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烟:“双百”翻开企业发展新一页

2008-04-04来源:中国烟草
    对于安徽中烟来说,“双百工程”是一种考验,更是一个契机。它考验了安徽中烟的融合力、创造力和培育核心品牌的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安徽烟草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为安徽中烟全面提升水平,进军“两个10多个”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契机。

    众志成城为“双百”

    “黄山”品牌的“双百工程”得到了国家局和安徽省委、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姜成康局长考察安徽烟草,对安徽中烟联合重组和打造“黄山”“双百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安徽中烟进一步加大品牌创新力度,提升“黄山”品牌的科技含量,面向全国市场实现“两个跨越”,真正把“黄山”培育成为全国性品牌。国家局相关领导赴安徽烟草调研时指出:“安徽烟草要以天高云淡的境界,石破天惊的气魄做大做强‘黄山’品牌。”

    安徽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黄山”品牌“双百工程”,并于2006年12月25日组织实施“黄山”品牌“双百工程”动员大会,开创了安徽企业特定品牌发展召开专题动员大会的先例。省政府分管领导亲临会场并做动员报告,吹响了“黄山”品牌“双百工程”的进军号角。2007年5月9日,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专程到安徽中烟调研,现场指导“黄山”品牌的发展,要求安徽中烟以国内一流企业为标杆,乘势而上,促进安徽地方经济奋力崛起。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安徽中烟把“双百工程”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全力推进,狠抓落实,在商业企业的协同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确保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全方位宣传推动。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重点面向流通环节和社会层面,组织召开推进会、座谈会和评吸会,围绕重点市场、零售终端和消费者进行市场推广,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上展开持续宣传,保证了品牌联合及后续商标优化的成功过渡,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二是全力保障需求。及时完善生产组织形式,严格按需组织生产,扩大部分规格的多点生产,安排节假日加班加点生产,较好地满足了需求。加强工艺质量和品质管理,推进设备调配和标准化改造,优化调拨、生产和物流业务流程,稳定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供应链运行效率。三是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按照一切资源向“黄山”品牌倾斜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广告资源分配、工艺和设备管理、营销绩效考核、调拨运输管理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尤其是通过争取计划增量、优化计划结构、下调低端产品价格等多种措施,比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结构性矛盾,满足了“黄山”品牌发展对计划资源的需求。四是全面构建更加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省内工商企业协作配合,共同研究部署,共同分析研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企业还通过调度例会、分析例会、沟通例会等形式,定期开展情况通报和分析评价,不断完善“黄山”品牌建设的策略、手段和措施,从机制层面保障了品牌培育和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

    经过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安徽中烟2007年生产经营成效显著。“双百”目标成功实现。2007年“黄山”品牌销量进入行业排名前13位,销售收入进入前11位,在一、二类烟销量排名中进入前9位,品牌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徽中烟在市场跨越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年省内调拨销量146.5万箱,占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69%下降为65%;在省内商业实现批发销量147.3万箱,占商业总量比重由上年的87%下降为83%。省外市场调拨销售78.6万箱,占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31%提升为35%,尤其是“黄山”品牌在省外实现销量42.5万箱、销售收入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86%。在“双百工程”的有力拉动下,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全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0.9%;单箱收入增长14.6%;实现利税增长26.9%,其中,利润增长47%。

    “双百”推动企业加速发展

    “黄山”品牌“双百工程”推动了安徽中烟的整合发展。“黄山”品牌的多点均质化生产,对生产、营销、研发、原料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中烟以实施“黄山”品牌“双百工程”为契机,全面整合了企业资源,突出了“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素质和活力。

    生产制造中心实现了对生产计划、品牌规格、生产进度、设备资源的集中统一调度,生产制造、质量保障、成本控制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徽中烟认真履行“一个改变、四个不变、四个提升”的承诺,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整合后的“黄山”皖烟系列、“黄山”迎客松系列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2007年,“黄山”卷烟销量迅速攀升,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市场供应,安徽中烟积极加强内部生产组织调整,实行蚌埠、芜湖、合肥三家卷烟厂三班倒、不间断、满负荷生产;协调均衡调拨,优化物流,采取少批量、多频次方式销售,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安徽中烟没有放松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严格要求,次品、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出库销售。2007年“黄山”品牌销量较上年继续翻番,同时产品投诉率大幅下降。

    营销中心整合成效显著。安徽中烟营销中心成立之前,营销的职能分散在三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彼此之间沟通、协调相对困难。营销中心成立后,层级减少,职能集中,每个部门之间的联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新成立的营销中心致力于通过内部组织再造、简化管理层次、理顺工作流程来实现资源优化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展现精干高效、系统协调的新风貌。一是进一步梳理了各个片区的营销人员队伍,统一配置营销人员,打破了重组以前不同企业在不同区域“各自为战”的局面。二是建立培训制度,组织营销人员系统学习营销技巧、工作礼仪等业务技能,增强营销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营销技能和水平,建立营销人力资源“蓄水池”。三是重新梳理划分了营销区域。把10个重点省级市场和近30个重点地市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促进了品牌在省外市场的稳步发展。

    技术中心则加快内部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步伐,统一标准、工艺和配方,着力围绕均质化生产等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创新年”活动在企业的深入开展。技术中心集中优势力量,完成了“黄山”(1993)等2个新品的研发,有力支撑零售价5元/盒和7元/盒“黄山”的进一步扩点生产,还特别加强了“黄山”品牌的质量监督、检测检验和分析评价。通过加强原料、配方、材料和工艺研究试验,“黄山”品牌配方、材料和工艺标准实现了集中管理,产品得到统一维护,形成了畅通的原料共享通道。

    采购中心坚持统一集中采购,统一计划管理,严格标准程序,着力服务生产、保障供应。物资采购实行集体评审、过程监控、规范操作,体现决策、价格、过程和结果的公开,注重质量跟踪和纠正预防,2007年降低采购成本约3500万元。原料物资采购按照品牌导向、按需采购、质量保证、有效监督的原则运行,由过去的分散采购、自采自用转变为集中采购、统一调配使用,物资采购的规模优势正在不断显现。安徽中烟的原料保障工作以重点产区优质烟叶为采购重点,通过早准备、早协调、订预案、抓落实,较好地应对了烟叶减收、资源趋于紧张等形势变化。2007年度,安徽中烟采购国内外烤烟、晾晒烟216万担,其中,对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重点产区的实际采购量较上年度计划增加20万担,落实基地建设面积64万亩。

    2008年,是“黄山”品牌的50岁生日,是“特制黄山”横空出世15周年。在2008年上半年卷烟集中交易会上,“黄山”品牌一次性签订协议61.5万箱,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局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和谐发展和安徽经济快速崛起的大潮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徽烟草一定会迎来更加稳健蓬勃发展的明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