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创业:势在必然,也势在必得

访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建华

2012-09-10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杜振秋

  安徽烟草工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门台子卷烟复烤厂。其后,历经历史风云变幻,在成败得失的淘洗和历练中,它成长、成熟,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企业品格。

  “安徽烟草工业的发展史,从来就是一部艰苦奋斗、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一部自强不息、百折不回的攀登史。”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建华说,“现在,“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已经开始,我们要攀登一座前所未有的更高的山峰。”

  创业多在困顿中开始,而这次创业却有着一个看似并不困顿的起点:“黄山”品牌销量已达200万箱,已是规模排名全行业第五位的大品牌。这是居安思危,还是不甘平庸?新的征程开始了,它又有着怎样的背景?沿着第三次创业的道路,安徽中烟将走向何方?8月30日,在“黄山”品牌发展座谈会召开之际,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朱建华。

  记者:之前,安徽中烟“黄山”品牌已有两次创业经历。第一次实现了“黄山”品牌一举“成名”,第二次实现了“黄山”品牌规模“放大”。那对于“黄山”品牌而言,第三次创业又有怎样的意义和内涵?

  朱建华: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做强”。按照我们的发展规划,“黄山”品牌将通过“两步走”实现“315”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到“十二五”末,我们要实现“黄山”品牌年销量250万箱、批发销售收入700亿元、税利300亿元;第二步,到2018年“黄山”品牌创牌60周年之际,实现年销量300万箱、批发销售收入1000亿元、税利5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决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超常规、新思维、大手笔的举措,推进“黄山”品牌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向依靠价值提升、技术进步、质量提高、成本节约的内生式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向依靠发挥品牌效应、突出产品特色和提升竞争实力转变,真正将“黄山”品牌打造成为规模、效益兼具的“532”、“461”强势品牌。

  记者:“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的构想是如何确定的?

  朱建华:国家局党组于今年6月12日和8月3日先后两次听取了安徽中烟领导班子关于“黄山”品牌发展规划的汇报,姜成康局长和何泽华副局长、李克明副局长、杨培森副局长、赵洪顺副局长及张玉霞总会计师都对“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的构想高度认可,对“黄山”品牌发展规划充分肯定,并给予了具体指导。其实早在3月10日,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李斌省长会晤时,就提出“‘黄山’品牌要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把提升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指明了方向。在此次“黄山”品牌发展座谈会上,姜局长更是明确要求全行业“精心培育,加大扶持,把‘黄山’品牌打造成为‘532’、‘461’的强势品牌”,要求我们通过“四个坚持、四个提升”促进“黄山”品牌踏上“做强”之路。站在构建行业未来品牌发展格局的高度,对“黄山”品牌发展寄予了厚望,使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深受鼓舞、群情振奋。

  回首这些年来“黄山”品牌的发展历程,我们总是深深地感恩于国家局的坚强领导和对“黄山”品牌的那份关爱。姜局长七年时间五来安徽,先后多次对“黄山”品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安徽中烟和“黄山”品牌发展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我们掌舵扶桅,指引前行,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了帮助我们推进“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姜局长和国家局各位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在百忙之中听取汇报,就如何确立规划、加快新品研发、扩大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了悉心指导。我们此次展示的“黄山”品牌新规划、新产品、新品类、新架构,无一不凝聚着国家局领导的创意、心血、指导和关爱。

  记者:可以说,第三次创业为我们自己确立了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实现这样一个任务,我们有着怎样的历史基点?我们对目前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又有一个怎样的基本评估?
  朱建华:在不同时期,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同的品牌培育主张和企业发展主张。可以说,“黄山”品牌多年来积蓄的稳健发展态势,为我们今天第三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山”品牌200多万箱的销量、位居行业前列的市场上柜率、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商业存销比、60多亿元的基建技改投入、100多亿元的原料储备、企业基础工作的不断加强、“攀登者”文化的培育等,为“黄山”品牌的厚积薄发、蓄势突破赢得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自身实际。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立“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基调,努力保持经济运行的持续稳定。从行业形势看,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优质原料供给、关键技术突破、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安徽中烟自身也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和压力。行业重点骨干品牌交替上升,比肩品牌借整合优势纷纷调高发展预期,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竞争压力。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决定“黄山”品牌兴衰成败的关键时期,如果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在品牌价值上不能迅速形成有效突破,就很有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所以,再塑“黄山”的第三次创业势在必然,也势在必得!   记者:第三次创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打造“黄山”品牌,又是第三次创业的重中之重。那么,围绕“黄山”品牌,我们做了怎样的品类构建和产品规划?

