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烟之“核”

2008-04-06来源:长江商报
  向科技要生产力,兴建科技园,联手20多家“大院大所”,将研发平台前移,这就是——武烟之“核”
 
  上月28 日,武烟集团董事长彭明权获得“首届武汉杰出人才功勋奖”。他是三名获奖人之一。
 
  获奖词这样写道:连续四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以超20%增幅持续增长,2006 年全国企业500 强中武烟排名烟草行业第六,名列全国纳税100 强中的第16 位。
 
  而在5 年前,彭明权还是一个不吸烟的人,对别人抽烟也颇为反感,他“从未想到会干烟草”。那时的武烟,旗下的“红金龙”品牌在省外市场一年仅卖6000 箱,“黄鹤楼”品牌在省外的销量也不过百箱。为什么卖不动?因为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缺少发展之“核”。
 
  “打开一扇门,就来到另一个世界,因为打开的是思想之门,是创新之门。”在一个高层论坛上,彭明权从这个向度剖析思想解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武汉市金银湖生态区的黄鹤楼科技园:这里,聚集了各路精英和顶级科研设备,这里,就是武烟跨越式发展之“核”。
 
    科技创新之核:首创天然香精香料
 
  多年以前,彭明权自己不吸烟,如果晚上闻到烟味,他还会头晕失眠。因此,在执掌武烟之初,他“不带火不带烟”。
 
  当全民禁烟尚不可行之时,利用科技把烟草危害降到最低就是最佳选择。众所周知,香精香料是卷烟工业核心技术中的“核心”,但目前,国内多数厂家所进口的大都为化学合成物。武烟为把危害降到最低,首创了天然香精香料。
 
  5 年前,武烟与湖北中医学院等武汉本地“大院大所”“联姻”合作,从神农架海拔2000 米以上地区生长的神龙香菊上提取活性成分,制成香精香料,并迅速添加到多个产品中。结果表明,它大大降低了化学合成香精香料的副作用,这让彭明权兴奋得几日未眠。
 
  武烟自此在国内烟草市场有了转机的“苗头”。在多个产品中添加了天然香精后,武烟迅速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这个有着中式特色的卷烟新品类,伴着“黄鹤楼”品牌,化春风为细雨,渗透全国市场。
 
  在这场促使市场蛋糕重新切分的变革战中,武烟的创新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行内人深知,武烟的创新,就在于它在全国首创了天然香精香料,并把危害降到最低。而这一创新,武烟还是得益于天然本草香料研究所、减害增香薄片研究所、特色工序工艺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外延神农架云盘山原生态烟叶、红坪天然本草植物园和柏泉天然香料等三个试验站。
 
  这,就是武烟占尽“人和”的核心所在之地。
 
  “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烟气对咽喉的刺激性被降到最低程度,显著改善烟气流经喉部的舒适性。”如今,科技园已支撑起一个全新的黄鹤楼。2006年,武烟销售黄鹤楼15 万箱,到去年又增加到25 万箱;在省外市场,黄鹤楼去年一年的销量增长6 倍多。国家高层领导在参观科技园后由衷赞叹:“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重视科研的烟草生产企业。”回首走过的5 年,武烟人注意到彭明权身上的一个细节变化,就是由“不带火不带烟”变成了“既带烟也带火”。
 
    产学研创新之核:一支卷烟有多“ 重”
 
  一支卷烟有多“ 重”? 如果用秤来称它,或许不值一提;但在武烟,它却是900 多位专家智慧的结晶。
 
  去年3 月底,原武烟总工程师、中国烟草界年岁最长的技术专家、九旬老人韩焕章,将自己整理的技术笔记交给武烟。他在对馆藏的配方、工艺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重启并改进了传统的“全叶精选”、“小锅小炒”、“木桶增香”等特色工艺,形成了明显的中国烤烟烟气风格。“笔记中许多内容,至今都是很好的资料。”一位武烟人介绍。
 
  近年来,武烟成了一座精英荟萃的高端舞台,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研发基地、没有边界的技术中心。
 
  2007 年9 月,集科研、试验、生产于一体的现代产业研究基地的黄鹤楼科技园建成揭牌。当初为塑造中式卷烟经典黄鹤楼品牌,他们先后建起天然香料研究所、特色工序研究所、减害增香型薄片研究所等“十三所一室一院”。
 
  湖北有“天然药材宝库”,武汉更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武烟力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丰富的大院大所资源,善于向外“借脑”,连杨叔子等多位院士都被“借用”。这种“十三所一室一院”和无边界技术中心,近年来逐渐为外界所称道。
 
