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卷烟厂——烟草行业创新的明珠

2008-01-21来源:张家界市烟草局作者:龚菲菲
  “做最好的产品,做最好的品牌”,作为中国卷烟企业排名第12位中国500强排名第244位的高科技低能耗中式卷烟生产企业,红河烟厂在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令人惊艳的色彩。当笔者有幸踏进这个看似一个花园企业时,才发现它背后蕴藏着更多的是红河卷烟集团搭建的创新平台,它的创新体系所展示的成效无时无刻不在熠熠生辉。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园林式的建筑,先进的设备。当笔者走进红河卷烟厂的时候,真切的感受到了红河的序曲“红河奔腾二十年,不分昼夜永向前”的气势。
 
  曾经,红河卷烟厂也陷入了企业的最低谷,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都严重不足。从1985年到1991年间,红河面临了历史上的生死考验。在座谈会上,从红河卷烟厂领导的讲解中笔者了解到,红河卷烟厂创业之初,工厂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次价低、入市困难,1991年前连年亏损。企业处于极度困难乃至困境之中,1992至1993年两年间,通过整合品牌,实现了全嘴单品牌生产,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企业确立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理念,系统实施了原料、技改、人才、管理、名牌“五项工程”,重视技术发展,完成了从拿来主义到局部创新,进而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技术创新,红河卷烟厂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国家专利。
 
  1992年扭亏为盈,1993年起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多次重组、定位;1997年始企业转入全面的软件建设发展阶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入以人为本管理为主体的智力时代;1998年开始为实现企业高度的信息自动化启动CIMS信息系统工程。经过红烟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劳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此刻面对奔腾向前的红河的同时,追溯向前,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红河的艰辛创业,勇于创新的过去和拥有奇迹的今天。
 
  2004年,红河卷烟厂紧紧围绕国家局提出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主要任务,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与昭通卷烟厂重组,成立红河卷烟总厂。2005年,又完成了与新疆卷烟厂的联合重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2007年5月18日,红河卷烟总厂改制为“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公司化进程的重要步伐。
 
  红河集团凭借着红河流域是全国最适宜烟叶生产基地之一和原材料优势,独创三级配方,孕育了红河尊贵,隽永的品质。在此基础上,红河集团继续开拓着自主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围绕卷烟“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理念,将所生产的“野草”、“吉祥鸟”、“铁马”、“锡都”等牌号,统统淘汰,集中发展“红河”系列品牌,确立走单品牌发展之路。彻底扭转了过去品牌杂,规格多,效率低的被动局面,驶入了单品牌强势发展的快车通。
 
  科技,创新,红河之星冉冉升起
 
  “树有根,水有源。涓涓细流汇成红河,澎湃江河奔腾向前。”今日的红河真正汇集了磅礴的水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助更多“巨人的肩膀”,以高科技全面创新。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红河卷烟厂作了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走进它的生产车间的那一刻,就被它那先进的技术与完善的设备所吸引。车间里机械在自动运转着,洁净的地面和整齐的摆设无不显示着红河卷烟厂的尊贵与完善。整个生产车间似乎被一种智慧的光芒所笼罩,我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会说红河卷烟厂是屹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一辆辆无人驾驶的装卸车犹如一个个精灵灵活地穿梭在车间里,遇到障碍物时能自动做出感应调整。是高科技赋予了它们灵性,仿佛映入眼帘的不是一台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有着血肉之躯的智者。
 
  一根看似普通的香烟,程序是复杂且烦琐的。香烟的一生,从零碎的烟丝到制成品并配之漂亮的烟盒包装,其中的神奇在目睹生产包装线时便体现了出来。
 
  偌大的车间里全部都是机械在自动运转着,工人屈指可数。机械挥舞着手臂,代替人工操作着。或许,红烟人身上那种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才是驱使他们不断向前和完善的动力之源。
 
  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员。无论是红河卷烟厂的员工,弥勒县及红河州的人,还是中国烟草行业的专家,社会各界人士都说,红河烟厂作为一个在边疆落后县城建起的小厂,能够从小到大,而且从生存极端艰难的困境中,经过短短二十年的成长、壮大、崛起,实现了跨地区、跨省区的联合重组。这个花园企业用它独特的魅力使它像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弥勒这片土地上散发着它逼人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