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云模式”之二: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2008-02-07来源:春城晚报作者:姚文晖 锁华媛 纳梦月
    文化成就企业长青基业
 
    企业发展,短期靠产品,中期靠品牌,长期靠文化。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没有文化内核的企业制度会导致员工的僵化,没有制度支撑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的涣散。——红云集团总裁朱绍明
 
    沿昆明北市区龙泉路由南向北,在即将进入红云集团昆明卷烟厂厂区的路口,矗立着一块直指云天的巨石,上书6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和谐、创新、超越。
 
    这6个字象征着红云集团的企业精神,也代表了这个中国烟草行业巨人的核心发展理念。
 
    在去年12月20日举行的红云集团实现“双百”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和谐红云”的话题成为与会记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很多到过红云集团总裁朱绍明办公室的记者,都会对率先映入眼帘的“和谐红云”4个大字印象深刻,而朱绍明曾经在多个场合反复说过的一句话也令人记忆犹新——没有文化的和谐,就不会有企业的和谐;只有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集团才能凝心聚力、风清气顺、团结干事。
 
    红云集团组建两年来,探索并实践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之路。时至今日,“和谐和云”已成为同行业乃至整个中国企业界所津津乐道并争相效仿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
 
    什么是“和谐红云”?也许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不妨看看红云人自己的总结:企业员工共识——上上下下红云人,里里外外大和谐;企业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企业共同的行为准则——低调、谦和、诚信、务实;企业发展愿景——用每个红云人的成功,打造百年品牌……所有这些,与“和谐、创新、超越”一起,构成了“和谐红云”的丰富内涵。
 
    缺少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忽视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成就常青基业的根本前提。
 
    在集团组建之初,红云人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样的认识,也是基于红云集团组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
 
    重组的关键是人心的融合
 
    在集团重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从身份认同到心理认同这样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靠什么?靠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融合实现人心的融合。——红云集团曲靖卷烟厂党委书记马珍
 
    然而,红云重组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下辖昆明卷烟厂、曲靖卷烟厂、会泽卷烟厂、昆明卷烟分厂、乌兰浩特卷烟厂等5个直属生产厂家,并控股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的红云集团,面临着机构整合、品牌整合、市场整合、原材料整合等一系列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千头万绪首当其中的,就是人心的整合。
 
    曲靖卷烟厂党委书记马珍对此亦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原来都是一些小家庭,过得也不错,忽然间要组建一个大家庭了,权力和利益都有一些调整了,心理上肯定会造成一些冲击,甚至一段时间里还会产生失落感。”
 
    困惑和失落感并不仅仅来自于身份的变迁,在企业重组之后的品牌整合过程中,一些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老品牌“说拿掉就拿掉了”,有些老职工就想不通:培育起一个有市场的品牌不容易,这些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凝聚着烟厂老员工的青春和血汗啊!马珍说,所谓“品牌情结”是员工对企业有感情的表现,对此只能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贯,让所有员工明白,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就必须有取有舍。
 
    事实证明,没有品牌的整合,就不会有红云集团今天实现“双百”的辉煌成就,集团的每一名员工都切身感受到,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才会有员工个人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观念转变中,红云人变得更加识大体、顾大局,并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品牌是自己的,更是集团、国家的,从而形成了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和谐是一串美丽的珍珠
 
     一个企业的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于基层,经过传承、融合、创新、提升这样一个过程,又回到基层中去。——红云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唐敏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文化的,关键在于提炼与否、建设与否。未经挖掘、凝练的文化,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只有对原有的“自觉意识”进行系统建设和整理,才能起到激励员工斗志、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红云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唐敏看来,“和谐红云”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不是集团高层一时心血来潮的“创造”,而是建立在传承原有企业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和谐和云”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红云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红云人理解“和谐红云”有3重含义,即员工与员工和谐、企业与员工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代表了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劳资关系和社会责任感。唐敏举了一个例子:去年6月,红云集团举行了一场以“红云是我家,我为红云添光彩”的演讲比赛,由集团7个生产厂家选拔15名员工汇聚昆明,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的选手任洁经北京转机时,因飞机故障航班临时取消,到昆明时已是次日凌晨5点,离比赛只有3个小时。那天,负责组织活动的集团党群工作部的同志手机一直开机等她的电话。任洁到昆明后,集团领导也特地到驻地看望她。比赛结束后,大家关切地问她一路害不害怕,任洁含着眼泪说:“害怕。可最害怕的是赶不上比赛,赶不上红云这个大家庭的又一次聚会。”   
 
