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烟草工业:转型路上且思 且行

2010-08-16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燕 易文标 马迪

    黑龙江烟草工业的发展史上有几个重要的纪念日:

    1902年,“葛万那烟庄”的出现标志着黑龙江烟草工业诞生;1952年5月10日,企业划归国有;2003年 12月30日,哈尔滨卷烟总厂成立;2007年11月18日,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9年10月12日,公司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跨省联合重组。

    根据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黑龙江卷烟工业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发展定位,分分合合中饱尝辛酸,百年沧桑中且思且行,每一次变革与突破,都敲击在行业改革的大鼓上,在行业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足迹。

    求变:百年老厂展新

    黑龙江烟草工业的改革步调是求变而不求快,求稳却不贪急。

    1999年前后,黑龙江的卷烟市场销量急剧下滑,利润骤降到100多万元,员工人心波动,哈尔滨卷烟厂进入有史以来的低谷期。变则通,危难之时,原哈尔滨卷烟厂厂长、党委书记,现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殿贵果断提出:“正视困难、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扬起二次创业的风帆。”

    在“产品做精、市场做大、成本做低、企业做强”16字方针的指导下,企业抓产品促市场,实行品牌战略,大力提高全员市场意识,积极打造拳头产品,仅用1年时间,卷烟年产量就由26.5万箱增加到28.6万箱,利润突破2000万元,并且实现税利2亿元。

    “二次创业”提振了哈尔滨卷烟厂的信心,却无法改变整个黑龙江卷烟工业“弱、小、散”的现状。当时,黑龙江省境内共有哈尔滨卷烟厂、海林卷烟厂、绥化卷烟厂、穆棱卷烟厂4家卷烟厂,这几家企业人员多、品牌多,但规模小、设备陈旧,提升产品质量“有心无力”;各家卷烟厂之间也常存在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这全省烟草工业发展的紧要关头,王殿贵结合黑龙江烟草工业发展的整体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先托管,后合并” 的发展思路,并创新提出了“一总三分”的“总厂”模式,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和黑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一致认可。2003年5 月,黑龙江省局授权哈尔滨卷烟厂对原海林、穆棱、绥化3家卷烟厂生产、销售等6项业务实施托管。2003年12月30日,哈尔滨卷烟总厂正式成立,黑龙江卷烟工业实现历史性突破。

    百年老厂挥出了改革的第一记“重拳”,黑龙江卷烟工业企业的资源得以整合共享,此后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也进行得“顺风顺水”。

    2007年11月18日,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实现公司制改革。整体重组整合后,往日“弱、小、散” 的局面不见了,因规模问题制约黑龙江卷烟工业生存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也得以消除,黑龙江烟草工业驶入“快车道”。

    2009年10月12日,黑龙江烟草工业的发展再添一抹亮色——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第一次股东会议暨第二届第一次董事会议、监事会议成功召开。黑龙江省烟草公司顺利迈出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跨省联合重组的脚步,哈尔滨卷烟厂党委书记宋延彬说:“我们从先进企业中学技术、学管理,企业效益大增。”一步步地,这家百年“老字号”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哈尔滨卷烟总厂到黑龙江省烟草公司,再到企业完成跨省联合重组,每一次“变身”中,企业都要进行一些人员岗位、职能、考核制度的变动,为了实现平稳改革,黑龙江烟草工业变“上访”为“下访”,从高层领导到人事管理、党群建设工作的负责人主动来到车间与员工们交心,讲解政策,化解疑虑,听取意见,安抚人心,企业没有发生一起因改革而发生的上访事件,成功实现了企业改制的平稳过渡。

    在公司成立1周年时,王殿贵曾百感交集地说:“不成立总厂,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法人地位。不成立公司,就没有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的确,黑龙江烟草工业迈出的每一步绝非“心血来潮”,是一代代黑龙江卷烟工业改革的参与者遵循着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用智慧与拼搏谱写下的一曲求新求变之歌。

    求新:品牌走出“特色”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让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中赢得口碑和规模,哈尔滨卷烟总厂早在成立之初就对国内卷烟品牌竞争环境作出过冷静的分析。

    当时,国内许多大型卷烟工业企业都把目光聚集在获利丰厚的一、二类卷烟上,在高端卷烟的生产中“高歌猛进”。黑龙江烟草工业反观自身,设备落后、原料库存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导致产量不高,若想走高档卷烟生产之路显然不太现实。

    “走低档卷烟生产之路”——王殿贵提出“错位经营”的策略,他认为:“做百姓抽得起的卷烟,是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具体体现。”

    潜入这片“蓝海”,黑龙江烟草工业如鱼得水。低档卷烟产品回避了热点结构,年产量由2003年前的70多万箱增长到2008年的80万箱,不仅还清潜亏挂账,并于2008年实现利润6.26亿元。