  去年11 月29 日,黄鹤楼科技园与华中科大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作为探索创建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实质性举措,双方的合作包括黄鹤楼减害降焦、黄鹤楼提升品质品味等项目,涉及天然本草香料、原生态烟叶提质、环保性材料研究等领域。此举,标志着高等院校与烟草工业企业在科研领域正式强强“牵手”。事实上,早在5 年前,武烟就开始广揽人才,嫁接高端智力。中科院、同济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和他们结为长期技术协作“伙伴”。
 
  实践证明,黄鹤楼科技园的产学研、大院大所的模式有特色,提升了品牌的成果转化力。目前,武烟已联合国内外20 多家知名科研机构的力量开展核心课题攻关,仅2007年就申报专利117 项,其中发明专利27 项,相当于过去10 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 倍。
 
  “十三所一室一院”、近900 多名专家走入武烟,将研发平台前移。看到这些,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今年1 月在视察黄鹤楼科技园后高兴地说:“你们成功实现‘实验室工厂化’,高效推进了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产品创新之核:焦油量降至1毫克
 
  “与‘大院大所’合作最直接的效果是,企业专利多了,黄鹤楼产品焦油量也直逼1 毫克。”武烟集团产品研发部主任陈国平介绍。去年初,太原市烟草公司反馈信息:高端群体对低焦油低危害烟的需求正在增长,建议武烟集团开发高档低焦油低危害卷烟。
 
  为此,武烟在研发、设计、设备、工艺等方面开展个性化定制,开发出8mg 、5mg 、3mg 焦油的黄鹤楼储备产品,最后直至焦油量达1mg 。而这一技术,在国内烟草“ 烤烟型”香烟同行来说,还属于首家。
 
  该成果的背后,得益于科技园与“ 大院大所”模式的创新,能留得住科研人才。达到量变标准之后,质变就有可能而来,武烟的质变就在于技术量化到了每个产品之上。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矛盾的,一条生产线出来的产品,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与其把麻烦留给消费者,让他们凑合着抽,不如把麻烦留给自己,让消费者抽得满意。”陈国平说。
 
  为此,武烟与湖北中医研究所密切合作,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烟气对咽喉的刺激性被降到最低程度,显著改善烟气流经喉部的舒适性。
 
  “今年,该公司将焦油量降至1 毫克的香烟全面推向市场,让市场来充分检验我们的成果。”陈国平说。
 

◆研发新动向
 
    武烟拟为高尔夫一族专门造烟
 
  居安思危。目前,黄鹤楼香烟在高档品牌香烟中已占绝对主导优势,如何在奥运年填补更多市场空白点?
  日前,湖北中烟市场研究部部长戚新平透露,今年该公司将在300 至500 元的香烟市场上有新突破。同时,还将寻找新的市场,为全国打高尔夫的运动一族专门设计一款高档香烟。
 
  抢占中低档香烟市场
 
  “目前,黄鹤楼香烟在800 元以上的高档市场上,已占有主导优势,今年我们将在300 元至500 元中低档香烟上也要有所突破。”戚新平说,国人逢年过节就有送礼的习惯,“黄鹤楼·感恩”香烟就是为这部分市民设计的,但这种定位高档的香烟动辄售价上千元,而低档普通黄鹤楼香烟又羞于送出手。如何解决市民的困惑?
  据该公司调查,目前,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低档香烟市场购买力将不断增长,目前该公司在中档市场的占有率上还较“空白”,“今年我们一定要将这部分市场做起来”。
 
  专为运动人士开发香烟
 
  目前,国内烟草企业还未为运动人士设计香烟。不过,湖北中烟今年将在这方面有所突破,“08 黄鹤楼”就是专为喜爱运动的人士定制的。“今年是奥运年,这也是为迎合时代主题而专门设计出来的款式。”戚新平说。
  据介绍,湖北中烟公司已将眼光瞄准国内的高尔夫新贵一族,将为他们专门设计一款高档香烟。“市场已经被我们看好,但如何设计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了。”
  “何为思想解放?就是不断发掘新的市场。只要有市场,我们就应当不断地解放。”戚新平说。
 

