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云模式:自主创新 冲刺高端

2008-01-27来源:春城晚报作者:纳梦月 锁华媛 姚文晖
    “依托自主创新,打造高端产品,提升竞争能力,赢得发展先机。”这句话十分显眼地出现在红云集团“红云创新年”网页的上方。就在主打创新的2007年底,红云集团高调宣布将推出预期售价1200元一条的“云烟·软礼印象”,问鼎中式卷烟高端市场。
 
    “差异化战略,是红云集团的未来发展之路。首要强调的就是特色,除了业已形成的特点、优势外,就是靠不断的创新,发掘消费者的需求,寻找到新的消费者和市场。”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说。除了先天具有的原料优势和云烟广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优势外,他认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在技术方面的推陈出新,更是云烟角逐高端市场的有力武器。
 
    今天的红云集团拥有5大“技术支撑”——原料的差异化战略、特色配方、特色香料、包括商标等外观在内的特色设计,以及包括具有强大的研究成果转换能力的科研团队。
 
    1包烟拥有15项专利
 
    选择在红云集团提前一年实现双百目标之际,推出“软礼印象”,是希望表明红云的姿态:我们并不满足,要继续前进,新的产品表明的是一种积极发展的态势。——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
 
    从几十万亩的烟叶中精选几百亩优质烟叶、从中完全手工逐片选取每片烟叶最好的特定部分、另辟的专门设计的生产线……一系列苛刻的工艺流程才成就一包拥有15项自主专利的“云烟·软礼印象”。
 
    22日,预期零售价1200元/条的“软礼印象”在昆明率先面市。这是“云烟”系列中最高规格的新品,按照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的说法,“软礼印象”的出现更具有一种号角意义——“红云”完全有能力在中式卷烟高端市场占有重要位置;推出“软礼印象”的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云烟今后要走高档高端发展道路。
 
    红云集团的思路是,以技术创新支撑问鼎中式卷烟高档高端市场之路。走这条路必然要求精细与专业,红云人有充分的准备,主管集团科技工作的武怡提出了“小锅炒精品”的理念。
 
    除了严格的选料工序外,在通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今天,红云反其道而行,在部分关键工艺环节采用手工作业以保证产品品质。同时,和之前问世的硬珍品一样,为“云烟·软礼印象”设置了专属的“小工艺”线专线加工。
 
    “大锅炒菜好吃还是小锅炒菜好吃?”武怡用一个问句来解释专线加工的原因。他说这是红云拓展高端市场的举措之一。因为每一个产品的原料不同,风格也不同,这使每个品牌的工艺处理也不一样。“这就像炒不同的菜需要不同的火候,有的要爆炒有的要小火慢熬。”武怡说:“专线的设置是希望设备能达到生产产品的最佳加工效果。”
 
    全力塑造集团的活跃“大脑”
 
    我们的任何一个产品都是集成创新的体现。技术中心使我们的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方式转化到产品上,提高我们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
 
    作为红云集团主管技术的领导,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把技术中心形象地称做集团“大脑”。有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技术中心“大脑”的地位:多年以来,技术中心共组织实施了54项科技开发项目,其中国家局项目9项,在已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省局级科技进步奖43项,申请了50项专利,取得41项专利授权。
 
    “这支队伍是红云集团技术创新一个很大的保障。”武怡说,红云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批经验丰富、门类齐全、各学科交叉的科研者队伍,同时和很多大专高校、科研单位广泛合作。红云集团技术创新的宗旨,就是体现在创新的价值属性,即创新是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然后转换到效益的提升、利益的增加和对社会的贡献上来。
 
    对此,武怡有一句更为直白的解释:“我个人理解,科研成果得什么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烟好卖了,烟的竞争力强了,就什么都说明了。”武怡说,他麾下的技术中心既有基础研究也有技术研究,但更注重成果的转换。科研方向围绕原料、香料、工艺、辅料等方面向纵深发展。在一个产品研发过程中,各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都会通过产品研究室进行横向集合。
 
    这样的横向集合创新,要求每个大脑细胞都能同样兴奋。对一个需要灵感的团队,如何进行管理,同时营造出积极创新的氛围,武怡有一个目标:“技术中心要有一个充满活力同时又宽松的环境。”
 
    经常性的技术交流和讲座,为红云技术创新的“大脑”——技术中心营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技术中心的人都有个特点,有时候他们不讲话,有时候讲起来就没完。所以,我给他们的时间也是弹性的。”武怡介绍,对于技术中心科研人员,集团通过记录原创主意、头脑风暴圆桌会议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最终为中心“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而下一步,技术中心将在体制机制上有一个大的改革,目的是为了贯彻国家局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的要求。将在薪酬分配、合作单位选择、社会资源调配、财务运转机制中给予技术中心更多的自主权,激发研发人员更多的创造力,营造更加宽松和充满活力的环境。
 
