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卷烟工厂设备运行水平的调查分析

2009-11-25来源:重庆烟草工业公司黔江分厂作者:秦宏

  在新的形势下,精细化管理对设备这一资源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任务,新的管理形势和新的科技形势对设备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设备运行水平在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的基础保障,是提高工厂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首要任务。围绕提高设备运行水平,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树立现代设备管理意识是基础

  设备首先是一种资产,必须让其保值增值,通过设备维护和改造使现有设备产生最大价值,这是行业和上级公司赋予工厂的使命;其次,设备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必须尽可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这是工厂生产基本职能所要求的任务。基于这两种认识,构成现代设备管理意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广大设备管理与操作人员就必须树立追求设备构造完整、功能完好、运行完美的理念,严格按照持续改进的方法开展设备工作。落实到设备工作的主体,即直接从事设备操作、维护的人员要用好设备、修好设备,从事设备管理的人员要引导好、服务好、督促好直接从事设备操作、维护的人员树立精细化意识,提高做好精细化设备工作的技能。因此,可以说,树立现代设备管理意识就是树立精细化意识。

  当前,精细化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管理层面,通过目标导向、制度保障、日常考核、思想教育等形式推动了精细化工作;在职工层面,职工个人具有用好、修好设备的良好愿望。但更应该看到,部分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对设备精细化的重视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设备精细化的内涵还比较含糊,尤其是烟草行业生产设备精密程度高,产品生产要求高,而很少有人能做到对设备构造了如指掌,对设备各部件功能的判定无一疏漏,这就决定了实现设备精细化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对设备精细化的认识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当前,职工对设备精细化认识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职工不明白哪些方面需要精细化,目标不清。二是职工不明白为了实现精细化该做些什么工作,途径不明。三是职工不明白该怎么做才能取得精细化的效果,措施不力。站在职工的角度来回顾自身的工作,除做好有硬性指标要求的工作外,往往是上级说一说动一下,闲暇想一想又搁下,冲动干一干又停下,很多创意被埋没,浅尝辄止、做无用功、工作片面的现象比较突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管理角度来看,依然是一个人本管理如何开展和发挥作用的问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被激发起来的问题。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仅此一方面是不够的,要确保职工真正树立现代设备管理意识和精细化设备操作、维护意识,还需要从技术层面、执行层面着手,用某种手段促使职工遵循技术路线,探索设备自身运行规律,形成整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素养。

  笔者综合近年来的观察,分析认为:一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管理,让一线员工行使基础管理权利,享受基础管理成果,将上级对基础管理的硬性要求转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使其从大量的设备运行信息找到精细化目标。这些基础管理包括现场管理、记录管理、劳动行为优化等,为此,要划分设备类型,采用统一格式并分别制定《设备运行记录表》,达到在规范中体现个性的目的。

  二是要强调有序管理,关注重点和细节。第一步是先“理”后“管”。通过对工作内容的梳理,明确职责,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寻找工作和服务上的差距,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做细、求精;同时,用精细化管理审视低效率、低效益的日常工作,并根据重要性和影响面确定改善的内容和目标,寻求突破点。第二步是根据企业管理全面精细化的要求,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柔性化、准时化生产方式为目的,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的工作体系,在设备工作中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