◆烟草员工
  一只手夹两到三支烟,同时点燃,轮换着吸;另一只手则在表格上填写数据
 
    女评吸师 抽烟就是她的工作
 
  在湖北中烟,有30 多名科研人员的工作就是整天吸烟,业内称他们为“评吸师”,而他们还要参加严格的等级考试。今年妇女节,该公司唯一的女性评吸师潘婷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抽烟是她的工作,虽然刚开始很拘束,但“工作后就慢慢适应了”。
  2003 年,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工程专业毕业后,潘婷婷就来到了湖北中烟。“当初我心里比较紧张,一个女孩子整天‘与烟为舞’,我怕父母骂我;其次是吸烟还有害健康。”后来,潘婷婷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我是学这个专业的,在学校已经了解到了烟草各方面的知识,向父母保证我不会吸烟上瘾后,他们不再反对。”
  与常人吸烟不同的是,评吸师吸烟时,一只手夹着两到三支烟,同时点燃,轮换着吸;另一只手则在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不停地填写数据,或者用外人看不懂的符号作上标记。通过评吸,评吸师要给香烟打分,分别作出一、二、三级的等级认定,不够65 分的则为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
  对评吸师来说,这无疑是个伤身体的工作。他们每天至少要吸烟50支以上,而且都是半成品,其中的许多有害成分尚未达到出厂标准。
  “过去,评吸师均从市场上招人,但技术水平不高。而与‘大院大所’合作后,各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让我们开发新产品有了保障。”湖北中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调配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口味,评吸师将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工作,并进行异常艰苦的评吸,有时为了开发一个新品种,每人至少评吸1000支香烟。
  “现在吸烟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工作,心理已经没有隔阂了。”潘婷婷说。
 

◆访谈
 
    武烟要将“大院大所”模式进行到底
 
       ——访湖北中烟市场研究部部长戚新平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武烟集团的这句广告词,一度被业内视作经典,并传播至今。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下,武烟将以何种姿态“走得更远”?日前,在珍藏着国内外各类香烟盒的办公室里,湖北中烟市场研究部部长戚新平心情开朗地称:我们要将“大院大所”新革新模式进行到底。
  10 余年前,湖北卷烟工业的品牌发展策略一度陷入模仿怪圈,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严重不足。不过,“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要想走出困境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实现差异化的最核心内容就是科技创新。”戚新平说。
  戚新平办公室的书架上,除各类专业书籍外,还有中华、中南海、大丰收、白沙、庐山等品牌香烟盒,这是他用来比较同行、自我激励的。
  戚新平说,为与国内大品牌竞争,湖北烟草界开始大刀阔斧地变革:全省18 家卷烟厂,该停的停,该合并的合并,最终一统而成立湖北中烟公司;全省一百多个卷烟品牌,多而不强,削弱市场战斗力,当砍则砍,最后变成两个主导品牌:红金龙、黄鹤楼。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站在了“ 巨人的肩膀”上,戚新平也这样评价武烟的成功。
  “武烟顺利挺进国内高档卷烟市场,成为国内烟草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经典案例。”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曾对武烟近年来的发展这样评价。
  “08 黄鹤楼是为喜爱运动的人定做的,黄鹤楼漫天游是为喜爱浪漫的人定做的,黄鹤楼感恩是为喜爱艺术的人设计的,黄鹤楼问道是为做学问的人设计的……”谈到黄鹤楼旗下各款香烟,戚新平惬意地说,这得益于他们成功实现“实验室工厂化”,高效推进了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在“香烟盒”办公室内,戚新平向记者一一介绍了近年来与“大院大所”的各类合作。
  “这也是武烟不断创新,思想不断求变的结果。”戚新平微笑着说,武烟要将“大院大所”新模式进行到底。
 

◆新闻背景
 
    利税突破100亿元大关
    武烟距三强仅一步之遥
 
  2002 年,武烟集团的利润是20 多亿元。到2006 年,武烟实现销售收入155 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税利91.62 亿元,同比增长27.72%。武烟的利税总额在国内烟草界名列第四,距“瞄准国内烟草行业前三强”的目标,仅一步之遥。数据显示,武烟2007 年1月至9 月份利税增幅超过42%,突破100 亿元。
  2005 年,武烟其中的一大品牌产销量突破100 万箱,另一大品牌走出湖北;2006 年,一品牌突破150 万箱,另一大品牌销量突破15万箱,在全国20 多个省份销售。
  2007 年上半年,销量达到12 万箱,地市级市场从140 多个突破到260 多个。
 
    武烟五年蜕变记
 
  2003 年,武烟集团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顺利的进行了工商分立。这一年,红金龙集团勇挑振兴湖北烟草工业重担,先后兼并三峡烟草有限公司、红安烟厂,购买了已关闭大悟烟厂的生产指标,生产规模逼近百万大箱,生产指标稳步进入全国行业十强。
  2003 年,黄鹤楼科技园开始筹建。
  2004 年1 月,湖北中烟工业公司成立,原武烟法人地位由湖北中烟取代。同年,“ 黄鹤楼1916”实现“开门红”,开始求布谋局全国市场。
  2005年,“黄鹤楼”走出湖北。
  2006 年,“ 黄鹤楼”销量突破15 万箱,在全国20 多个省份销售。
  2007 年上半年,“黄鹤楼”销量为12 万箱,地市级市场从140多个突破到260 多个。黄鹤楼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额过100 亿的品牌(按商业口径计算),完全确立了它在中国市场的大品牌地位。仅仅五年时间,黄鹤楼品牌就由一个地方性的、趋于边缘化的品牌成长为中国主流高档消费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