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害降焦:打破常规,创新而为

2010-08-20来源: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作者:张菁惠

    翻阅2007年至2009年的行业减害降焦统计资料,河南卷烟工业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如下――

    12.89毫克/支……12.22毫克/支……11.69毫克/支……

    尽管只是一串数字,却表达了河南中烟减害降焦的决心和力度!

    尽管只是一串下降的数字,却谱出了河南中烟减害降焦的上旋音!

    一转一变――

    “把想法转为技术,让技术变为行动”

    “减害降焦,不是想干不想干的事,是必须干的事,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必然要求。”河南中烟技术人员深知减害降焦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卷烟焦油量平均值为13毫克/支,而河南部分卷烟的焦油量还徘徊在16毫克/支左右。

    “积极探索,提前准备,慎重实施,让部分卷烟焦油量降到国家局规定范围内。”刚刚整合后的技术中心虽有压力,却目标明确。

    然而,一些顾虑或多或少存在于科研人员的观念之中。

    “低焦油卷烟,消费者是否认可?”

    “降焦必定影响吸味香气,卷烟销量下降怎么办?”

    ……

    突破思维定势,化解思想压力。技术中心大会小会讲,公开私下聊,启迪思维,碰撞智慧……由降焦到控焦,由被动到主动,由盲目到理性,科研人员的减害降焦理念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仅有观念的更新还不够,科研人员迫切需要一个“把想法转化为技术,让技术变为行动”的通道。

    “管理立标杆,服务做保障。”在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忠看来,“管理、服务”是打开通道的两把钥匙。

    课题组成立,订目标、出措施、配资源,稳步实施;项目办跟进,过程监控、结果验收、效益评价,形成闭环。

    如果说“目标管理”制的实施,让减害降焦有了制度保障,那么管理者大开绿灯,则令科研人员长袖善舞。

    减害降焦的主要任务在化学室。2500万的化学试验装备、2名博士生和6名研究生构成的精英团队,打造了一个拥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化学实验室。

    学历不代表能力。 2009年,技术中心组织人员参加相关培训10余次,参与行业共同实验项目6 个,2008年还参加了CORESTA 这一世界级学术大会。“目前,我们已具备检测7种有害成分的硬件和能力。”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世勇很是自豪。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技术中心文化长廊的这一训语彰显了技术中心的学习之道。科研人员针对减害降焦问题,撰写论文,探讨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减害降焦是个系统工程,只有不同知识的融汇贯通,才能产生巨大的技术能量。” 技术中心领导一语中的。

    一减一增――

    “如何处理减害降焦与增香保润的关系”

    重组三年,两不同。

    3年前,河南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年间,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年前,河南卷烟焦油含量在全国质量抽检中排名靠后,3年后,排名曾达第一。

    “纯烟丝卷烟质量好。”这是人们对卷烟配方的一贯看法。然而,技术中心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添加焦油量小的梗丝、膨胀烟丝等填充级原料和变体原料。尤其是造纸法薄片在各类卷烟配方中的使用,更是独创。

    “以前,薄片只用于低档卷烟。河南中烟成功开发出功能型专用造纸法烟草薄片后,这种薄片成了香饽饽,有效解决了降焦与保香之间的矛盾。”技术中心副主任马宇平告诉我们。

    “成熟好的顶叶最适合低焦油卷烟要求,”10年前,中国烟草与菲•莫公司进行优质烟叶开发合作时,朱尊权院士就如此提议。在低焦油卷烟成为消费趋势的今天,公司技术中心与朱尊权院士合作的《上六片烟叶成熟度研究》项目已应用于“黄金叶(天叶)”中。

“由于完熟的上部烟叶香味浓度大,可弥补烤烟型低焦油卷烟香味不足的缺陷。”朱尊权院士如是说。

    不独有此,在减害降焦的画卷上,技术中心尽情挥墨――

    ――减害:通过增加合成的新型材料,烟气中有害成分羰基化合物总量下降20%以上,其中甲醛降低50%以上、乙醛降低 25%以上;通过工艺改进,延长贮丝时间,氨和酚挥发氧化。

    ――降焦:3种新型滤棒的选用,使咀棒过滤效率由42%提高到50%;通风稀释技术的运用,保证了烟支质量的稳定性;卷烟纸燃烧催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卷烟燃烧性能;自发研发的“卷烟涡流保香降温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汽车是好事,安全问题也随之而生。”马宇平举例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减害降焦也不例外。

    国家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献生的解释是:“当焦油释放量降低到某种程度时,对其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将产生损害,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

    如何处理平衡吸味与减害降焦的关系?

    开展香味补偿技术、参加国家局增香保润项目,单独立项进行多机化合物保润性能研究,合成7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型香料……技术中心握着“一降一保”两个齿轮,探索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

    3年来,河南中烟专利拥有量为40项,约为重组前的2倍;仅2009年对外合作项目达15项,大于合并前五年对外合作项目的总和;2009年鉴定验收项目14项,相当于合并前五年鉴定验收项目的1.4倍。 2009年三季度卷烟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10.8mg/支,在行业位居第一。

    一老一新――

    “老产品稳步推进,新产品贮备到位”

    2009年,在黄金叶(天叶)、黄金叶(大金圆)的推介会上,不少人提到“新产品卷烟危害性指数均低于9.5,达到了 2012年的行业要求”。

    两个新产品在刮起“金叶”旋风的同时,也告诉消费者:其成功问世,也得益于减害降焦技术的集成运用。

    2009年,技术中心与郑州烟草研究院合作,成立低焦油卷烟研发团队,启动低焦油产品技术研发项目。目前,已初步掌握 3mg/支、5mg/支、8mg/支、10mg/支低焦油产品的材料应用技术。7项有害指数报告显示,河南中烟提前5年达到行业规定的危害性指数要求。

    “新产品要的是一炮打响,老产品则是在巩固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改进。”产品维护室主任戴建国剑指核心。

    “吸烟和吃菜一个理儿,不能今天这个味儿,明天那个味儿。特别是老产品,更要降焦于无形,让消费者感受到一个稳定的产品风格。”戴建国比喻形象。

    降焦――稳定――再降焦――再稳定。一个循序渐进的降焦策略在老产品上体现。2009年初,技术中心选定“红旗渠(硬金红)”,“黄金叶(世纪之光)”等部分卷烟实施降焦工程。“红旗渠(硬金红)”由2008年的15毫克/支下降到2009年的12.5毫克/支,戴建国告诉我们:“阶段目标实现后,处于质量稳定期,然后再进一步实施减害降焦措施。”

    成绩是过去,道路在延伸

    当一项项减害降焦成果,沉淀为河南卷烟品牌的科技含量时,新的目标在招唤: 2011年产品盒标焦油量降到12毫克/支以下,2015年降到10毫克/支以下。

    这是河南中烟的承诺,社会责任,慨然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