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集团:“零缺陷”的不懈追求

2008-09-22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方圆 王承丞
    “买了好多年的‘云烟’,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在记者的街头采访中,许多到销售网点指名购买“云烟”的消费者,都这样说。
 
    为什么他们会有相似的看法?让我们走进红云的生产车间,去了解那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质量守护”故事,去探寻“国优金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的获得者——“云烟”的质量保障之道。
 
    生产:我制造、我负责
 
    消费者并不了解,一支重量0.9克左右的小小“云烟”牌卷烟,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程序——甄选优质烟叶,打叶复烤、醇化,科研人员精心配方,操作人员细心掺配、润叶加料、切丝、烘丝、加香、卷接、包装……才能“放心”地传递到自己手中。
 
    红云集团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封箱机组的员工张蕊曾这样描述:“每天从我眼前流过的卷烟就有24.7万条,一个月以20个工作日计算,就是494万条。”这庞大的数据意味着,卷烟产品不可能像彩电、冰箱、汽车那种大部件产品,做到“逐一”检验。即使是检验,也只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线巡检和进行成品抽检,不可能做到全数检验。因此,过程控制就显得非常关键。
 
    作为生产制造部门,必须强化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让每道工序都成为产品质量的检验关口,让每位员工都成为所在流水线的“质量卫士”。
 
    “发动整个车间找一条皮带”的故事:
 
    这是2007年1月的一天。
 
    昆明卷烟厂制丝车间和往常一样,开机、回潮、纯杂、加香……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突然,一个黑色的东西从拣杂工楚翼娟的眼前一闪而过,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它立即取出,一看却大吃一惊,竟然是一块长约30毫米、已经被切过的橡胶皮带!
 
    被切碎的皮带,一定混杂在烟叶中,如果不把它找出来,而是任它流入下一道工序,最终消费者抽到的将是含有橡胶味的卷烟……楚翼娟不容自己多想,马上停机,并将情况反映给上级部门。
 
    一支监控队伍迅速成立,并沿着输送带一线排开,开始对预混柜出口和储叶柜出口实施监控。每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一边盯着流过的烟叶,一边用手不停翻动,生怕漏过任何“蛛丝马迹”。
 
    两个半小时过去了……
 
    “在这!”伴随着一阵欢呼,三四双手一起伸向那根在烟叶中隐约露出的皮带。然而,欣喜很快转化为焦虑,因为拣到的皮带拼起来仍不完整,这意味着还有部分皮带残留在烟叶中。
 
    虽然已经非常疲倦,但是没有人放弃,大家自觉地回到了输送带旁,继续翻找。15分钟后,最后残留的皮带终于被“挖”了出来,人们大舒一口气,这才陆续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条小小的皮带,为何如此“兴师动众”?
 
    红云集团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监张云飞解释说:如果不及时处理,皮带进入切丝工序,从几吨约0.9毫米宽的烟丝中挑出同样宽的皮带丝,更是难上加难!
 
    质量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必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追溯,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正因如此,从2007年开始,红云集团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我制造,我负责”活动,力求在员工中树立起质量责任意识,要求他们用追求质量“零缺陷”和“严、细、实”的管理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我制造、我负责”的质量理念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
 
    同时,按照集团总裁朱绍明提出的“强化基础管理,稳定提升产品质量”的要求,生产制造中心从2006年开始,加快推进“三标一体”(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和认证工作,强化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逐步统一“产品技术标准”和“过程检验标准”,努力确保各生产点、各生产批次、各品牌规格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从而保障易地生产实现“均质化”。
 
    质检:绝不让缺陷产品流入市场
 
    这是最后一道“防火墙”。
 
    走进各个分厂的制造部,你会不时看见左臂佩带红色标志牌的质检员出入。他们分为两种:在线巡检员,有各自对应的责任机台,在生产中随时跟踪、记录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操作工或修理工调修;抽检员,拥有先进的检测仪器,一般每个工班、每台设备抽检三次,对可能出现的产品缺陷进行预防性控制。
 
    走进技术中心三级站,你也会看到一个个身着白大褂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测量烟支,有的在检测原辅材料,有的正在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原材料入库和成品出厂检验这“两头”,三级站的工作人员层层把关,确保卷烟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始终处于高度受控状态。
 
    一位老质检员的酸甜苦辣:
 
    吴文波,曲靖卷烟厂品质管理部的一名质检组长。
 
    从事在线质检工作长达十几年的她,一直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尤其是技改之后,卷包设备都更新为高速机,工作起来压力更大。她说,像包装机,每分钟流出700包卷烟,如果有质量隐患没被及时发现,哪怕只耽误10分钟,所产生的有缺陷的产品数量也是巨大的。
 
    每天早、中、晚班,吴文波和她的姐妹们都自觉地提前一刻钟上岗,为的就是能有充分的时间与上一班的质检员交接工作,以准确掌握产品的在线质量情况。在当班的6个小时内,她们形容自己时时处于“高压”状态。
 
    厂里对于她们的考核,一向以“严厉”著称。2007年,有一位质检员因为对车间产品质量缺陷隐瞒不报,被勒令待岗一星期,并附加经济处罚。如果发生重大事故,作为管理者的品质管理部主任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2008年,红云集团上级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其中包装与卷制质量平均分99.3,39个牌次中有7个是满分。
 
    对于这一结果,吴文波坦言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很值得”。
 
    其实,这也是红云集团所有质检员工的感受。
 
    自2006年起,红云集团各个分厂的品质管理部先后独立出来,成为与制造部平级的部门,承担“在线监督、控制产品质量”的职能。
 
    两年来,曲靖卷烟厂品质管理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品控水平,“领导跟班制度”就是他们的首创。“领导跟班”,顾名思义,即每天晚上8点到12点,部门领导轮班到车间监督在线质检情况,它的更大作用体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曲靖卷烟厂品质管理部副主任叶灵说:“35台设备,随时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而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如果质量问题延误到第二天,事态会发展得更严重。所以我们坚持夜间跟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她举了个例子:2008年2月的一天,一台设备突然出现间断性烟支破损,当天的巡检、抽检都没能发现,所幸的是,晚上跟班查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就联系了仓库,对所涉产品进行了隔离处置,挽回了损失。
 
    2008年,该品质管理部继续创新工作思路:修改完善《在线质量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适度提高关键质量指标的考核分值及权重;推行“三个重点”质量控制,即“盯住重点指标、盯紧重点时段、盯好重点机台”,增加开班生产、品牌换号(含辅料)、设备维修(或长时间停机)起停三个关键时间的质量检验频次。这些措施实施后,产品质量只要有向“不合格”飘移的倾向,就会立即被发现并阻止。
 
    与此同时,另一个质量检测的核心部门——三级站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红云集团技术中心曲烟分中心副主任李光雄见证了这一切:“从刚成立时的4人,到现在的24人;从不足10台套检测设备,到现在的60余台先进仪器,包括检测原材料化学指标的近红外设备,以及检测辅料的拉力机、条码仪、分光测色仪;从手工化学检测到全自动化学分析,我们的检测项目逐渐增多,检测精确度也大大提高。”他自信地表示,有缺陷的产品想成为“漏网之鱼”已经越来越难了。
 
    尽管如此,红云集团追求产品“零缺陷”的脚步并未停歇,正如张云飞所说:“社会在发展进步,消费者的质量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我们以消费者对质量的诉求和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产品,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用高质量的产品来回报消费者对我们的厚爱,赢得消费者对红云产品永久的信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