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卷烟厂:担起“芙蓉王”生产重任

2010-11-05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张红

   “2015年实现产销规模160万箱,销售收入1000亿元”,这是湖南中烟为“芙蓉王”品牌描绘的发展蓝图。

    作为“芙蓉王”品牌的生产厂家,常德卷烟厂面对“卷烟上水平”带来的新机遇,大胆提出“高端、高品质、高效率、高素质”的发展理念,并以创建“优秀卷烟工厂”为突破口,向着做大规模、提升价值的目标不断迈进。

“芙蓉王”大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走进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的“芙蓉王”新工房,制丝生产线上金黄的烟叶正徐徐向前“流动”。这条从2007年开始建设,历时三年专为“芙蓉王”品牌生产量身定制并以“分类配方、分组加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特色加工工艺生产线,不仅缓解了“芙蓉王”的产能矛盾,而且更加彰显了“芙蓉王”品牌风格。

    “保持烟草本香”,是彰显中式卷烟高档品牌风格的基本要求,而这需要精细化加工、柔性化加工、数字化加工作保证,“芙蓉王”品牌专线突出的正是轻、稳、精、细的加工工艺特色。

    轻,主要体现在柔性加工上,在保证“芙蓉王”工艺指标的前提下,降低加工强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料造碎。稳,主要体现在加工过程的稳定上,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烟片掺配的均匀性,以保证“芙蓉王”内在品质的稳定性。精,主要体现在精准配方、精确控制、精细加工上,通过开发“小流量自动配叶系统”,以满足“芙蓉王”精准配方的要求。细,主要体现在对生产流程细节的控制上,对关系到工艺指标的关键设备运行参数进行了精准设定。

    轻、稳、精、细的加工工艺,使“芙蓉王”品牌专线集加工轻柔、过程稳定、细节精细于一身,确保了“芙蓉王”品牌朝着高端、高品质的目标进发。

    常德卷烟厂厂长邹纲强告诉记者,目前,全厂已经形成了两地制丝、三地卷包的“芙蓉王”生产布局,“芙蓉王”大生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为“芙蓉王”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常德卷烟厂的高端卷烟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创优”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如果“芙蓉王”品牌扩张速度快于管理方法提升的速度,就有可能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如何做到管理能力提升和规模扩大相符合?与“芙蓉王”大生产相呼应的 “优秀卷烟工厂”创建活动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常德卷烟厂来说,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具有“高端、高品质、高效率、高素质”特色的现代卷烟制造工厂。因此,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常德卷烟厂明确了 2010年的整体工作思路,即把今年进入行业优秀卷烟工厂序列作为“一个中心”,紧紧围绕指标改善和机制建设“两条主线”,把握科学筹划、周密行动、认真检查、持续改进“四个环节”,提升市场响应、工艺质量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安全风险控制、和谐发展、管理规范创新“六种能力”。

    推进“创优”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管理实效。常德卷烟厂在成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设立了11个“创优”专业技术改进小组。这11个小组由常德卷烟厂各部门抽调的精干人员组成,涉及生产、设备、质量、技术等各个方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局《优秀卷烟工厂评价标准》,开展工厂、公司及行业分层对标,实施管理改进和技术攻关,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持续优化。

    以质量控制改进小组为例,他们围绕“高品质”的目标,以抓实抓细抓好过程管理为重点,对全厂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优化和规范,构建了企业标准流程体系,并将该体系编写成手册。“这本全新的管理手册让员工对部门内的工作内容和主要业务流程一目了然,通过这本手册,员工能够清晰、准确、完整地掌握自己在部门中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标准。”据质量控制改进小组负责人洪军介绍,这本手册是常德卷烟厂在今年相继制定工厂目标管理流程、设备、工艺、现场等管理流程的体系之后,致力于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又一举措。

    在“创优”过程中,常德卷烟厂坚持“细化责任、分解指标、限定期限、严格考核”的原则,对每个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形成了科学的整治方案,确保实现 “创优”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具体化,并通过召开例会、编印《工作简报》、过程监督考核等方式,对贯标、对标以及创建工作过程进行严格考核。

    在问题改进中,常德卷烟厂的每位员工把自己的责任落实到位,协同配合11个专业技术改进小组开展工作。

     二车间配合改进小组对烟支圆周、烟支单支重量、设备功能和性能完好性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QC小组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芙蓉王”第一QC小组的《新型GDX2自动补包装置的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常德卷烟厂的“创优”工作紧紧围绕“高端、高品质、高效率、高素质”这条主线,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创优”工作与对标管理相结合,积极查找问题,使各项“创优”指标得到改善;把“创优”工作与持续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科学的标准体系;把“创优”工作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在创优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队伍水平的提升;把“创优”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职工的改善意识、问题意识和竞争意识;把“创优”工作与创新工作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思维方式,大胆改革。这“五个结合”是常德卷烟厂当前“创优”活动中的亮点,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的关键。

坚持持之以恒的质量改进

    “钢印清晰,位置不偏,小心卷边,切口要齐,外表光鲜,重量圆周,符合标准,质量为先,才是好烟。”这四十个字,是常德卷烟厂一车间员工为自己生产的产品设定的“质量关卡”。为了“外表光鲜”,一车间员工在确保小盒透明纸包装有“镜面效果”后才“放行”。

    在常德卷烟厂的生产车间,处处能看到企业的警示与激励文化----质量把握在每个员工手中、疏忽1%=失去100%……

    作为企业的永恒主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已经成为常烟人的共识,人人把“做质量诚信、质量放心员工”视为一种责任和荣誉,把“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接受缺陷”作为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

    为实现这一承诺,常德卷烟厂一直坚持进行质量改进,不断提升质量保证能力。今年以来,常德卷烟厂开展了六大质量管理提升活动,其中一项是推行问题管理和持续改进活动。全厂分两批开展质量问题征集活动,整理出50多个质量管理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原辅材料质量、设备质量、信息质量、工艺质量及管理质量等方面。”据常德卷烟厂副厂长李平华介绍,“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成立了问题攻关项目组,企业管理部制订了过程监督方案,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在常德卷烟厂,卷烟产品的过程控制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目标,不仅实现了从传统的“产后检验”向“产前预控”转变,并实现了质量关注的三个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由人工经验向科学决策的转变,由实物质量控制向对整个在线装置控制的转变。

    今年,常德卷烟厂又在质检机制上寻求新突破,工艺品质过程检验采取了“262”的监控模式,即20%的工艺质检员留守现行的质检平台,进行物检指标抽样检验与报告;将60%的质检员调到机台,进行自检督查与点检管理;将20%的质检员布局到设立的质量关口上,进行过程质量验证与把关。高效的质检机制,既适应了“芙蓉王”大生产的要求,也成为常德卷烟厂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升级的宝贵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