  丰富设备维护改进的手段是先决条件

  保养、修理、改造是目前维护和改进在线设备性能的三种手段。这三种手段,在操作程序、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参与面等方面都形成了合理的架构,对设备性能维护改进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保养不彻底、修理不及时、设备因性能因素影响生产、疑难杂症未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客观反映出设备在系统运行上的不足。当前仍应以这三种手段为依托,丰富思路,创新模式,提高效果,在设备性能维护和改进上体现出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设备维护保养的思路上,应从日常设备管理中,侧重于以下角度,提炼出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做好保养。机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走过场,机台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做到“四要”:要彻底治理设备卫生,使设备潜在的问题或故障得到显现;要提出已发现问题的解决计划,在既定时间内实施整改;要利用保养时间调试设备,使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要按规程进行设备润滑,尤其应结合具体机组的运行情况,在润滑油脂选用、润滑时间间隔上开展攻关活动。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工作,使设备得到休整;相反,不注重设备保养,潜在的设备问题或故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过程中就很难达到正常的状态,容易导致突发性的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在上述工作中,人力不足、保养时间不够使维护保养质量打折扣;精细化劳动程度不够、专业知识不高制约了维护保养质量的提高,个别机台、班组与工段往往缩短保养时间,不注重保养效果,工作敷衍了事,时有提前开机的现象,导致生产过程中设备性能欠佳,经常调试、修理设备,降低了设备运行水平。放眼设备管理界,一些企业推出了“*步保养法”、“**保养”、设备“五率”考核等许多新鲜的经验。维护保养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是今后的重点工作。其一,要结合检查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操作修理人员经验见解,分设备类型制定维护保养大纲,完善相应表格,使维护保养工作规范化;其二,要结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实现有一套规范程序和动作的设备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备保养与生产、质量两不误。

  做好自主维修与改造。在当前生产任务紧张的情况下,自主维修随意性普遍存在,维修事前与事后管理较差,在实施维修的过程中,也存在制作件精度不高、换件装配精度不够等问题,特别是高速烟机设备,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传动路线长、机构复杂,在修理及装配过程中必须保证精度,否则将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缩短配件的使用周期、严重时更有可能导致设备事故的发生。为此,维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应当分离,并以车间为主体建立维修档案管理制度。

  做好外协维修与改造。在参与外协维修时,相关人员承担了服务、组织、督导、协助和外协维修知识的推广职能,以上任何一项职能都不能放松。在继续实行外协维修报审制度的基础上,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外协维修记录汇总表》,并详细记录外协维修过程,逐步使各种外协维修工作模式化、成效扩大化。

  以机组为单元,明确划分责任区,开展好“包机组活动”。各类机组是生产的基本单元,并在企业发展历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设备管理部门主导下,坚持以车间为主,依据挡车工和维修人员的配备情况划分责任区,成立由 “机、电、挡”相关岗位人员组成的包机小组,开展以“包保养”、“包点检”、“包维修”的“三包”活动,要求活动做到目标量化、职责清晰、标准明确,并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逐步扩大承包范围(比如质量、产量、备件挂钩等),实现某一机组的日常运行由承包人员独立、全面负责。

  以设备故障为着力点,建立分析和解决故障的工作机制。其一,开展好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分析活动。 设备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设备技术状况的重要指标,更能反映设备维护保养的质量。因此,可以在车间范围内成立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和挡车工组成的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小组,开展设备故障状态检测活动,负责难度较大设备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定期对设备运行和设备故障状态进行分析,并制定处理预案,达到改善设备技术状况的目的。

  其二,狠抓“三级四检”降低设备故障。“三级”是公司、分厂、车间对设备的三级检查;四检是公司的年检、工厂工程设备部门的周检、车间的日检、挡车工的点检。在“三级四检”中,设备管理人员要坚持深入现场,对车间的日检和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引导员工循规守纪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人员在巡检中,要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听、摸、查、看、闻”,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用“听其音、感其温、查其表、观其型、嗅其味”的方法来判断和分析设备的故障隐患。

