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烟:品牌腾飞 品质为翼

2010-07-22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杜振秋 刘鸿、潘永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张雨夏日前谈起品牌发展工作时说,“没有品质,何谈品牌?要真正实现‘真龙’品牌发展上水平,必须把品质作为腾飞的翅膀。”

    广西中烟人认识到,为了“做好这包烟”,必须视品质为生命。

质量对标:从岗位做起

    在广西中烟柳州卷烟分厂卷包车间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车间模范操作工吴凤元所在机台的产品质量一直处于车间先进水平。吴凤元在生产“真龙”(娇子)时总结出来的质量对标经验,已被编入车间“生产经验库”,成为其他机台员工的“操作标杆”。

    “生产‘真龙’(娇子)时的质量问题多为烟支空头、水松纸漏气和烟支夹末等。”吴凤元告诉记者,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她一一梳理总结:避免烟丝空头要先检查烟丝,若烟丝过碎,清除过碎烟丝即可;若无烟丝过碎,则可能为设备发生故障,要一查卷烟机料斗部件,二查平准器的劈刀凹槽,三查制动吸风伺服装置。避免水松纸漏气须注意用胶,安装胶缸要确保胶轴中线与水松纸中线对齐,胶水呈最细的水柱状而不断为佳……

    谈到如何处理好影响质量的关键点,吴凤元说:“不厌其烦。要细致,对各个关键点烂熟于心,容不得一点疏漏;要耐心,增加自检次数,确保每个环节都合乎标准要求。”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在操作过程中的质量对标。”柳州卷烟分厂工艺质量科科长刘会杰说,“像吴凤元这样的员工每个车间都有,他们是对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级。”

    个人----工段----车间----企业,广西中烟在对标工作中建立起了“层级化”的管理体系----外部以优秀企业为标杆,内部以优秀车间工段为标杆,一般员工以优秀员工为标杆,这从组织上确保了对标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在这样的层级体系中,尤其要重视基层的作用,突出‘现场连着市场’的质量理念。”广西中烟企业管理部部长王建华说,“每一个个体做好了,个体所在的小单位就做好了;每一个小单位做好了,广西中烟这个大集体也就做好了。”

QC活动:贴近生产实际

    下达2010年质量目标后,广西中烟拟定了具体质量指标,将指标细化后分解至各工段和机台,并明确了任务完成时间及相应的考核措施。同时,广西中烟鼓励员工根据指标查找差距,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围绕问题开展课题攻关与技术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009年2月,为使员工掌握新版QC小组基础教材和《烟草工业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现场评价准则》的内容,广西中烟邀请行业内外的专家对员工进行了培训。结合全国历年QC小组活动优秀成果案例,专家详细讲解了新旧教材的不同、课题程序的数理统计技术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和《烟草工业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现场评价准则》等。

    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分厂卷包车间员工李炎说:“明白了这些,我们再开展QC小组活动,思路就更明确了,心里也更有底了!”

    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广西中烟在QC小组活动中十分注重贴近生产实际,以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为中心,鼓励员工选择与企业标准化工作相结合的选题,加强对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活动成果进行运用和推广,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借鉴、积累经验。

    今年4月,广西中烟在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海洋王”杯全国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他们选送的3个课题脱颖而出。其中,南宁卷烟分厂的“新型双倍长滤嘴规格装置的研制”获得一等奖,其得分在188个参赛课题中位居榜首。

    此外,着眼于提升工艺质量过程控制水平,今年1月,南宁和柳州两厂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艺质量提升小组,以课题形式专项研究工艺质量提升。

    “工艺质量提升小组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难点、质量问题易发点进行QC立项,通过工艺人员与设备人员的合作展开研究,逐步消灭质量问题易发点。” 广西中烟品质保障部质量管理科科长陈立新说,“我们将把这种研究方式延续下去,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为工艺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

质量监督:把好每一道关口

    如果说质量对标、QC小组活动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前线”,那么产品质量监督就是确保品质的“后方”。

    广西中烟品质保障部副部长李小兰告诉记者:“做好产品质量监督首先要对原料和辅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提高卷烟材料质量来提高产品质量。”

    如何把好卷烟原辅材料的质量关?广西中烟着重做好“前移、把关、监督”。

    “前移”就是将关口前移、防患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现场之外、生产开始之前。

    以原料为例,广西中烟突出“早”字把好烟叶质量关----早衔接、早调拨、早加工。此外,他们还成立了烟叶工商交接质量检查组,提早深入各产区对工商交接的烟叶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农艺师到田、分级师到站、配方师到厂”,牢牢把住烟叶生产收购的各个关口,确保原料的高品质。2009年,广西中烟圆满完成了69万担烟叶的采购任务,并首次在春节前加工完毕,为品牌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

    “把关”就是要设置“入库门槛”,细化和完善各项检验指标,扩大抽检范围、加大抽检力度,确保“不达标者不入库”。

    “就拿辅料来说,每一种辅料都有相应的质量参数。”李小兰说,“对于不合格的材料,我们要退货并向相关厂家下达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时整改。整改完成后,我们的复检将更为严格。”

    “监督”就是要落实“生产跟踪”,加大对卷烟材料质量的检查和跟踪,及时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例如遇到商标纸卡机或油墨不稳等状况,就要对设备进行调试或对该辅料进行分选;对烟叶,要严格执行出库检查、投料抽检和生产线全检的三级检查制度,确保烟叶质量在生产线上不出问题。

    除了把好原辅材料质量关之外,广西中烟还加强了卷烟成品质量的反馈机制建设----开展卷烟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引入模拟消费者,重点监控卷烟产品的内在品质,为品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提供依据;每月派出质检人员到市场上开展质量调查,及时掌握产品的质量情况和消费者需求,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对原辅材料、卷烟成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广西中烟也建立起了相应的整改机制,实现了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主导的跨部门协作,按照“问题排摸分类-分析失控点- 完善控制法-培训与实施”的工作流程,对产品质量相关工作进行“季度诊断”。

    对质量管理的常抓不懈,使得广西中烟的卷烟产品质量经受住了严格的检验。“连续三年来,我们都接受了国家烟草专卖局一级站、相关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二级站对零售卷烟产品的市场随机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陈立新自豪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