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中烟:前进 前进!

2011-06-02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宁志

    春日的阳光,驱散天空的阴霾将温暖洒向川蜀大地。4月27日,在前往什邡、绵阳地震重灾区的路上,满眼是遍山的绿树,满坡的青草,地震造成的废墟处已被生机勃勃的绿色所覆盖,一丛丛不知名的小花倔强地钻出地面,绽放出希望的美丽。

    在汶川地震3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再次来到曾经遭受地震重创的川渝中烟工业公司长城雪茄烟厂和四川烟草工业公司绵阳、什邡分厂,,强震的伤痕已经消逝不见,只见员工一张张笑脸如春花般灿烂,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忙碌的生产场景如同画卷般展开。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川渝中烟不仅从灾难中奋起,企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助推四川灾后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经磨难意志更坚 青青之川更加美丽

    记忆:

    富足闲适、宜居宜业的天府之国一直为四川人津津乐道,然而,天崩地裂的大地震打乱了这种惬意,人们都受到了惊吓,慌张的情绪在震后的四川蔓延。

    回首震后采访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记者印象尤深的是,地震后成都空旷处支起的一顶顶帐篷,什邡分厂、绵阳分厂和长城雪茄烟厂厂区、家属区内大量疏散人员露宿,无论是员工、家属,亦或是社会人员,大家普遍表现忧虑,工厂停产了,生活怎么办?住宅变成危房,今后住哪里?

    地震让秀美的山川满目苍夷,但真正的伤害其实是每个人的心灵,地震引发的种种担心在当时困扰着每一个人。

    然而,灾难终将过去。春意盎然的4月,长城雪茄烟厂、绵阳分厂灾后重建项目落成典礼分别在两厂新厂区隆重举行。分厂的职工们,紧张忙碌,他们现代化的新厂房已经耸立,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行。川渝中烟的领导,脸上洋溢着喜悦,易地改造实现了企业设备、工艺、技术的脱胎换骨,为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平台。在地震3周年来临之际,每一个人早已淡忘了忧虑,充斥心房的是对美好前景的无比信心。

    在典礼上,职工方队中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地震后尽管有着惊恐与不安,不少人露宿在外,但奋力生产自救才是主旋律,大家把悲痛化为力量,争分夺秒转移生产设备,加班加点检测抢修。长城雪茄烟厂卷包车间维修技师刘勤在老厂生产自救、新厂搬迁时几乎24小时都坚守在岗位上,他说:“从小里说,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往后的生活,从大里说,是为灾后重建贡献一份力量,那么多人帮助我们,援助源源不断,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不努力工作?”

    的确,灾后重建人是第一位的。地震中绵阳分厂家属楼到处都是裂缝,员工、家属只能露宿在厂区的空旷处,生活成了问题。如何组织安排好受灾人员的生活,厂里想方设法开辟避震场、协调生活物资,14 天,人们吃上了热饭;29天,受损楼房加固完毕;40天,生活秩序恢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员工们在生产自救中更加积极主动,很多家属和社会人员也主动要求帮助厂里清废墟、搬机器。不知不觉中,川渝中烟的干部员工不再因为自己是“哀兵”而挥洒汗水,而是在为希望忙碌并快乐着。

    从不同的采访对象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以前人们谈及地震有一种痛苦、沉重的情绪,现在则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诉说一段难忘的记忆。罕见的大灾大难,激发了川渝中烟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勇气,虽然历经折转起落,但意志无比坚定,养育他们的这方水土不仅风景依旧,而且变得更加美丽。

    不当缩头鸵鸟 要做浴火凤凰

    记忆:

    地震给川渝中烟造成了重创,总部办公大楼受损严重,成都、绵阳、什邡分厂和长城雪茄烟厂办公及生产设施受到破坏,一度被迫停产,企业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地震过后,代表着毁灭的坍塌和废墟处处可见,川渝中烟经历着最困难、最艰辛、最痛苦的时刻……

    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一种考验,是以此为起点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还是被灾难击垮,一蹶不振?仅仅过了3年,川渝中烟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在长城雪茄烟厂,11栋褐色的厂房分布在 460亩地厂区内,机制生产线拥有着全球领先的雪茄卷接机,手工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为雪茄包衣,展示着世界最大单体雪茄生产基地的风采;在绵阳市飞云大道旁,占地300亩的花园式厂区、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车间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的绵阳分厂,让企业狭小的生产场地、“穿越时光隧道”的老旧设备成为历史,一座一流的现代化工厂成为绵阳市灾后重建的样板工程、灾区的“希望”工程。

    也许没有人想到,从全面开工到正式试生产,长城雪茄烟厂和绵阳分厂的建设工期分别为389天和535天,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四川速度”。灾后重建困难重重,“速度”某种程度上是彰显责任的载体,在绵阳分厂,人们经常提及这样一个例子:土建组组长李启斌每天围着工地走几十圈检查进度、督促质量,4个月磨破4双鞋,人瘦了10多斤,与时间赛跑 “逼”出了速度,绵阳分厂硬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重建任务。

    作为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之一,绵阳分厂项目的建设具有典型性,是川渝中烟一次团队意识和精神力量的真实写照。绵阳分厂厂长秦富炳动情地说:“灾难是一本教科书,教育了干部员工,在灾难面前只有砥砺前行,昂首奋进,才能赢得新生。”

    亮点企业名副其实 彰显责任和担当

    记忆:

    灾后的四川,地震重灾县有39个,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县有50多个,大大小小的余震不断,堰塞湖的隐隐威胁,时有山体滑波等地质灾害发生,让外界对灾后重建心存疑虑。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如果不能吸引持续的投资,工厂的机器转不起来,人们的生计就没有保障,职工不能就业,社会稳定难以实现,灾后重建自然无从谈起。

    灾后重建最缺乏什么,非资金和信心莫属。关键时刻,行业和川渝中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灾区感到了温暖和力量。

    地震发生后,全行业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累计超过20亿元,特别是国家局特批绵阳分厂、长城雪茄烟厂、西昌分厂3个重建技改项目,并于震后2个月率先破土奠基,成为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开工的第一批项目、标志性工程。

    回顾灾后重建的3年历程,川渝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吴应禄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三大重建技改项目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对口支援灾区的重要载体,一条传递烟草人爱心的特殊纽带。”经过紧张建设,3个项目已经相继于去年底今年初竣工投产,分别称为四川灾后重建的样板工程、凉山民族工业的示范窗口、亚洲最大的雪茄生产基地。

    支持灾区重建,最直接、最有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川渝中烟既是灾后重建的受助者,更是参与者,在全行业的支持下,企业的主打品牌“娇子”2010年产销规模达到74万箱,比震前净增49万箱,3年增长了2倍,上缴税利大幅度增长,做到了“大灾不减目标、努力多做贡献”。

    对川渝中烟而言,恢复重建绝不是原有水平的复制,而是要向更高的标准前进。走进样板工程绵阳分厂,厂区内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可节约能源30%,中央控制室实现了卷烟生产各环节信息的高度集成,产品制造中“复合生物减害”、“纳米技术减害”等核心技术应用……亮点企业从中得到诠释,责任在发展中彰显,伴随灾后重建,“责任娇子”、“科技娇子”、“文化娇子”正在茁壮成长。

    在川渝中烟本部门口,震后竖起了一块“中国娇子,前进前进!”的大牌子,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从牌下走向前方。前进是一个开始,尽管还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期盼,路还很长很长,但是,一旦有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便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