  加强操作维修工队伍建设是关键

  现有卷烟工艺技术装备集合了高速生产、中央控制、自动检测与信息处理、卷包设备联合作业、现代动力保障、物流联动等理念,体现着打造卷烟制造加工硬件平台的技改思想;当前,随着公司改革与发展,立足于五项职能实现精细化管理,适应向订单生产、精益生产转变。这必然对操作维修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到生产上,总的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各类技术集成于产品、各类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工厂以技能鉴定与技能升级为主线,以内培为主,内外结合为重点手段,自学充电晋升为补充手段,加强了操作维修工队伍建设,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大岗位普训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操作维修队伍素质,不断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加大普训力度,提高修理工队伍的基本技能水平。因基本技能培训目标多、起步低,尚未全面完成基本技能培训,尤其是没有完成与新机型设备相适应的基本技能培训,突出表现为:相关的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基础学科专业知识与设备本身基础知识的结合不紧密。当前,仍应充分运用上述三种手段,有重点地加强以下工作:在外培上,按照必要与必须的原则,要有计划、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参加烟机厂举办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理论基础水平。在内培上,除由工厂组织有针对性的内培外,各车间要发挥技师和特殊技能的高级工开展“单点课”活动,延伸“师带徒”活动,结合好“技术比武”活动,并逐步做到有计划、有激励、日常化、规范化。。

  就修理工而言,一要提高调试设备的能力。多数修理工从事过挡车工作,走上修理工岗位后,个别人员没有养成日常工作中巡视设备的习惯,极少再去从事挡车工作,与设备接触的时间明显减少,设备修理后长时间调试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设备投入正常生产的时间。倡导修理工合理利用工余时间操作设备,进一步提高对设备的了解和全面掌握,尽量缩短调试设备的时间。二要拓展解决设备问题的思路。修理工对设备故障的修理要善于总结,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加强经验的积累,解决问题后,要进一步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性,拓展解决设备问题的思路,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技能水平。

  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形成梯次化的队伍结构。以“人才工程”建设为统领,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具有或即将形成绝艺的操作维修人才(统称重点人才)要高看一格、厚爱三分,除依托 “四岗五级”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外,工厂要着手建立重点人才的培养机制,确保梯次化队伍的形成。有以下几点须引起重视:

  第一,培养方向是复合型人才、多面手。应实现由熟悉设备结构向掌握设备性能转变,由技能型向工程技术型转变。当前,在各车间的重点人才建设中,均忽视或缺乏能力去完成重点人才的工程技术塑造,造成重点人才难以突破自身瓶颈上到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第二,培养重点是技师队伍。各工种(专业)的带头人事务繁多,疲于设备故障的处理,苦乐不均,从面上看,还没有建立钻研、研究设备系统的工作平台,外培内训缺乏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综合素质提升中的缺项、断层现象较为突出。

  第三,培养手段要丰富、细化。有必要结合生产安排和生产需要、设备类型,对某些技师进行职业工作设计,以点带面,以个例推进整体。

  改善设备管理考评机制是保障

  建立健全制度,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目前,工厂对修理人员和部分主挡车工的选拔较多采用了竞争上岗,但后期管理显得相对较弱,一旦进入修理工或主挡岗位后,就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存在严进弱管现象。有鉴于此,应对现有用工用人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和清理,结合“四岗五级”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诸如修理工末位淘汰等评价考核制度,促进车间重要岗位之间、重要岗位与普通岗位之间的人员有序流动,尤其是要让技术进步快、责任意识强的新生技术力量充实到维修队伍中去,改变目前整体技术实力不强的状况,从而提高修理工岗位人员的维修技能,保障并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加强班组建设,夯实基层生产单元。班组是基层生产单元,是人机料法环的结合体,加强班组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理顺“五个流程”的核心。加强班组建设的优劣就是看班组的执行力、创造力和生命力。设备管理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关键是发挥班组作用,激发班组创造力,组建除常规班组以外的临时班组,充分发挥班组带头人的作用,由此应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要根据车间实际情况,合理整合成班,参与生产运行,逐步实现修理工与设备的“人机合一”;根据工厂职能定位,与生产及设备相关的各项工艺、工程、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迫切要求树立“攻关”型工作的理念,建立“攻关”型工作模式与机制。在班组作用被提高定位后,工厂对生产一线的管理要进行创新,主要是理顺车间、大班(工段)、班组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设备运行涉及到多种因素,提高其运行水平有多种方法,本文旨在将行之有效的和深化分厂职能所要求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梳理,落脚到实处,相关管理者仍应从人本管理角度探索工作机制、制定管理制度,最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才是提高设备运行水平的根本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