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质量对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2010-08-05来源:柳州卷烟厂作者:陈景华

  对标管理已经成为烟草行业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再造和变革推动的首要步骤。而构建质量对标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实施质量对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各项对标工作流程的纽带,是开展质量对标工作的基础和依托。

  构建质量对标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实施质量对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各项对标工作流程的纽带,是开展质量对标工作的基础和依托。笔者以广西中烟柳州卷烟分厂构建和实施质量对标的指标体系为例,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引导给行业质量,力求给行业企业质量对标带来启发。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开展企业对标工作,重要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确定要对标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的,同时还包含各指标的基本概念、定义、计算公式和统计口径,主要影响因素和改进途径分析,以及适用不同企业的对标基准值确定方法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采标

  采标包括选择确定指标、明确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等几项内容,采标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1、选择确立指标是构建质量对标指标体系的基础和依托。构建质量指标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选择哪些指标作为对标指标。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对标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所要瞄准、关注的内容和对象,应该能够涵盖影响企业总体质量水平和过程质量状况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在采标的过程中,对指标的选择直接体现了部门工作的侧重点,因此,所选择的质量指标具有体现科学性、前瞻性、代表性、通用性、先进性等五项原则。同时采标的范围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块工作上或只在一些易改进的工作中进行对标,而是着眼于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开展对标,推动部门工作的整体提高。

  反映企业总体质量水平的关键指标是什么?是“市场零投诉、过程无事故、产品全优质”。而形成“参数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精细化作业”的管理方式,是保证该目标实现和有效的前提。因此,在选择确立指标时,柳州卷烟分厂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采用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探索最优指标。根据“参数化控制”要求,他们以“工艺质量参数自动分析率、工艺质量管理数字化、工艺质量参数自动采集率”等5项要求为指标,进一步明确了由“以质量特性为主”的过程控制方法转向“过程参数化控制与质量特性同步控制”的运作方式,落实了对工艺参数分层控制、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 “信息化管理”要求,他们以实现“工艺质量标准自动化下达率、工艺质量标准下达准确率、工艺质量问题处理及时率、工艺质量信息传递及时率”四项百分百为指标,实现零误差的信息化作业;根据“精细化作业”要求,将生产过程的西格玛水平分解到各工序予以监控,他们以“卷包质量百万机会缺陷次数(DPMO)、制丝过程能力指数优等品率、批内焦油波动”为指标,全面反映卷烟制造过程质量。

  2、明确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在选择、确定基本质量对标指标系列的基础上,应对某一项指标的定义、统计口径和范围、计算公式或方法进行统一规定。开展指标比对,其统计口径必须明确和一致,否则可比性和对比后的实际意义将大为削弱。具体见表1:

表1 创优指标采集模板

  定标

  对标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被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是对产生最佳效果的行业最优经营管理实践的一种探索,要求在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优中选优”,达到最优模式和最优标准。在确定对标指标值时,首先应明确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是在行业平均指标值之下,还是平均指标值之上?如在平均指标值之下,与行业平均值差距有多大?如在平均指标值之上,与行业先进指标值差距有多大?若企业实际指标值平均指标值与先进指标值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可以在两者之间划分若干个区间。如图所示:

  若企业实际指标值远低于平均指标值,则在此两者之间划分若干区间,区间大小可以均等也可不均等,每个区间的上限可视为某一阶段的对标指标目标值。当上一阶段的目标值实现后,下一区间的上限值即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值,以此类推。由于年度平均指标值和先进指标值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区间的划分也要相应地做动态性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对标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对于与先进指标值差距较大的单位,如一开始就将先进指标值确定为对标目标值,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另外,在确定对标指标值时,同时要考虑企业历年的平均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再用六西格玛进行长期和短期能达到水平的预测,确定最佳目标值。

