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科技园:湖北中烟竞争力的“核心”

2008-01-16来源:湖北日报作者:熊家余 周芳 周丹
  2002年,黄鹤楼品牌销售3.47万箱,红金龙品牌销售10万箱;2007年,黄鹤楼品牌销售25万箱,红金龙品牌销售200万箱。
 
  5年间,湖北中烟(原武烟法人地位已由湖北中烟取代)两大主导品牌由小到大,由区域性向全国性品牌迈进,其中“黄鹤楼”被业内外人士誉为中式卷烟经典品牌。
 
  5年间,湖北中烟利税增长5倍多,成为湖北省纳税第一大户。
 
  有人说,湖北中烟创造了一个神话。
 
  在群雄逐鹿、竞争激烈的烟草市场上,美丽的神话从不轻易诞生。一个神话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秘密呢?
 
  记者走进了位于武汉市金银湖生态区的黄鹤楼科技园。
 
  这里,蕴藏着湖北中烟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这里,聚集着各路的精英人才和专业科研的顶级设备。
 
  这里,放飞着湖北中烟人翱翔天际的梦想。
 
  坚持一个理念:把健康送给消费者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能否尽量抑制卷烟中的有害成分?绝大多数烟厂都在烟叶、嘴棒上做“降焦减害”的文章,而忽视了天然香精香料的研究。
 
  湖北中烟为把危害降到最低,首创天然香精香料。有专家称,天然香精香料不仅可以将化学合成香精香料的副作用明显降低,而且能明显改善喉部的舒适性。
 
  业内人明白,烟叶是卷烟工业的基础,香精香料是卷烟工业核心技术中的“核心”。
 
  “烟叶以外有东西!”湖北中烟总经理彭明权带着这个信念,走南闯北。
 
  可这个东西是什么?他苦苦求索。
 
  相生相克,是大自然的规律。烟叶中的有害物,难道不能用大自然中的“天敌”去“克”它吗?
 
  从天然草本植物中提取香精香料,把传承千年的中草药用于卷烟,让健康的理念随着卷烟的雅香,一起走向消费者。彭明权遐思绵绵。
 
  一个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在黄鹤楼科技园延伸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径。
 
  丝丝缕缕的香气,随风飘逸。湖北中烟独创的天然植物香精香料研究所,在这里静悄悄地改写着卷烟业的工艺史。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总结。他们采用高科技手段从天然本草植物提取活性成分,制成香精香料,让飘逸的香味减少烟气对喉部的刺激性。
 
  此举,开创了烟草业自主创新天然香精香料的先河。
 
  他们在神农架林区建立天然本草中草药种植基地,从神农香菊等具有止咳、化痰、生津功效的中草药中,研制成150余种本草提取液,添加到1916、漫天游、雅香等产品中,同时致力于降焦增香型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焦油低至8毫克、5毫克、3毫克的产品储备,1毫克低焦技术也已取得重大突破,抢占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的制高点,减少吸烟对于人体的危害。
 
  天赐淡雅香。一种卷烟的新香型,一个有着中式特色的卷烟新品类,伴着古色古香的黄鹤楼,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形成独特的中式卷烟风格,只有这条路可走。”对于湖北中烟的创新,烟草业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9岁的朱尊权如是评价。
 
  打造一个平台:广纳社会高端智慧
 
  这是一座精英荟萃的高端舞台,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研发基地。
 
  2003年,黄鹤楼科技园开始筹建。为塑造中式卷烟经典黄鹤楼品牌,他们先后建起天然香料研究所、特色工序研究所、减害增香型薄片研究所等“十三所一室”。
 
  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管理学、设计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400多名优秀人才在这里碰撞思维、激荡智慧。
 
  中科院、同济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和他们结为长期技术协作“伙伴”。1000多名各学科精英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000名精英背后,是一个更广泛、更活跃的智慧延伸、支撑带。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或项目合作,或兼职聘任,科技园海绵般吸纳着四面八方的养分;高端人才资源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小小一支烟,凝聚的社会智慧越来越多。
 
  2004年,科技园聘请湖北中医学院一位教授进行“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草药提取及其在卷烟中运用”的课题,2005年该成果迅速转化应用。
 
  添加中草药成分,减害作用到底有多大?2005年,科技园聘请中国疾控中心上海所专家做毒理实验和药效实验,聘请同济医科大学专家做小白鼠动物实验。
 
  天然草本提取活性成分、可降解包装、同芯圆嘴棒、添香型薄片,正因为整合了各方技术资源,一批批令同行艳羡的核心技术在科技园诞生。
 
  仅2007年,中烟申报专利就达116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建设一条通道:从实验室到工业化无缝对接
 
  科研成果,能不能走出实验室?从科研成果到产品“出炉”,这条路到底有多长?
 
  黄鹤楼科技园里,实验和中试环环相扣,研发和生产无缝对接。
 
  包装设计研究所所长何建平带记者参观卷烟包装盒的生产流程。
 
  办公室,设计人员设计新图案,走几步,隔壁房间就可制版、发排,再到相隔不过二三十米的另一栋楼房的厂房,第一时间就可印刷小样。
 
  最短的通道,带来最高的效率。
 
  在包装设计研究所的橱窗里,陈列着上千种黄鹤楼、红金龙品牌的设计样式,其中多数是为未来市场储备的品种。
 
  薄片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无缝对接,使研发成果迅速工业化,仅此一年节约成本6000余万元。
 
  包装印刷、香精香料生产、滤嘴生产,黄鹤楼科技园已形成多个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平台。
 
  如今,科技园已支撑起一个全新的“黄鹤楼”。2006年,湖北中烟销售“黄鹤楼”15万箱,去年增加到25万箱;省外市场,去年一年增长6倍多。
 
  “黄鹤楼科技园和黄鹤楼品牌的相伴成长,使我看到了中国烟草发展的希望。”参观黄鹤楼科技园,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感慨万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