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18”,我们来了!

2010-10-26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婧

  “51518”,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凝结着红塔集团全体员工对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殷殷期许,昭示着红塔集团各部门正以“闷声干事业、低调争先进”的良好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进发!

  “第一车间”单元化

  “红塔山”要做到500万箱、“玉溪”150万箱,原料怎么保障?这是下一步要很好研究的问题。”2010年4月中旬,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到红塔集团调研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大市场要有大原料”,“红塔山”销量要实现200万箱到500万箱的跨越,“玉溪”销量要实现50万箱到150万箱的跨越,意味着需要有相匹配的原料保障才能满足品牌对烟叶原料的需求。原料不但量上要增加,质量一致性、可替代性也不能含糊。

  “云南是烟叶之乡,曾几何时,‘红塔山’、‘玉溪’的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当地得天独厚的烟叶资源。然而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放长远。”红塔集团在继续保证省内玉溪、楚雄、大理等原有的核心原料基地巩固发展的前提下,一手抓省内新烟区的开拓,推进普洱、保山、文山、临沧等新烟区建设;一手抓省外烟区的拓展,在湖南、广东、福建、江西、黑龙江等烟区发展烟叶基地。目前红塔集团在全国11个省、23个市(州)、43个县(区)签订了基地单元建设及新烟区开发协议,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烟田是第一车间”,这一红塔集团在多年前提出的理念在“卷烟上水平”的新一轮改革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围绕品牌做原料。为实现 “51518”品牌发展规划,红塔集团的原料工作理念从“种什么买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转变,坚持突出“玉溪”、“红塔山”品牌需求导向,构建以红塔集团品牌需求确定生产、品牌发展引导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生产的新型烟叶原料保障体系。

  在卷烟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建设烟叶基地的时代,红塔集团有什么独到之处?三方参与、三级管理是红塔集团烟叶基地建设中的亮点。红塔集团建立起了工商研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工商研共建基地,共同参与生产方案制定。按照职能划分,红塔集团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实现了“五个主导”:主导规划、主导品种、主导措施、主导质量和主导考核,真正体现了品牌需求导向,进一步将工作重心落实在基地单元站点上。商业在制定基地单元实施方案、规划基地单元、组织烟叶生产和收购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科研单位则针对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开发实用性技术,提出烟叶生产技术要求,开展相关培训等。 “我们将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的支撑力度,对生产技术进行专门的技术立项,目前已经开展了有机绿色烟叶、‘煤转气’科技项目、‘低污染的烤烟发展模式’等项目的探索。”烟叶基地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红塔集团的烟叶基地已经成为了实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平台。

  红塔集团烟叶基地单元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还得益于片区化、单元化、站点化三级管理模式。三级管理模式实行片区经理、基地经理、技术指导员负责,层层指导、服务生产。

  原料供应基地化是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的载体,更是“原料保障上水平”的基础。为实现“51518”战略,在未来5年,红塔集团将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基地单元145个,烟叶生产总规模达到780万担,基地化调拨水平达85%,实现“玉溪”、“红塔山”品牌100%原料基地化供应。

  前瞻创新多元化

  一个品牌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有没有自身特色,有没有独特风格,而特色、风格来源于技术创新的支撑。红塔集团技术中心正是在坚持清香型风格的道路上,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聚焦中式卷烟核心工艺,努力在产品设计开发、减害降焦、原料研究、卷烟生产加工工艺、增香保润技术、卷烟质量安全及建立自主调香体系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今年6月3日,红塔集团承担的“中式卷烟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这对红塔集团技术中心来说,是实力的证明,也是进步的激励。

  面对“51518”战略,对于技术中心来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烟叶原料应用问题。在用量增加、结构提升、烟叶原料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玉溪”、“红塔山”品牌的清香型风格,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技术中心多方入手,实现突破。

  在烟叶生产环节,技术中心对烟叶种植区域、品种进行规划,对生产技术进行指导。

  在打叶复烤环节,分切打叶复烤工艺将一片烟叶分为叶基、叶中、叶尖,按照质量优劣分别加以利用,使每片烟叶都得到充分使用。

  而在配方环节,技术中心构建并不断改进“核心模块”。围绕核心模块,技术中心以品牌为导向,积极开展配方技术研究,从而凸显集团产品风格特色。

  “实际上,我们已经模拟出了未来5年可能的原料供应状况,并制定了模拟配方和生产预案。模拟2015年原料供应的卷烟产品小样已经在试验生产线生产出来了。”红塔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说。利用创新的方法,高科技的手段,红塔集团技术中心实现了真正的未雨绸缪。

  技术中心一方面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对云南烟叶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加紧减害降焦技术的研究,研发与市场对接,陆续推出“红塔山·经典150”、 “红塔山·恭贺新禧”等多款低危害、低焦油产品,同时研发出国际型口味卷烟“HTS红塔山国际100”,拓宽产品研发的路子。

  均质化生产是另一大挑战。“51518”品牌规划的实现必须依靠合作生产来实现。面对点多面广的生产力布局,产品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保证所有产品质量均质,才能赢得市场。为此,技术中心在原料、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品牌许可生产均质化研究,并特别成立了合作生产质量管理办公室,分片区设置质量总监,为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中式卷烟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红塔集团技术中心在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打造出了一支优秀的技术创新团队。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分中心、产学研战略合作等方式借助外力,通过学历培养、“师带徒”的岗位培养以及职业通道建设,一批行业技术精英在这里成长、成才,为红塔集团的明天铸造科技力量。

