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基地建设向“三化”迈进

2011-09-07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张红

  “好品牌需要好烟叶。”深谙其理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把烟叶基地建设作为烟叶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他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推进的要求,坚持“品牌、基地、人员”落地、“技术、质量、管理、考核”到位,着重在质量目标、特色定位、品种布局、质量改进、优化链条等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朝着建设一批以“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为特征的基地单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原料供应基地化 推进品牌、原料、基地有效对接

  新形势下,湖南中烟确立了“白沙”品牌规模500万箱、“芙蓉王”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十二五”战略目标,原料保障面临更大挑战。

  “建设烟叶基地单元的目的旨在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湖南中烟总经理周昌贡简单明了地道出了他们的初衷。

  几百万箱大品牌的原料,必须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湖南中烟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以稳固的烟叶供应渠道为基础,实现品牌、原料、基地的有效对接。正如周昌贡指出的:只有努力建设一批质量目标明确、品牌定位准确、风格特色突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基地单元,才能够满足“芙蓉王”、“白沙”品牌持续发展的要求。

  多年的实践证明,基地建设离不开工商双方对烟叶基础地位的高度重视。作为基地单元建设的主导者,湖南中烟明确表示:在规范的前提下,凡是产区需要的,都要主动参与;要把品牌的需求延伸到烟叶生产环节,加强人员、技术、科技的深度介入,从而提高基地单元烟叶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

  为此,湖南中烟以品牌为载体,创新与烟叶产区的原料生产合作方式,构建工商交流互动模式----建立与省级公司之间的高层互访机制,以品牌需求为主导,在宏观上达成共识;加强与地市州公司的沟通协调,构建稳定的烟叶购销关系;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加强与县级公司的合作,针对品牌用料的质量要求,抓好烟叶生产环节。

  湖南中烟的基地单元建设是围绕品牌这个核心展开的,这是基地单元建设的要义所在,也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到“十二五”末,湖南中烟品牌原料有效供应将达到650万担左右,烟叶基地占据调拨主渠道地位。

  按照原料保障规划和品牌配方的特色需求,湖南中烟与产区公司对接,“十二五”期间规划基地单元120个,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福建、皖南等地。

  “基地单元主要对应‘白沙’、‘芙蓉王’品牌,湖南中烟已与相关省局(公司)签订了‘十二五’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湖南中烟原料采购中心负责人认为,以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基地单元建设,进一步深化产销关系,稳定原料供给渠道,是推进品牌、原料、基地有效对接,保障“白沙”、“芙蓉王”原料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湖南中烟对2010年以前的基地单元开展“回头看”工作。他们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基地单元建设规划,协助基地产区,在“两场一社”(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农合作社)等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达到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标准。

  对今年新增的基地单元,他们从规划入手,创新工商共建基地单元的机制和合作模式,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同时,按照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规范》要求,提前与产区对接,合理规划,预先启动2012年新增基地单元的准备工作,为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目前,湖南中烟已经与产区公司对接建设基地单元46个,工商双方以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为目标,在“优化布局、稳定渠道、突出特色、提高品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更有信心把基地单元建设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现代烟草农业样板区、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先行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展示区、品牌导向型基地示范区,努力实现烟叶调拨总量和质量的新突破。”周昌贡如此展望了今后的烟叶基地工作。

  烟叶品质特色化 推进品牌原料需求与基地烟叶品质风格融合

  湖南中烟的基地建设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建设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其中之一就是工商联手,推进湖南中烟品牌原料需求与基地烟叶品质风格有机融合。

  按照这一建设目标,湖南中烟与商业企业围绕质量目标、特色定位、品种布局、质量改进四要素共同开展深度合作。

  生态决定特色。湖南中烟根据质量目标,对基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特色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金沙江区域、北回归线区域、乌蒙山区域、乌江流域、大凉山区域、武陵山区、湘南丘陵地带水旱轮作区域、皖南山区等11个不同特色区域,努力做到以品牌原料的风格特色需求选择生态条件,以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布局。为彰显清香型烟叶特色,在云南大理和四川凉山选择“红花大金元”,在福建三明选择“翠碧1号”;为突出中间香型,在贵州高海拔区域示范推广“韭菜坪2号”等新品种,满足品牌对特色烟叶的需求。

  近两年,在各产区的支持下,品种布局得到优化,目前湖南中烟的46个基地单元,其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全部按照品牌需求来确定,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发挥。

  正因为肩负着“主导”的重任,湖南中烟更加意识到,以生态条件规划单元、对应品牌,必须做到“精耕细作”。

  湖南中烟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不同特色区域,他们进行生态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分析区域特色烟叶的化学成分与生态特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品种、施氮量、留叶数、成熟度与烟叶增香的关系,从而打造典型生态区域特色优质烟叶,为品牌与基地单元对应提供依据,也为完善“白沙”、“芙蓉王”品牌的特色原料生产体系积累经验。

