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烟”奏响科学发展曲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建设之路

2009-08-10来源: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作者:张菁惠

    和往常一样,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物资部统计员远洋,早上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首先登录河南中烟内网,看看新闻、收发邮件;然后,打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一天的工作……10多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可以坐在电脑前,于指尖的点击中,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行。

    短短10多年,电脑从稀缺到普及,网络从无到有,用户由最初的几百个到现在的几千个,服务器由一、两个到形成服务器群组,信息系统由单机应用到涵盖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河南中烟逐渐走上信息高速公路。

    蹒跚起步 摸索前行

    1991年夏天,河南一家卷烟工业企业的职工们排着队到厂微机室参观,一台黑白屏“长城牌”电脑,独享一间铺着木地板的空调室,参观者进屋要脱鞋,操作者要穿白大褂……这种待遇,让大家直呼“高科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逐渐走入生产管理领域,以单机使用为主,或打字录入,或统计报表,最多用在财务、仓储等流程安装几个小软件。对职工而言,那时的电脑还只是个“机”,而不是一个有着无穷智慧的“脑”。

    直到1999年,许昌、新郑等卷烟厂,在国家局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了卫星通讯网,实现与国家局的数据视频、音频对接,河南卷烟工业信息化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而这时,行业信息化建设已走过初始建设阶段和规范管理阶段,进入“九五”时期的全面发展阶段。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不甘落后,河南卷烟工业奋起直追。

    经过4年发展,公司下属各卷烟厂均建成以地面光纤为支撑的企业局域网。信息数据由单机应用移植到内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开通!

    经过4年发展,许昌卷烟厂先后建立MIS系统、ERP系统,信息化手段由执行层运用到管理层;由单项管理扩展到全面管理,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走在了河南卷烟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同期,新郑、郑州卷烟厂也建立了MIS系统,涵盖人财物产供销等业务流程……

    公司搭台 企业唱戏

    2004年,国家局出台的《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指出:“用数字化支持行业的改革与调整,支持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支持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使数字化成为中国烟草发展的一大战略优势。”

    行业吹响了“打造数字烟草”的“进军号”。河南中烟随之而动。

    2004年,河南中烟工业公司一成立,就把信息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组建了以总经理为组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河南中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出台。重组后的郑烟、许烟总厂和新烟集团也参照执行。河南中烟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公司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

    2004年11月,公司与郑州、许昌总厂和新烟集团联成数据通信广域网;2005年,全省卷烟工业接入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实现上联国家局、下通省内各工业企业的数据、视频高速连接,河南中烟全身的“经络”打通。带宽从不足1兆发展到全行业也少有的10兆(主用8兆,备2兆),信息传输从“二级公路”驰上了“高速公路”。河南中烟拥有了实施大型应用系统的筹码。

    随后,适应当时生产经营环境的“河南中烟物资电子商务系统”、“产销存报表系统”和“综合营销管理系统”建成;公司及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开通;“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一号工程)顺利运行。支撑“数字烟草”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雏形初现。

    期间,3家企业加大投入,改造了较为成熟的中心机房。许烟总厂启动扩展ERP项目,覆盖全部业务流程,延伸至各生产点;郑烟总厂进一步完善MIS系统,并将关键业务模块移植到漯河分厂;新烟集团统一财务管理系统、实施设备管理系统……

    统一步调 高歌猛进

    2006年11月22日,河南中烟实现一体化重组,形成了公司本部与8家卷烟厂1对8的管理格局。此时,各厂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条块分割,信息难以共享。要打通经络,必须升级改造公司广域网。

    公司总经理赵九来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集团化管理,往往带来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反应不灵敏等‘大企业病’。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带动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的企业机制和生产经营模式的高效运行。”

    适应这一要求,修订后的《河南中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崭新的面貌赫然出世,河南中烟的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公司信息中心成立后,对广域网进行升级改造,组网模式由“1对3”变更为“1对9”(含市场营销部)。目前已完成公司本部智能中心机房工程建设、总部与各厂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了上至国家局、下至8家卷烟厂的视讯通联。

    打造“数字河南中烟”成效渐显――

    强力推进ERP系统。ERP一期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整合了公司与卷烟厂两级业务流程,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对9个成品库、33个辅料库、48个原料库,2250种辅料、56个成品品牌、3700多种原料的统一管理。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编码体系,规范了辅料采购模式,实现了库存统一管理。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2007年底着手建立的新的综合营销管理系统已拥有信息采集、信息发布、销售业务等十大功能模块,正在实施与省内外商业公司销售网络的对接;原物资电子商务系统经改造升级,业务主体已由3家企业变为公司本部,开通了从供应商、合同管理至到货确认的网上交易流程,打通了与ERP系统的接口,形成了完整的物资供应链体系。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2007年1月,新的公司OA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启用,覆盖、取代各厂原OA系统,建成公司门户网站,实现单点登录,运行公文远程传输、网上审批等系统;各厂政务信息平台“统而不同”(统一在同一系统内,又兼顾各自办公环境)。目前,公司OA系统已延伸到手机终端。实现公文处理流程的可视化、消息提醒的多元化、数据运用的集中化和办公模式的移动化。此外,公司还建立外部网站,搭建了河南中烟对公众的宣传沟通平台。

    信息化发力 现代化凸现

    河南中烟改革发展,拉动信息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为河南卷烟工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运作一体化。“公司一体化重组之初,大集中模式下各厂原有的系统沦为更大的信息孤岛,机关总部对各厂的管控只能通过传统的电话、传真方式进行,缺少统一信息系统支撑下的公司管理就像空中楼阁。”公司信息中心职工刘鹏翔坦言。如何让生产厂在公司的指挥下,唱出同一个音?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公司与各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解决了跨地域管理的障碍。例如,公司物资部随时可通过ERP系统查询每个厂、每个仓库、每天的库存情况,从计划下达到物资入库都按照统一模式执行。

    反应快捷化。综合营销管理系统的建立,为订单供货提供了敏锐的“数字神经。”公司可通过此系统掌握省内的销售、库存情况和市场反馈等信息。信息员靳花形象地比喻:“商业公司的仓库,变成了河南中烟的虚拟仓库,缺什么我们及时补什么。”除此之外,成品、备件、物资等管理系统的使用,将按订单供货延伸到生产环节,做到环环保供,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市场需要产品,赢得先机。

    管理精细化。公司物资部综合信息员远洋从自身工作中,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管理精细化,他告诉笔者:“系统使用后,物资管理环环相扣,哪儿出问题都无法运行。数据的电子录入降低了出错率,避免了账实不符。”同时,ERP系统与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的对接,还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不合格等都随机记录。源头管理,保证了供货质量。此外,各厂的备件管理系统,为每台设备建立了“电子病历”,设备哪里“生病”了,换了什么备件,一清二楚,为预防性维修提供了便利。

    工作高效化。信息化带来了高效率:工资统计由一周减少到一天;备件发放由两三天变为两分钟;公文远程传输耗时由原来的平均5天降到现在的平均2分钟……更让公司机关工作人员高兴的是,移动办公手机的使用,使领导有了个“移动办公室”,“领导出差,文件无法签批”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

    成本最低化。新郑卷烟厂的一组对比数据显示:备件管理系统运行前,库存备件占有资金达5700多万;运行仅两年,占有资金减少到2000多万。系统的运行,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盲目采购,节约了大量的库存资金。信息化,为河南中烟打造节约型企业提供了技术基础。

    放眼河南中烟,信息从分散走向集中,管理从定性走向定量、业务从随意走向规范……沿着“信息化建设”这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河南中烟人大步向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