟始终把“走出去”放在一个多维的坐标中考虑:既要解决国际市场问题,又要解决国内市场问题;既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要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前期准备;既要考虑企业的持续发展,更要考虑行业的整体战略。

  很多时候机遇等不来,机遇靠创造。“中式卷烟的特色风格和行业整体实力的强大,这是我们拓展国际市场的依托,但与在国际市场浸染了几十年的跨国烟草公司相比,我们在品牌、技术、营销、驾驭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竞争差距,好比幼儿园里蹒跚起步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跌跤。”洪树义认为,现在不是走不走出去的问题,而是必须走出去;不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参与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早做早主动,晚做被动甚至被淘汰,“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市场如何错综复杂,浙江中烟‘走出去’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一定会在国际市场拓展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