    唐敏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看似平凡的一个个红云故事中,无不体现出员工对企业的依恋、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以及员工之间亲如家人般的感情。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最终汇聚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就是和谐的力量。“和谐红云”的打造,其实就是将集团旗下每一家企业、每一名员工的闪光点进行有机的组合,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红云集团,并非只有做官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通道,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工作,敢于创新,就有成功的机会。——红云集团企业文化内训师何弈锦
 
    为实现企业文化的口口相传,红云集团开创性地成立了“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即在集团各个层次的员工中选拔素质较高的员工,经过集中培训后分赴所在部门或车间,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定期为同事讲解红云文化,使红云文化理念逐步为更多的员工所认知、理解和认同。
 
    红云集团现有企业文化内训师199名,曲靖卷烟厂制造三部的普通员工何奕锦就是其中的一名。这位不到30岁的姑娘经常利用工休时间给同事讲红云故事,她曾以“蓝领精英”叶学华的成才经历为例,宣讲企业的人才战略。叶学华是曲靖卷烟厂制造一部的修理工,也是该厂第一位全国高级技师和“全国烟草技术能手”,今年6月获得集团嘉奖;除精神奖励外,叶学华每月还可获得500元的特殊补贴。何奕锦用他的故事告诉同事,在红云集团,任何平凡的岗位都有可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入耳、入心、入脑”的企业文化宣贯中,红云人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着集团提出的“三让三不让”的人才观——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会干事的人有地位;不让成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寒心,不让说假话、图虚名、做虚功的人占便宜。
 
    红云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各种途径为一线员工打造成才的平台,让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个人发展的希望,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何奕锦的一段经历就是最好的印证。去年11月4日,正值曲靖建市10周年之际,央视《开心辞典》在珠江源头马熊山录制了一期节目,何奕锦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进入比赛最后阶段的幸运儿之一。为让她在才艺表演中崭露头角,集团领导专门请作曲家为她量身定制了参赛歌曲,最终凭借出色的发挥,何奕锦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我的身后站着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就是红云集团。”何奕锦说。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表率
 
    经常有朋友问:红云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和谐文化,一个是创新文化,其中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企业的精神气质,这就像一阴一阳两极,缺一不可。——红云集团党委副书记朱俊英
 
    今年11月16日是曲靖卷烟厂的厂长接待日,一名家住烟厂生活区的职工反映说,他父母居住的卧室正对着绿化带的一盏射灯,影响了老人的休息,请求能否挪动一下。当值的李副厂长马上表态:10天之内解决,并要求相关部门检查所有生活区公共地带的灯具,如果存在类似问题一并解决。
 
    “和谐”二字有一种新解——人人有饭吃,人人可说话。落实到“和谐和云”的实践中,就是在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让员工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利。职工利益无小事,无论是工资、福利待遇、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还是职工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诉求,集团高层都会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予以满足。
 
    红云人深知,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云集团要创新、发展、做大、做强,要靠集团的每一名员工。因而,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集团高层眼中的头等大事。红云集团自组建以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比赛,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竞取心和创新精神;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则为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提供了有力保障。
 
    “和谐、创新、超越”作为红云集团的核心理念和企业精神,如同一座灯塔,正引导着集团持续、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而这3者之中,和谐是基础,是创新的动力,也是企业实现超越的最终目的。没有理由不相信,红云人在“和谐和云”理念的指引下,将以更坚实的步伐,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