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已在弦——以品牌推动跨省重组

2008-05-06来源:重庆市烟草公司永川分公司作者:张天金
  “当前行业改革正处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

  “积极探索卷烟工业跨省联合重组的有效途径。要认识到跨省联合重组难度大,需要协调的事情多,尤其在思想认识上需要进一步统一。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审慎处理。要着眼于共同发展目标,妥善处理好重组各方的利益关系,尤其要高度重视重组各方的持续发展。要在稳定现有工业公司管理体制前提下,探索有效途径和方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骨干品牌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全国性品牌的跨省整合,为跨省联合重组奠定基础。”

  ——摘自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200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前一阶段烟草行业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整合在省内取得明显效果,促进了大品牌的形成,有力推动了行业持续发展。下一步要重点推进跨省品牌整合,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摘自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2008年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跨省联合重组是湖北中烟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是培育全国性品牌的必由之路,是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湖北中烟要创造条件、主动接触、积极参与,重点解决好利益关系调整和实现共同发展两大问题,争取在新一轮行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摘自国家局张辉副局长在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跨省重组,跨省重组,还是跨省重组。

  忽如一夜春风拂来,行业内外对于跨省重组的关注和期待几近顶点。在启动工商分离5年,基本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之后,跨省重组能否成为下一轮改革的核心内容,格外引人瞩目。

  这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凭空臆断。在以省为单位完成跨省重组之后,省级中烟工业公司逐渐进入实体化运行,这已经为跨省重组构筑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订单供货的深入推行,以及品牌整合在速度和深度上的加快,市场与计划、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趋于显性,这就好比一个人已经长大成年,却还穿着幼时的衣服,自然袖子也短,裤腿也短。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跨省重组仍然存在很多体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尚需解决,但这并不妨碍改革朝向跨省重组的方向发展,跨省大企业、跨省大品牌呼之欲出。在这其中,品牌无疑将扮演急先锋角色,以品牌为主的跨省重组已经是在弦之箭,蓄势待发。
  
  品牌跨省重组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

  从高峰时期超过2000个品牌、3000个规格,到去年底在产的170余个,烟草行业品牌发展呈现出品牌数量由多至少、品牌规模由小到大、品牌实力由弱成强的发展态势。数据只是改革丰硕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已经由此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品牌下一步整合的方法和进度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跨省重组的条件也逐渐趋于成熟。

  做大做强品牌已成行业共识。从《百牌号目录》的发布,到“两个十多个”、“两个跨越”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局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快和推动了品牌的有效整合,由此催生品牌在产销规模、市场覆盖、合理布局、核心竞争力等多个方面的快速提升。

  一方面,这得益于国家局对于改革形势的正确把握和全局发展的正确导航;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家局在工商分离初期,包括《百牌号目录》的编制在内,宏观调控初期仍然有很强烈的行政色彩,用行政的手段去规范和加快整合。

  在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之后,国家局在“两个十多个”、“两个跨越”战略提出过程中,宏观调控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更强调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品牌的进一步整合,市场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宏观调控方式的悄然转变,既是前一阶段品牌整合之后奠定了较为坚实基础的结果,也和行业上下、工商双方做大做强品牌形成共识,培育强势品牌逐渐演变成为自主行为密不可分。

  事实上,工业企业品牌发展重心已经主动地调整为集中精力、优化资源全力培育重点骨干品牌,在品牌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整合上,企业已经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也有更加长远的考虑和打算,很多企业不单把国家局认可的《百牌号目录》品牌给压缩、整合,甚至包括部分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属于行业36个名有卷烟范畴、但缺乏发展潜力的品牌都已经不在企业的品牌发展规划当中,逐渐被淘汰出局。

  订单供货、工商协同营销为品牌跨省重组提供了制度保障。订单供货较之工商分离涉及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从以市为单位试点到全省运行,再到全国范围全面推行,订单供货在短短两三年时间改变了中国烟草沿袭已久自上而下的营销模式。

  订单供货工作流程创设的核心是以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品牌在其中成为关键。一方面,我们需要来自市场对品牌的真实需求,把握消费者真正需要品牌、规格和数量;另一方面,在需求产生之后,要按照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和货源组织,以满足市场需求。

  订单供货很好地解决了计划同市场之间的人为阻断,从试点进入全面推行阶段之后,订单供货已经形成系统化的运行体系,为构建统一的全国性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企业同市场、品牌同需求之间真正建立起畅通的能够及时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此构成了品牌跨省重组的市场基础。

  自工商分离以来,国家局要求工商企业间建立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为主要任务,努力做到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的新型工商关系,其目的在于解决好工商分离双方各自角色、职责发生改变之后的分工与协作问题。

  在新型工商关系解决好工商分离之后的分工协作问题之后,工商协同营销逐渐浮出水面,共商双方围绕协同营销形成合力,推动品牌做大做强,品牌成为工商双方在其中共同的着力点,工商企业之间在培育品牌的方向和目的上形成一致,奠定了品牌跨省重组的营销基础。

  联营加工为品牌跨省重组积累宝贵经验。在更早的时候,行业已经出现以品牌输出为主的联营加工,既有省内的联营加工,也有跨省的联营加工,联营加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优势企业生产计划不足、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