  为了更好地把品牌原料需求与基地烟叶品质风格有机融合,湖南中烟还坚持配方验证与质量改进并重的原则,按配方需求不断提升基地单元生产水平,实现基地烟叶质量的持续改进。

  为此,PDCA循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理念被他们用于农业生产、工业验证、评价反馈、质量改进四个环节,形成基地烟叶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闭环控制。

  湖南中烟每年都要对当年生产的烟叶进行定点取样,开展配方验证,对进入配方的每个烟叶样品的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就各项指标和评价结果与产区公司、技术依托单位进行交流,对重点质量问题进行技术诊断,把工业的评价和反馈意见转化为农艺改进措施,落实到来年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中,以解决技术问题,提升烟叶生产水平。

  “这些工作得到了产区的大力支持,基地单元所在市、县两级公司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高度重视我们的评价意见,工商共同召开年度质量改进与技术方案制订会议,持续提高了基地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据湖南中烟原料采购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PDCA循环,他们逐步建立了基地单元烟叶质量数据库,促进了烟叶质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烟叶在特色化、配伍性等方面与品牌需求的吻合度,烟叶在品牌中的适用性大幅提高。

生产方式现代化 推进品牌建设向现代烟草农业延伸

  在湖南中烟看来,生产方式现代化是推进卷烟上水平的重要途径。工业企业应该将品牌建设根植于现代烟草农业之中,将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延伸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以创新模式、优化链条为抓手,减工降本,提高效率,努力提升烟叶的有效供给水平。

  推进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无疑是湖南中烟与商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之举。多年来,“扎把”作为烟叶收购的一种基本形式,贯穿于农、商交接和工、商交接环节。湖南中烟认为,采用把烟分级和把烟购销模式,烟农分级扎把费工费时、效率不高,而且烟农分级时要扎把,工业在打叶复烤时又要解把,从工序上讲,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和浪费。

  如何实现减工降本?如何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资源利用率?这是湖南中烟一直思考的课题。他们认为工业企业应将把控烟叶质量的关口前移,将选叶过程控制工作标准和工艺配方要求前移到分级、收购环节中。

  “‘芙蓉王’、精品类‘白沙’等高档品牌,对原料纯度要求高,形成了原料片选的特色工艺。这为我们探索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创造了条件。”据湖南中烟烟叶基地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湖南中烟利用参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试点的契机,在云南省禄丰县就农工商散叶分级精选交验一体化交接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2010年,根据国家局统一安排,又在湖南浏阳、贵州余庆、云南禄丰等地,积极协同产区公司整县推进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么,该模式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呢?近日,记者来到湖南省浏阳沙市烟站寻找答案。该站收购的烟叶全部用于“白沙”品牌。

  一走进烟站,井然有序的收购现场便映入眼帘。烟农交售的烟叶经初检、定级、过磅、确认后,直接进入散烟库成包。工商企业相关人员确认成包等级后调运复烤厂打叶复烤。

  据沙市烟站站长邱孝余介绍,与以前的把烟收购相比,散叶收购对烟叶纯度的要求更高,过磅后的烟叶不归堆挑选,而是实行原级打包;过去每条收购线需要工作人员14人,而现在只需要8人。

  记者发现,由于减少了烟叶再次挑选的环节,以前几十人挑选归堆的“大场面”不见了;各岗位人员按照操作要求,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湖南中烟驻浏阳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实行散叶收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扎把方式人为掺假行为。通过专业分级,烟叶分级质量明显提高,收购纯度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今年,湖南中烟对浏阳5个基地单元内的烤烟全部实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来自湖南中烟的5名技术人员驻守5个烟站,全程参与初检、主检、成包等收购环节,与烟站共同制作收购标样、共同统一收购眼光、共同监督收购质量、共同进行烟叶调拨。收购前,他们还与烟站工作人员共同以“白沙”品牌风格、卷烟配方知识为主要内容,对烟技员和专业分级人员进行了分级培训。

  要问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有何优势,可用三句话概括:烟叶等级质量显著提高;烟农减工增效明显、收入增加;工业企业运行成本有效降低。

  具体而言,散叶专业化分级相对于传统的分级扎把,效率提高60%以上,烟农每亩可节省成本150元。工商双方缩短了收购、调拨、加工的周期,整体进度比以往提前了1个月左右。同时,散叶专业分级降低了工业精选成本,减少了以往因扎把烟叶废弃造成的浪费。

  2011年,湖南中烟已与全国产区衔接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计划80万担以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湖南中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参与方式、人员安排、重点环节把关等相关事宜,协同产区公司成立散叶收购工作小组,切实做到任务到片、责任到人。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调拨工作流程,对关键过程的控制进行细化,明确了绩效评价考核的要点。

  在推进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方面,湖南中烟积极探索,立足于品牌建设,前移质量关口,减少工作环节,把控好烟叶纯度,确保了烟农、政府、工业、商业“四满意”。

  在向“三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湖南中烟基地单元支撑“芙蓉王”、“白沙”品牌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基地化调拨水平接近9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