  品牌营销纵深化

  品牌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市场来检验。正如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所言:“‘51518’战略能不能实现,我们说了不算,关键还要看市场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说白了,就是要解决这么多卷烟销到哪里去的问题。”

  如何拓展市场容量?红塔集团有系统的谋划:集团层面将致力于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品牌适应市场、引导消费的能力,以更具竞争力的品牌来争取市场空间。而营销中心则要不断提升“营销力”,在市场上开疆扩土。

  在向“51518”战略进发的头2年,打的是提升结构攻坚战。红塔集团对“玉溪”、“红塔山”品牌的发展思路和营销策略,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进行认真梳理,扎实做好市场研究,准确定位目标受众,科学合理规划产品线。

  红塔集团认识到,培育品牌不单是要维护好品牌系列中的成熟产品,也要精心培育好新产品,“红塔山”确定了“经典系列”、“国际系列”、“特色系列”三路并举的产品线策略,并在提升新二类烟竞争力、抢占发展机遇上发力。而“玉溪”的目标是力争保持在一类烟前三甲位置,达到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红塔集团将推出一款以原生态绿色烟叶为原料的产品,巩固与加强其高端产品定位。

  要开拓市场,首先要了解市场,找准发力点。营销中心根据市场份额、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区域市场细分为核心市场、重点市场、潜力市场,对三种市场分别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比如,对于重点市场,我们要采取‘积极进攻与有效防御相结合’的‘阵地战’。”营销中心品牌部门负责人说。

  围绕“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战略目标,红塔集团把多年营销实践与协同营销有机结合,积极推动与全国33个省(区、市)的战略协同。现在,红塔集团的协同营销工作正在由广度向深度延伸,从与省级公司实现战略协同向与地市级公司建立定期沟通、定期探讨、定期协调、定期交流的互通机制延伸。在与全国 26个省级商业公司签订品牌发展战略协议基础上,目前红塔集团积极推进与100多家地市级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纵深协同使“卷烟上水平”的目标在工商协同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促进了“玉溪”、“红塔山”两大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生效,品牌推广和市场促销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网上订货的逐步推广也对企业响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归根到底,品牌培育的第一阵地在终端,在‘后公约时代’,我们要在研究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上下更大的功夫。”其实,营销中心早已开始了对消费者的研究,并建立了20万消费者数据库营销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宣传、烟包插卡等方式,不断壮大和凝聚忠实消费群体。同时,营销中心坚持开展高端意见领袖评吸活动,精耕细作,不断扩大高端品牌的影响力。

  新形势对营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塔集团市场营销中心对驻外市场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撤销了原有13个大区分中心的机构设置,重新确立了以33个省(区、市)的营销机构,有效提升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下一步,营销中心将在提高营销队伍素质、提升营销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 “51518”战略全力以赴。

  体制机制灵活化

  基础管理上水平,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支持集团品牌发展规划实现的根基。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运行效率,避免“大企业病”;基础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人的因素越来越关键,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团队活力……一系列管理问题等待红塔集团作出回答。

  要形成“既高效运转又监督有力”的体制,必然要依靠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红塔集团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党委班子的建设,进一步理顺了各自的职能与职责。

  整合不意味着管理僵化,红塔集团通过四大中心非法人实体建设,使“四大中心”和省内各厂拥有相对独立的人权、财权、事权,能够相对独立调配和优化内部资源的实体,实现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而集团的职能部门由之前的以指挥、考核为主的直接管理型向以指导、监督、考核、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型转变,迈出了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步伐。

  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核心在人、关键在人。2009年,红塔集团全面开展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抓好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重点工作。红塔集团将岗位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操作类、业务类以及服务类)分别组织严格的岗位测评,设定岗位等级。借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契机,红塔集团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建立了统一的考核平台。“我们建立了目标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核体系。以岗位管理为平台,实现纵向岗位靠竞争;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实现横向进档靠考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51518”品牌发展规划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塔集团着力建设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加快培养核心业务人才队伍。为此,人力资源部成立了人才开发管理科,专门负责人才规划和员工职业通道建设。“我们现在主要是‘盘活存量,用其所长’,同时打造成长通道,让想跑的人跑得更快!”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为激励各类人才在不同岗位为“卷烟上水平”贡献聪明才智,红塔集团设计不同类别的职业发展通道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工资体系,并突出行业战略导向和集团战略目标,突出企业价值链的关键和重要环节,在品牌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原料保障、国际业务等岗位设立首席职位,引导优秀人才向关键岗位流动。

  各卷烟厂不仅是生产制造中心的主体,也是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落脚点,他们在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优活动中改进短板、突出特色、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以玉溪卷烟厂为例,他们设计了集文化和管理为一体的全面整合的管理体系,以流程为管理节点,以班组为最基本管理单元,将工厂能力的提升分解为13个改进组,围绕“能力-目标-方法-评价体系”的策划和实施,实现了工厂管理水平的提升。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为行业标志性企业,红塔集团肩负行业使命、承载企业发展重任,又将迎来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目标就在前方,红塔人的脚步稳健又扎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