  质量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

  控标

  1、确立标杆的审视评价机制。在质量对标管理的活动中,指标只是一种要求,而达标的方法才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精髓。因此,要通过确立标杆的审视评价机制质量,对现有指标、现行达标方法以及达标情况进行探索,通过寻找更合理的标杆、寻找更好的达标方法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立质量对标评价体系,找准差距是前提。以柳州卷烟分厂为例,一方面,他们与品牌许可厂家水平同牌号生产水平进行全方位比对;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历史最好水平为标杆,选定标杆,同时将质量对标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从而达到长效管理目的。具体标杆的审视评价表见表2:

表2:指标评价模板

  2、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对标长效机制。质量对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发动全员参与对标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只有员工充分认识到对标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对标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才会事半功倍,保证对标工作的深入持久,从而达到长效管理目的。

  以柳州卷烟分厂为例,他们又根据厂部“质量对标”活动方案,他们以质量正激励为平台,在各车间、科室内部积极开展“质量对标”活动(即班组与班组之间开展成品质量对标、机台与机台之间开展工序质量对标,不同岗位之间开展工作质量对标),通过制定质量标杆奖励实施方案,设计的标杆班组、标杆工段(机台)、标杆个人的评比标准和奖励标准来开展评比,将质量对标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从而达到长效管理目的。标杆工段评比标准见下例:

表3 2010年标杆工段评比标准模板

  贯标

  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是提升质量指标的重要途径。企业质量对标工作的实施分为六个步骤或阶段:现状分析阶段、选定标杆阶段、对标比较阶段、最佳实践阶段、指标评价阶段、持续改进阶段。因此,在对指标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对质量指标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柳州卷烟分厂为例,在对标广东中烟、深入分析制造部在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环节基础上,分厂把消除“合格中的波动”,实现“梗线、丝线、卷制”的质量提升作为今年提升指标、消除缺陷的重点。

  在“梗线提升”项目攻关活动中,他们以《梗线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与测试》作为项目的突破口,设把备改进和工艺论证有机结合起来,在第一季度的四个阶段活动中,分别对梗线关键工艺控制参数进行了充分的测试, 对干燥热风风管高度、干燥输送振槽频率、进料前导料板进料方向进行了充分的调整了论证,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和优化,目前柳州卷烟分厂梗丝干燥出口含水率工序能力指数优质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干燥出口梗丝左中右和上下层间含水率偏差缩小3个含水率,干燥后梗丝手抓刺感明显减少,干缩现象明显减少,梗丝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为保证梗丝质量持续改进,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对梗丝干燥进料状态进行优化,尽量使物料在干燥区铺料均匀,并研究如何在控制过程中尽量增加热风量,进一步改善左中右和上下层含水率差异,持续提高梗丝质量。

  在“丝线提升”项目攻关活动中,他们以《研究双喜烘丝过程参数控制情况》作为项目的突破口,在第一季度的三个阶段活动中,对“造成烘丝筒温度波动的确切原因”、“加料后烟叶水分、切丝水分与烘丝筒温度之间的关联性”、“烘丝筒温随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和优化,目前柳州卷烟分厂烘丝加香后出口含水率工序能力指数优质率上升了11个百分点。

  质量对标管理的持续跟踪和效果评价

  活动实施过程中,该分厂建立了跟踪和分析制度,不断跟踪、了解目标项目的动态进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进行管理措施的优化,确保目标的实现。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全部质量对标数据上网处理,形成日、月的统计表,采用SPC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的手段,自动生成各类控制图表,并制定了原因分析人、原因分析方法、原因分析内容、判定标准和闭环措施的办法、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全数评价,通过网络提供给车间管理人员进行评价,组织实施改进。

  通过开展质量对标,广大员工认真找问题、做分析、搞研究、主动为质量对标出谋划策。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处处讲质量的风气贯彻整个生产线。先后更新充实了优秀操作经验总结经验库(3本)、工艺质量问题案例典型经验库(57篇)、质量陷阱库(包含22个员工岗位上的42个质量陷阱库)、维修案例经验库。构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机制。

  通过开展质量对标,今年1~4月,柳州卷烟分厂卷烟产品市场投诉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卷包质量百万机会缺陷次数DPMO超过5δ水平,接近6δ 水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场抽查合格率、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均保持在100%;重大质量事故次数实现零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