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烟厂: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探索最优发展途径

上海卷烟厂运用先进管理理念打造最具竞争力卷烟工厂

2008-12-16来源:上海烟草集团作者:王斯薇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企业的顾客满意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微软、摩托罗拉等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取得出色经营成果的典范。卓越绩效管理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梳理环节 构建体系
 
    近年来,上海卷烟厂不断学习、探索和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采用六西格玛管理、SPC、防差错技术、平衡计分卡、标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活动,使工厂近年来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增长。但是,如何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实现企业综合绩效的最优,是始终困扰工厂的一大难题。
 
    通过近年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探索和实践,工厂领导班子意识到,零星的管理方法并不能指导工厂长期的发展。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历经十多年成功实践,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系统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工厂管理人员认识到,按照卓越绩效管理的思想,构建富有工厂特色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通向建设“最具竞争力卷烟制造工厂”的最优途径。
 
    根据(集团)公司赋予工厂的“质量、成本、队伍、交货期”四大职能,工厂通过系统的调查研讨,缜密思考推敲,精心分析提炼,引用波特“最佳投入产出能力”为核心的现代竞争战略理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日本戴明奖及欧洲质量奖标准等方法,经过前后两次整合,最终形成了“上海卷烟厂卓越绩效评价体系”,为实施动态的卓越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工厂还荣获了“上海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先进企业”称号。
 
    运用方法  优化指标
 
    体系初步形成后,工厂召开了十余场各类专题研讨会,以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相关分析法、证实分析法等作为体系分析、完善的基本方法,确保“体系”的结构、框架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还邀请了朱兰质量研究院的专家对体系进行了第三方评审,并多次组织体系自评会,对6大能力、15项水平、45项目标指标进行逐项评议,使该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落实目标  提升能力
 
    以“卓越的过程”创造“卓越的结果”,是上海卷烟厂构建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在推进“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工厂不断深化历年形成的“参数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精细化作业”管理方式,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参数化控制”要求,制定了《过程工艺质量控制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由“以质量特性为主”的过程控制方法转向“过程参数化控制与质量特性同步控制”的运作方式,落实了对工艺参数分层控制、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信息化管理”要求,依据信息化检测的要求和目标搭建了模板框架,实现了工艺控制管理由结果向过程转变,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的转变,此外还结合“十一五”规划积极思考策划MES系统建设;根据“精细化作业”要求,将生产过程的西格玛水平分解到各工序予以监控,全面反映卷烟制造过程质量。
 
    据统计,卷烟外在质量得分(二级站加权平均得分)从“十五”末的98.44上升到99.36;卷烟制造过程西格玛水平也由3.41上升到4.29。
 
    近年来,工厂非常关注外部顾客与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坚持组织内外部顾客质量满意度调查,组织工艺质量员、挡车工、机修工、检验工深入各区县乃至广州深圳卷烟销售点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与此同时,工厂每年邀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对内部员工满意度进行第三方测评,从而进一步寻求制约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和营造工厂和谐氛围的瓶颈所在,寻找方法持续改进,积极塑造质量管理与和谐工厂新平台。2006至2008年,外部顾客和内部员工满意度逐年提升。
 
    工厂还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关键支持过程加强系统性的整合和优化。始终围绕“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员工素质”的工作主线,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管理框架、整合资源配置、优化培育系统,来激发员工活力,提升队伍素质,系统推进人力资源建设。此外,通过加快辅助型成本中心、生产型成本中心的建设,工厂还探索实施了标准成本日常管理的方式,深入推进“六个一”降本活动,不断降低工厂成本。
 
    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践,上海卷烟厂以顾客为关注点,逐步形成了顾客、市场、竞争对手和工厂内部管理薄弱环节的识别和输入、分析、改进机制;不断完善了“绩效目标”的设计、展开、测量、分析和评价;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了工厂生产和管理流程,特别是关键的“价值创造过程”,突出生产和管理流程关键管理点和关键绩效的管理,进一步落实了(集团)公司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的“做精做强”战略,使工厂卓越绩效水平不断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