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探索散叶购销新模式

2011-12-08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张百厚

  近年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散叶购销新模式,将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延伸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以创新模式、优化供应链条为抓手,立足品牌建设,前移质量监督关口,减少工作环节,提升烟叶纯度,增强了优质烟叶保障能力。

  优化工作流程 工商共同推进散叶购销

  散叶购销是对烟叶收购流程的变革,更是对烟叶购销思维方式的创新。要做到分得好、收得好、调得好,前期的沟通、方案的制定和流程的优化尤为重要。

  按照“在探索中起步、在实践中推广”的思路,湖南中烟与云南、贵州、湖南省局(公司)共同选定试点单位,联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双方在散叶购销中的工作定位、参与方式、人员安排等。

  在实施中,工业企业驻基地单元管理人员牵头,业务调拨员、质量检验员、烟叶精选员配合,以基地单元为单位成立项目组,将工作重心从烟叶调拨层面前移到烟叶分级和收购层面,烟叶等级质量监督关口从工商交接环节前移到农商交接环节。技术研发中心和原料采购中心加强配合,实行配方师、农艺师、验级师捆绑联动,参与专业化分级的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散叶收购中出现的问题。

  为使流程运行更顺畅,在制样与培训环节,工业企业复检、巡检和配方人员协同烟区商业企业制定烟叶收购精选仿制样品,开展烟叶分级培训,传达品牌配方对原料的需求;在巡检环节,调拨、复检、基地、精选、巡检人员协同他们加强监督把关,结合工业需求,平衡质量眼光;在工商交接环节,复检员履行工商交接手续,配方师判定交接后烟叶是否需要二次精选,业务调拨员对收购调拨过程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和协调。

  工商双方机制的有效对接,实现了购销流程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持与制约,做到了层层把关,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打下了制度根基。

  优化供应链条 提高烟叶综合利用水平

  过去,湖南中烟对“芙蓉王”和“白沙”中高端规格的原料基本实行片选,选叶率一般为75%~80%。由于等级杂乱,选剩的烟叶可用性较差。

  而实行散叶购销新模式后,混等混级现象有所减少,等级纯度得到保证,高端品牌原料有效供给水平提高了20%。这是因为新模式取消了扎把环节,更加注重烟叶质量的均衡性、一致性,烟叶造碎损耗有效降低。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芙蓉王”、“白沙”中高端原料的使用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了3~4个等级,对有效缓解原料瓶颈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传统模式相比,散叶购销新模式减少了烟农的劳动量,将烟农从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分级环节中解脱出来。据试点烟区测算,由于专业化分级人员技能熟练,每亩平均减少用工1.5个,加上专业化分级补贴,使得烟农种烟变得更省事、更轻松、更实惠。同时,由于新模式下业务流程得到整合优化,工商交接、调拨加工业务周期比传统模式缩短了近2个月。此外,随着散叶购销新模式的推广,工业企业的烟叶片选工序可逐步取消,将节省大量人工成本,企业的劳务用工风险会得到有效化解。

  优化供应链条,湖南中烟让减工降本增效变得简单可行。

  把握三个重点 完善提升散叶购销新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中,湖南中烟深刻体会到,只有抓好确保烟农利益、加强工商协同、提高烟叶等级质量三个重点,散叶购销模式才会顺畅运行。

  确保烟农利益是推进散叶购销模式的前提。对此,湖南中烟在坚持标准底线不动摇的情况下,将烟叶纯度提高、烟叶可用性增强带来的好处与烟农共享。与把烟收购相比,今年在云南保山、大理等试点区域,散叶收购单担均价高出10元左右,贵州余庆、湖南浏阳等地则高出15元左右,较好地保障了烟农收入,维护了烟农利益。

  加强工商协同、发挥商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是推进散叶购销模式的关键。湖南中烟坚持将推进这一新模式作为工业企业深度介入的重要环节和载体,积极协同配合试点烟区做好各项工作,及时交换意见,召开质量平衡会议,共享收购调拨信息,协调处理工商交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散叶收购试点县级分公司担任挂职副经理和散叶收购工作小组负责人,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散叶收购得以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

  推进散叶购销模式的本质要求是稳步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纯度),进而提高原料保障水平。湖南中烟把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纯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相关烟叶标准和收购规范,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化分级队伍建设,较好地平衡了烟农、烟区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利益,使烟叶等级纯度不断提升,原料供应与品牌风格更加吻合。

  抓住了本质要求,也就牵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实践证明,湖南中烟散叶购销模式产生的综合效益令人欣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