  虽然联营加工更多的是以品牌输出方用经济手段购买或使用生产方计划指标的方式进行,联营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OEM(贴牌生产),同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整合还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但是,在联营加工的过程中,品牌输出方对于异地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本能够做到不同生产点生产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生产方也在代工的过程中,提高了产品制造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这些都为品牌跨省重组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省级中烟工业公司运行更加趋于规范有序。在完成公司制改造,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之后,各省级中烟工业公司逐渐进入实体化运行,特别是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建设,帮助中烟工业公司在管理质量、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上有了大幅提升,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

  在对省内各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过程中,中烟工业公司在财税解缴、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等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取得对于推动品牌的跨省重组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提供了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做大做强品牌的行业共识为基本前提,订单供货、工商协同营销为协作平台,品牌联营加工为经验基础,省级中烟工业公司规范化运行为根本保障,推行品牌跨省重组的外围和内部条件已经趋于成熟,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拓展性。

  品牌跨省重组势在必行

  笔者曾撰文指出,卷烟品牌已进入“后整合时代”,相对于大规模的企业管理和品牌整合,当企业和品牌用于整合重组的资源相对使用消耗之后,品牌增长的方式、内容、速度和质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竞争的重点将由规模竞争转向综合竞争力的全面竞争。

  随着整合速度的放缓和计划资源的所限,品牌的增长较之工商分离之初将会有所减缓,并将对品牌增长的方式、速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截至2007年底,全国主要的中烟工业公司核心品牌的产销比重已经超过80%,甚至90%,企业可供品牌整合的计划资源已经相当有限。以湖北中烟为例,核心品牌红金龙2007年产量接近200万箱,黄鹤楼超过25万箱,而湖北中烟被国家局核准的生产计划在230万箱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以其它途径寻求计划指标的增长,湖北中烟在目前条件下几乎没有可供红金龙和黄鹤楼品牌增长的计划资源。

  烟草行业现有的生产计划的下达已经数年没有大的调整,仅仅是在局部的小范围的适度调整增加,因为生产计划直接关系到可以预见的现实利益,涉及到多方利益,在短时间内大量调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湖北中烟这样的优势企业而言,就必须寻求其它的方式来适应企业发展和品牌增长的需要。

  与此同时,随着订单供货由试点走向全面推性,在初步解决流程设计、运行体系、工商协同机制等重大问题之后,市场同计划、需求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的品牌供不应求,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但削弱了订单供货制度创设的效果,也影响了改革的更进一步发展。

  工商协同营销能够在协同机制为解决品牌供求矛盾提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增加优势品牌的供应数量,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矛盾,这也符合做大做强品牌的本质要求。

  从企业发展角度讲,需要推动品牌跨省重组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从制度创设的角度讲,需要推动品牌跨省重组来保障市场的有效供应,解决供求矛盾。因此,品牌的跨省重组在具备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已经迫在眉睫。

  品牌跨省重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重视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制度创新

  品牌跨省重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没有现实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国家局对于此项工作的推进更加冷静、审慎和渐进。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审慎处理,要着眼于共同发展目标,妥善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张辉副局长也指出,“要重点解决好利益关系调整合实现共同发展两大问题,推动品牌跨省重组。”

  从现实的角度讲,品牌的跨省重组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观念问题。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关键是怎么样发展,特别是中国烟草整体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业上下要有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能够在中国烟草整体发展的蓝图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而言,“创造条件、主动接触、积极参与”很关键,主观的讲,是有实力、有条件去推动品牌的跨省重组;客观的讲,是有责任、有义务去促进品牌的跨省重组。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要在品牌跨省重组过程中更加主动,为品牌发展争取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也要体现出更加强烈的发展的责任意识。

  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和品牌来说,异军突起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应当具备这种发展的士气和志向,但也不能排斥和拒绝融入优势企业、优势品牌,把企业和品牌的发展置于中国烟草的整体发展当中,先行一步、争取主动,融入到优势企业当中也同样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其次,品牌跨省重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不同于省内的联合重组,品牌跨省重组涉及到更多的利益主体,牵涉面更广,在管理上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味求快、盲目求快,重组的效果不但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会从根本上影响到重组进程。

  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品牌重组双方要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就是要妥善处理好重组各方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被重组方的既得利益和发展需要;就是要重视重组各方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发展。

  同时,坚持循序渐进也要求重组各方在生产、管理的协作机制设计上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考虑到品牌重组的眼前问题,也有充分考虑到未来企业间的跨省重组;不仅在品牌的异地生产组织上要加强管理,也要重视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有效地扩大重组的领域和范围。

  另外,要重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品牌的跨省重组不能只是停留于生产计划转让的表面,这就将回到品牌输出联营加工的老路,失去跨省重组的意义,跨省重组和联营加工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品牌的跨省重组,即不能满足于生产计划的重新调整,也不能将重组的范围局限于品牌的输出和异地生产,重组双方要能够在品牌管理、生产组织、工艺保证、技术改造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特别是要提高被重组方的生产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重组双方要以品牌整合为契机,扩大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对资源及逆行重新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地促进品牌跨省重组的整合质量和整合效果。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形成规范有序的运行体系。品牌的跨省重组不同于省内的重组整合,不仅涉及到更多的利益主体,也关系到不同的管理主体,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跨省重组的质量和效果就从根本上无法保障。

  因此,推动品牌跨省重组既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也要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比如在处理各方利益关系、财税解缴分配、异地生产组织、产品质量控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要创新实践,努力形成制度化的运行体系,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跨省重组打下基础。

  更进一步讲,品牌的跨省重组也需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以订单供货为基本方法和途径,着眼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机制、体制和管理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让市场说话、为品牌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