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协同”聚焦大品牌发展

2010-12-28来源:烟草在线作者:曾亦钢

  2010年初,国家局正式出台“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即争取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着力培育2个年产量500万箱、3个300 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并且在国际市场要有所突破;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4个超过600 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为中国烟草行业的大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532”侧重于讲求品牌规模,大品牌发展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大品牌发展如果能够达到500万箱的世界级体量,那无疑有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舞台上跻身前列;“461”侧重于讲求品牌效益,大品牌发展除了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以外,还不能缺乏应有的品牌效益,大品牌发展需要从“大而不强”提升为“大而且强”。“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也意味着中国烟草行业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将有望诞生出十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品牌,这十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品牌将成为中国烟草市场发展的“主心骨”,而其他品牌将基本以满足区域化或个性化市场为主。

  2009年,中国烟草市场的容量在4500多万箱,相比2005年的3800多万箱增长了700多万箱,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来预估,到“十二五”发展末期,中国烟草市场的容量大概在5300万箱左右。届时,进入“532”这份品牌阵营名单的大品牌将在品牌规模上占据中国烟草市场5300万箱左右容量的三分之二强,并成为中国烟草市场发展的“主心骨”。但是,有个现实难题却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在整体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大品牌发展如何实现巨大的增量,大品牌发展如何从原有100万箱或200万箱的品牌规模迅速增长到300万箱或500万箱的品牌规模。很显然,如果只按照各自工业企业的原有计划资源来看,这个巨大增量是根本很难于实现的,必须突破原有计划资源相对不足的“瓶颈”。

  举个例子,2009年,广东中烟的生产规模为217.4万箱,如果只按照这样的计划资源来看,“双喜”品牌在“十二五”发展末期的500万箱奋斗目标仅仅只依靠广东中烟的现有计划资源是不可能完成的。为此,广东中烟加快了“双喜”品牌的定向整合,加快了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合作生产,让“双喜”品牌在当地“落户”,让“双喜”品牌在当地加工生产,这也逐步解决了“双喜”品牌发展受计划指标制约的“瓶颈”。如2006年,“双喜”品牌就正式在广西中烟生产;2007年,深圳烟草工业开始加工“双喜”品牌;2008年,广东中烟与广西中烟实施跨省联合重组之后,“双喜”品牌与外省合作的步伐开始加速;2009年,“双喜”品牌在江西中烟实施合作生产;2010年,“双喜”品牌开始在陕西中烟和山东中烟合作生产等。

  中国烟草行业的大品牌发展要突破计划指标制约的“瓶颈”,就必须有效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的存量资源,就必须实现优质资源与行业生产要素在工业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在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工业协同”的概念。在“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大品牌发展既需要“工商协同”,也需要“工业协同”。“工商协同” 有利于让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协同作战,共同培育市场,让大品牌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壮大;而“工业协同”则有利于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的存量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与行业生产要素在工业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实际上,“工业协同”可以这样来理解,工业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作战,共同培育大品牌,将优质资源“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为大品牌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工业协同”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就是品牌输出企业和品牌输入企业共同加工行业重点骨干品牌,并使得行业重点骨干品牌的进一步成长壮大突破计划指标制约的“瓶颈”。

  “工业协同”聚焦大品牌发展

  大品牌的发展需要“工业协同”,大品牌的发展正在呼唤“工业协同”,大品牌的发展需要“工业协同”来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的存量资源,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与行业生产要素在工业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可以预见,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工业协同”将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并成为提升中国烟草品牌整体竞争力的一个必然选择。

  从“36个名优烟”到“百牌号目录”,到“两个十多个”以及“20+10目录”,再到“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国烟草行业的品牌发展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大趋强,中国烟草行业的品牌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中国烟草品牌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在“十二五”发展期间,要实现“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奋斗目标更需要借助于“工业协同”,扎扎实实地推进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

  自2006年以来,国家局先后出台了《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培育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的指导意见》、《“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使得品牌整合工作由联营加工、定向整合向合作生产的方向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中国烟草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竞争实力。据了解,自2006 年以来,中国烟草行业共有17家省级工业企业参与了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这项工作,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总量从2007年的285.6万箱增加到了2009年的413.67万箱,增加了128.07万箱,增长了45%。2010年前10个月,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量为394.1万箱,同比增加了52.28万箱,增长了15.29%。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一方面有效适应了市场消费需求,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让品牌发展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重点骨干品牌的持续发展。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是“工业协同”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为大品牌发展创造了肥沃的土壤,让大品牌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是“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下的必然要求,“532”和“461”的品牌发展规划为中国烟草行业的大品牌发展描绘出了新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新的宏伟蓝图,就需要有新思维、大手笔、超常规的措施,就需要加大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的有序推进,让行业优势的品牌培育资源流向于大品牌的发展,聚焦于大品牌的发展。

  相对于依靠单个工业企业的计划资源培育大品牌的发展,“工业协同”这种方式则是把培育大品牌的发展从单个工业企业的平台上升到了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平台。大品牌的发展要实现从原有100万箱或200万箱的品牌规模迅速增长到300万箱或500万箱的品牌规模,仅仅只依靠单个工业企业的计划资源是根本很难于实现这个巨大增量的,这需要放在行业共同发展的这个大平台上,盘活行业的存量资源。而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就是从单个工业企业的平台到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平台的转变,让大品牌发展在行业共同发展这个大平台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得到更多的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品牌的属性也将从原有只是属于某个工业企业的私有财富上升到了全行业的共同财富,成为中式卷烟的杰出代表,成为能够与强势外烟品牌相抗衡的杰出代表。从联营加工、定向整合,到合作生产,大品牌的行业属性更加明显,大品牌的发展也更加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大平台。

  在“532”和“461”的行业大背景下,各大工业企业纷纷根据各自品牌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自的奋斗目标,如红塔集团的“51518”、红云红河集团的“331”、上烟集团的“百万千亿工程”、广东中烟的“551”、湖北中烟的“1735工程”等等。不过,中国烟草行业在整体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532”和“461”品牌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奋斗目标仅仅只依靠单个工业企业的计划资源是很难于实现,而是需要依靠整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平台,需要举全行业之力来共同培育大品牌。大品牌发展需要立足于整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大平台,大品牌的发展需要“工业协同”,需要加大卷烟品牌的合作生产的有序推进,来盘活中国烟草市场的存量资源,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与行业生产要素在工业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