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会否因“工业协同”而失去特色?

2010-10-25来源:糖烟酒周刊

  长期以来,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风格对于品牌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言,企业对于保持产品的“同质化”极为重视,在竞争中稳定的产品质量、恒定的产品风格,甚至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一种优势。然而,进入“工业协同”时代,品牌输出,即持有品牌的法人卷烟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将其品牌的某一规格或多个规格授权给另一个或多个法人卷烟企业生产,这将成为卷烟品牌扩张规模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大品牌将普遍形成异地生产、多点加工的状况。如此一来,品牌是否会因此而失去特色成为一种担忧?

  这种顾虑并非没有道理。首先,由于品牌输出企业实力雄厚,输出品牌对于生产技术、基础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品牌输入企业则多数实力上稍逊一筹,技术、管理等方面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输入品牌的生产标准,从而造成产品质量、风格上的波动和改变。其次,由于异地生产,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环境不一样甚至截然性反,企业在原料、工艺上必然有所区别,使得产品在质量、风格上也会有所差异,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当“工业协同” 广泛展开后,企业异地生产、多点加工成为常态,对于品牌输出方来说,克服诸多因素对品牌特色的影响,保持特色完整,将是品牌输入方提供的的基础保障。

  然而笔者以为,上述担心未免有些杞人忧天。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特别是现代化卷烟工厂的建设,卷烟生产企业在设备水平、技术应用、基础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在管控精细化上,依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各项参数,积极进行工艺改进、工艺技术革新,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数控化、柔性化,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可以适应各个品牌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能够保障品牌在品质、风格等方面的稳定性。从白沙、红塔山等这些已经实现异地生产、多点加工的品牌看,品牌输出企业和输入企业通过交流、对接实现完全可以保持品牌在质量、口味、风格等参数的一致性,品牌并没有因是异地生产、多点加工而失去特色。

  其实,站在另一个角度,异地生产、多地加工更能够丰富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工业协同”时代,作为品牌输出企业,固然要保证同一品牌、同一规格的卷烟产品,在不同产地或多个产地的质量、风格保持不变。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卷烟在原料、工艺、技术上各有所长,产品的风格各具特色,而且不同区域内的消费人群对卷烟产品的需求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北方消费者的普遍口味要重,南方则以清淡为主,沿海地区对保润要求不高,而西北地区的则是很重视。因此,在保证整体品牌风格、特色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融入品牌输企业的某些特点和优势,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区域性诉求。

  其实,在大品牌的定向整合代加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不同区域的消费特征进行研究。例如“红塔山”品牌,在东北、海南两地分别成立技术中心的做法,正是在品牌扩张规模的同时,注意到了区域消费者的独特消费需求的一种表现。进入“工业协同”时代,大品牌的异地生产、多点加工更加普遍,在品牌规模逐步扩张的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只有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才能持续做大做强。

  如此看来,工业协同时代,品牌特色的变与不变倒有了一些辩证色彩。品牌特色保持稳定是品牌输出的基础保障,而微弱的调整则有利于满足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品牌规模扩张。从现在的条件下看,保持品牌特色不被削弱完全可以做到,而如何通过特色的微调使品牌更加适合区域消费者,更加丰富消费者需求,却成为未来大品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