  朱建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安徽烟草科技人员就发现皖南烟叶与世界最优质的烟叶一样,蕴含着烟草本香的瑰宝——焦甜香。这也是优质烟草的核心香气和成熟烟草的本质香气的代表。随后,在国家局的组织下,安徽烟草开始进行焦甜香烟叶的开发和培育。在2004年的全国烟草感官评吸鉴定中,皖南焦甜香烟叶的得分超过巴西和津巴布韦的进口烟叶获得第一名,这充分证明了皖南焦甜香烟叶的上乘品质。2007年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焦甜香”卷烟香型品类构建的研究,历经几年攻关,通过对原料、工艺、配方、材料等多维度的研究,终于成功构建了“焦甜香”新品类,形成了10万余字的技术报告,确立了“口口满足、丝丝甜醇”的风格特色,这也是安徽烟草科技人员为行业中式卷烟品类做出的新贡献。按照“有支撑、能感知、成体系”的原则,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焦甜香”品类构建,努力在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原料保障等环节上形成具体的技术标准,力争使“焦甜香”品类成为“黄山”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最根本的消费感知,锻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局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深入挖掘“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的资源价值,重新确立了“黄山”品牌“天”系列、“品”系列的产品架构。今后,我们将按照这一新的架构进行“黄山”品牌所有产品规格的开发、梳理、整合、取舍。为重塑品牌形象,我们重点开发了顶级形象产品“黄山”(天都)、中高端新品“黄山”(红方印)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国家局领导多次给予悉心指导,提出重大创意,要求我们在产品开发时紧密结合徽文化底蕴,充分挖掘“黄山”品牌文化内涵,增强品牌的厚重感,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形成冲击力和影响力。今年上半年,我们重点研制开发了融“名山、名纸、名家、名画”于一身、极具文化品位的“黄山”(天都),彰显“徽烟”历史地位、凸显“焦甜香”风格特色的“黄山”(红方印),物超所值、极具冲击力的“黄山”(中国松)等4个新品。“黄山”品牌的新产品不论是包装设计、内在吸味,还是制作工艺都彰显了徽烟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总之,我们将根植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深入挖掘“黄山”品牌文化,并结合行业发展赋予“黄山”品牌的时代特色,推动品牌文化由“自然的黄山”向“人文的黄山”升级,力图通过新品类、新架构、新产品、新规划,奉献给大家一个“鲜活的黄山”。

  记者:总体而言,在第三次创业中,我们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朱建华:创新是品牌的生命,是发展的引擎。目前处于追赶地位的安徽中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第三次创业首先要高举创新的旗帜。在营销上,着重在营销模式、市场控制、品牌策划、队伍建设、奖惩考核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令行禁止、奖罚分明的创新成果;在技术上,着重做好科研成果的集成与转化、开放式科研平台建设、科研人员积极性调动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成果;在管理上,着重进行流程与机制优化、强化规范与效率,形成上下同欲、规范高效的创新成果。在完善机制、营造氛围方面下大力气,促进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并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如果说之前的成绩得益于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那么第三次创业则一定要建立在资源进一步整合、集聚和优化的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优势资源真正集中到品牌、市场等关键环节上来,形成集聚效应,推进“黄山”品牌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譬如技术资源要打破壁垒和“孤岛”,满足不同市场的共同需求;装备资源要根据技改后生产布局的调整进一步打破厂籍界限,综合调配、统一管理、有效利用;进一步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用工结构不合理、人员负担较重等突出矛盾,建立面向现代企业的新型人力资源机制等。

  再次,我们将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什么精神?是那种奋发图强、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品格,是那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是那种讲奉献不讲索取、义无反顾地冲出一条生路的毅力和精神。在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创业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心,把过去的成绩归零,解放思想,咬定目标,奋起直追,寻求跨越;在公司内倡导创造性地、大胆独立地、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的精神;始终保持科学理性的心态,坚决维护品牌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不攀比、不盲从,把发展建立在扎实的市场基础和工作基础之上,把握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确保“黄山”品牌第三次创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