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专线”的“绿色密码”

2011-08-16来源:中国烟草作者:邢忠敏

    规划:严守“绿色标准”

    站在上海烟草集团举目向东,不远处,东方明珠电视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三座上海地标性建筑并排而立,从这里到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直线距离还不到3公里。

    “在上海,在这样的中心地区依然还保留的大型工业企业,也就是我们一家了。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位置,建设绿色、环保的卷烟工业企业不仅是行业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上海烟草集团基建设备处处长朱洪武说。

上海卷烟厂“中华专线”鸟瞰图

    2006年,当行业大多数企业对“绿色工房”的概念还不甚了解的时候,已经开始筹备的“中华专线”技术改造项目就在规划设计中体现出了上海烟草人的绿色理念——建设“都市型现代化卷烟工厂”,成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工业企业,这与一年以后国家局开始在行业推行的“绿色工房”建设在理念上不谋而合。

    2007年,国家局正式提出“绿色工房”的概念,成为工业领域“绿色建筑”的第一个践行者。按照“绿色工房”的要求,需要结合行业工业建筑的工艺需求、负荷特性、使用规律等特点,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工艺生产提供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为工作人员提供健康的生产作业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

    伴随“绿色工房”理念提出的还有一套系统的评价和建设标准,此时,“中华专线”的主要规划设计图已经完成,要达到“绿色工房”的标准,对原有的规划进行调整不可避免。为此,上海烟草集团迅速组织有关咨询公司、规划设计单位等一起探讨,做出符合性评估,详细列出需要进行整改的项目。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图调整之后,相应地可能会带来建设布局、工艺设备、施工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原来已经完成的设备招标工作可能也需要重新进行。但是,上海烟草人深知这项工作关系到行业的形象,关系到上海烟草未来的发展,“绿色标准”必须坚持,再复杂也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

    建设:经济、生态并重

    作为上海烟草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技术改造项目,“中华专线”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共占地91.79亩,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目前工程主体已经竣工,进入试运行阶段,今年年底将全面投入生产。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能拿下近百亩的土地相当不易,也正因为如此,上海烟草人也发挥了“抠”的精神,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要“让每一寸土地都产生‘金子’一般的效益来”。除了向地上发展,建设多层结构的厂房,地下的空间也被挖掘出来,尽管这样的设计在施工建设上比单层厂房要复杂得多,但是上海烟草集团仍然将冷冻站、空气压缩站、真空站等动力设施都搬到了地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上海烟草人的“抠”不仅体现在土地资源上,对于看似影响不大的能源消耗上,同样“一抠再抠”。

    为了营造舒适的天然光环境,提高室内的采光质量,同时节约照明能耗,降低对室内空调能耗影响从而实现降低建筑的总能耗,“中华专线”项目在典型区域采用了自然采光技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在辅助工房顶层的职工餐厅实施自然采光。

    在“中华专线”项目现场,相关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节能账”:“增加天窗后,餐厅照明能耗大幅下降,人工控制下的照明能耗比无天窗时减少1万多kWh(计量用电单位‘千瓦时’的符号,1kWh=1度);但空调能耗增加了1000kWh,这样算下来,建筑总能耗仍然减小了9100kWh。”

    而根据“中华专线”整体能耗预测结果,初步测算“中华专线”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0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9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4.1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2吨。此外,“中华专线”项目采用全热等温热回收方式,每年可回收热量近530万kWh。

    “节能账”是一笔“环保账”,也是一笔“经济账”,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一年下来,“中华专线”仅在节约能耗一项上就将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新:全面融入都市

    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区,厂区不过数百米之外就是居民生活区,对噪音和异味的处理无疑是工房建设的又一项重点。

    走进“中华专线”厂房卷包车间,8套生产调试设备正在全速运行,但是耳边并不是以往在卷烟车间里听到的嘈杂的“轰隆隆”声,而是略显低沉的“嗡嗡”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密码”就在屋顶和墙面特殊的隔音材料上。

    一直以来,卷烟工厂车间的噪声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由于受到防虫防尘要求的限制,传统的金属隔音孔板很难兼顾。一次偶然的机会,基建设备处处长助理钱肇隽在参观中央电视台新楼演播大厅时,了解到他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吸音材料,这是一种玻璃纤维材料,隔音效果非常好,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表面是一种特殊的微孔涂层,灰尘不易进入,兼顾了降噪和防虫害的效果。

新的异味处理系统克服了许多传统设计的不足,效率更高,更环保。远处为居民楼 邢忠敏 摄

    经过进一步的论证之后,项目团队果断地将这种新的材料应用到“中华专线”上来。在厂房吊顶、墙面等装饰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大胆应用这种新工艺和新材料,使卷包车间内的声环境条件显著改善。

    而在另一项“老大难”——异味的处理上,“中华专线”也有自己的“高招”。

    新的异味处理系统创新应用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温等离子体异味处理方式,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异味处理克服了许多传统设计的不足,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对异味的处理效果可达90%以上。整个异味消除系统占地面积小,只需通电即可运行,不需要依靠水、燃料或添加化学添加剂等参与反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以前大家都开玩笑说是闻着味找烟厂,但现在你到了厂区都浑然不觉。”朱洪武笑着说。

    上海烟草人将企业融入都市的努力还有很多:厂房面对马路的一面被设计成横条镜面不锈钢间隔于玻璃幕墙间,且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可以将地面的绿色景观植物镜像到墙面上;L型物流广场的设计将物流运输线围了起来,从而将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降到最低限度;跨街连廊将主体工房和辅助工房和老厂房连接起来,既减少了职工往来和物资输送给市政交通造成的影响,同时在设计上与周围环境保持了一致……

    上海烟草人的努力还在继续。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发展成果的一个舞台,也是一次世界前沿建筑技术的盛宴。近水楼台的上烟海烟草人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到了更多最前沿的建筑技术和理念。

    “像城市实践区伦敦馆零碳排放相关技术的应用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朱洪武随口便举出一个例子来,“有些最前沿的技术不一定马上就能直接移植到我们的工厂建设中来,但是它反映了一种理念,代表着一种方向,可以作为企业今后进一步改造提升的技术储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