    让每个人成为创新明星
 
    小改小革,能够出效益就是创新,而不仅是大投入、大项目才是。这就是我的创新观。——红云集团昆明烟厂高级技工张昆华
 
    今年44岁的张昆华在同事眼里,就是“企业明星”和“学习榜样”。从1981年入厂到现在,张昆华已经记不清自己对机器进行过多少次小改造了。有时,他还从洋机器上琢磨出设计缺陷。他在包装机上的局部技术改造项目被推广后,每年为企业节约近400万元的成本。
 
    他是红云集团的第一个高级技师,结束了企业没有高级技师的历史。
 
    最让张昆华印象深刻的是自己到上海进行高级技工培训考试时,车间领导的一句话:你去培训,工作上的事再怎么难,我们都会把这3个月时间熬过来。如果说,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那么张昆华这样的“企业明星”必然离不开自己的团队,离不开自己工作的土壤。
 
    对自己周围的学习氛围,朴实的张昆华就说了一个“好”字。“我们的学习氛围很好,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是主动学。”说起自己的培训经历,他说出过省、出过国,“厂里组织的更多,几十次肯定有。”
 
    在相互接触中,记者发现所有的红云人都有创新精神。“人人小改小革,成就创新红云”这种人人投入创新的氛围,正是红云集团在组建两年之后,提前完成“三百”的内在动力。
 
    谈到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时,红云集团副总裁许力为首先从红云集团的企业精神说起。“和谐、创新、超越,和谐是发展基础,创新是动力,而超越自己、超越昨天是我们的事业和责任。”许力为表示,创新作为红云集团领先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源泉,这一认知不仅是总裁班子,更是集团上下两万员工的一种共识。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消费者抽什么烟、需求什么总会有变化。”许力为说。红云集团成立两年之间,共推出了6个包括“云烟如意”、“云烟吉祥”以及刚刚面世的“云烟·软礼印象”等产品。“这些产品都包含了我们技术中心科研人员和车间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智慧。”许力为说。
 
    技改,为云烟插上高飞翅膀
 
    我们对云烟的传统优势既不是丢弃也不是被动地继承,而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为消费者保留他们所衷爱的核心要素。——红云集团副总裁武怡
 
    目前,一项“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的技术改造工程正在红云积极推进。技改,将使“红云”这列快车运行得更为快捷平稳。“现在,新的生产车间就是一个大的联合工厂,所有的生产设备都置于统一的联合工厂下面。这也是现代卷烟加工企业通行的方式。技改目前进展相对顺利。”武怡说。
 
    想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技改势在必行,而面对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烟草大鳄们,技术改造更是迫在眉睫。
 
    在中式高档卷烟的市场份额中,“红云”的“软珍云烟”排名国内第四。从去年开始,红云集团逐步加大了一、二类烟的规模。红云集团已经明确了“精品”、“高端”之路,而在这条之前开拓稍显不足的道路上,技术创新就是红云集团手中披荆斩棘的利剑。在磨砺这柄利剑的技改工作中,量身定做生产工艺线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技改之初,我们就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考察,引进的设备都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其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是制丝生产线。”武怡介绍,以前红云集团购买了一条生产线后,是根据这条生产线,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其加工范围和加工条件是固定的。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特色。“现在,我们反过来,按品牌的需求来设计生产线,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来确定生产线。现在的几条制丝线是按品牌的技术风格需求量身定做的。”武怡说,在整个技改过程当中,“红云”已经拥有了很多自主创新的东西,光是制丝线,已经申报了好几个国家专利,而随着技改的推进,专利数量的增加也是毫无疑问的。
 
    记者手记
 
    在昆明卷烟厂的车间里,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是昆烟生产车间外墙上的一行字:以市场为导向,创铸名牌辉煌,以严格的标准,做庄严的承诺,以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体现一流的科技成果。
 
    面对这块牌子,一位工作人员非常自豪地对我说:“现在,我们的硬件仅是中等偏上,但管理绝对是一流的。”这种管理,润物无声地体现在整个集团每个员工的身上,最终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
 
    和红云集团企业明星张昆华聊天时,昆明人的朴实在这个已经接受过无数媒体采访的员工身上,仍然十分明显。他是红云集团生产一线的一颗耀眼明星,而他身边,无论是管理、业务还是技术岗位,都有无数颗星星在闪烁。可能是对一套卷烟机的改造,也可能是对一个小小配件性能的提升,他们累计下来为“红云”节省或创造的收益并不比一个投入巨大的高科技项目少。
 
    像红云集团这样能够调动起一个巨大团队,能够让近2万人的队伍活跃起来,能够把一种“创新光荣,不进则退”的理念植入每个员工心中的管理方式,本身就是一个不俗的奇迹。
 
    有这样创新氛围的团队,未来必然光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