    公司成立后,这一品牌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创建特色型和谐企业”。走特色路,即低档烟加工基地化之路、名优烟加工基地化之路。一是继续坚持走低档烟生产之路,争做全国性的低档烟生产基地;二是争做全国名优烟加工基地,加大与行业优势品牌生产企业的联营合作。

    经过多年在市场上的摸索,黑龙江烟草工业也看到,品牌越多,越不利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品牌集中度不高,也使企业无法打响自己的“招牌”。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他们依旧瞄准了“特色”,将原来的30多个品牌、70多个规格整合为目前的“林海灵芝”、“哈尔滨”两大品牌,共六七个规格,亮出自己的“特色”。

    目前,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正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前移为手段,贴近市场努力开发“差异化”的特色品牌。经过3 年的技术攻关,企业成功研发出“龙”烟,结束了黑龙江无自产高档卷烟的历史。2009年,针对公司混合型卷烟产品结构偏低的状况,生产出来零售价为5元/ 盒的“林海灵芝(8mg)”卷烟,新改造的“林海灵芝(如意)”品牌叶组配方中还采用了由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首创的二级配方技术,在商标设计中采用了可降解包装材料,使该品牌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黑龙江卷烟的特色能够持续提升,是众志成城的结果。”哈尔滨卷烟厂副厂长、技术中心主任安毅说。企业一只手“广纳百川”,在新品研发中不仅重视与同行的合作,而且广泛借用业外高校、专家学者的力量,力争“将头脑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另一只手,紧贴市场前沿,产品研发不是“闭门造车”,技术中心的人员每年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走访、考察市场中,掌握消费者的喜好,“市场需求既是研发的起点,也是终点。”安毅说。

    此外,公司技术中心还加大了对于重点技术的专项攻关。2009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特色白肋烟处理技术研究、叶片多级组合加料均质化技术在定向加工品牌上的应用研究以及赛伏丝束水溶性胶替代溶剂胶等多项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白肋烟分组加工试验研究项目获中烟实业科技项目验收评审会二等奖。

    在多方力量的保驾护航下,黑龙江烟草工业的“特色牌”全线“飘红”,2009年,企业的销售收入、税利总额等三大项主要指标增长幅度在中烟实业8家企业中名列前茅。

    求实:管理迈上“双轨道”

    品牌上水平,企业管理也不能落后。在哈尔滨卷烟总厂时期,企业在管理上确定了垂直领导、矩阵结构、交叉监督、一级法人、二级承包、三级核算、目标管理、价值量考核的成本牵制型企业管理模式,直到跨省联合重组之前,都以绩效目标管理为主线。2009年,以对标、创优工作为主线,以推行绩效管理和管理创新为抓手,管理工作开始重大转型,用公司总经济师连福昌的话说:“企业管理实行的是双轨制。”

    公司按照《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关于加强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建设的通知》要求,对公司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市场营销等16个方面的基础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核查、清理,在原有255个内控制度中,修改完善了16项,废止了2项,重新制订了44项,为公司改革发展和规范化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部署要具有前瞻性。”连福昌说。去年,公司将统一烟支规格、优化卷烟配方、降低烟用辅料成本、降低三项费用、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强化日常基础管理、统一工艺标准等作为“对标”、“创优”工作中的八项工作重点。

    通过联营加工,公司认识到了工艺标准对于促进自有品牌上水平的至关重要性。每当开始对省外某一骨干品牌进行联营加工时,联营加工企业对黑龙江烟草工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标准等总会有所疑虑,员工有时也会认为联营品牌对控制水准、精度的要求过于苛刻,但黑龙江烟草工业以此为机遇,认为联营加工的过程不仅是提升自身生产标准的过程,也是提升并展示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2009年,公司实行了统一工艺标准的重点攻关,即实现自有品牌的工艺标准向联营加工的骨干品牌“看齐”,黑龙江烟草工业在产品管理中更加严要求、高标准,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联营加工企业的认同。

    此外,公司非常看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刚进公司工作半年的温湿度运行工陶冶就很有感触:“企业会举办多种多样的职工培训,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通过实践和学习,增强我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我们积极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之中。”

    1949年就进入卷烟厂工作的李熙荣虽没有亲身经历企业在新世纪的改革,却时刻关心着企业的整合、转制、重组,看到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员工她感慨万千:“原来在我们班组,有个小学生就是‘秀才’,员工对于企业的责任感也不强,现在看到这些有学历、有思想、敢于担当的年轻人,相信企业的未来会更美好。”

    如今,依然不断有喜讯从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传来:今年7月,公司将实现加工“黄鹤楼”的零突破,首批加工 2000箱;占地47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的哈尔滨卷烟厂易地技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招标之中。对于未来,王殿贵说:“在卷烟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532’发展战略的机遇期,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做好‘加减法’,融入行业发展的大潮中。”

    如王殿贵希望的:企业再生存一百年,不是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