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烟草集团:技术创新成就独特“中华”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围绕“中华”专项课题开展技术攻关

2007-12-18来源:上海烟业报作者:陈巍东
    回望世界烟草行业的发展进程,每一次技术创新都把“降焦减害”往前推进。从1913年混合型卷烟满足消费者吸食口味的同时使卷烟中的有害成分明显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过滤嘴卷烟的问世有效地降低了卷烟焦油量,再到1970年低焦油卷烟的诞生,这一切都预示着“降焦减害”是大势所趋。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是我国烟草行业第一个行业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1995年2月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认定为烟草行业级企业技术中心,同年8月被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已形成了高效、规范的运行模式,成了上海烟草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承诺,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措施,关注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课题。技术中心把目光聚焦在有着“国烟”美誉的 “中华”品牌上。针对“中华”工艺技术特点,在保持其核心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持续研究“降焦减害”技术,切实打造好中式卷烟代表品牌。
 
    创新研究孜孜不倦
 
    技术中心在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及产品技术标准管理、烟叶原料和配方技术研究和管理、烟用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烟草化学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吸烟与健康相关研究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中华”品牌作为“国烟”,在其品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凝聚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是技术创新成果的结晶。
 
    现在技术中心已有若干攻关小组,从多个方面深入开展降焦减害课题研究。其一是开展中华卷烟制丝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主要在制丝配方工艺和微波松散回潮工艺上进行深入钻研。这一工艺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申请了专利,实验结果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二是成立了烟草致香物质检测小组,并基本掌握了一些潜香物质、蛋白质等烟叶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三是围绕卷烟制品安全评价工作,攻关小组建立了与国际水平接近的大鼠吸烟系统,较早在国内开展了卷烟烟气亚慢性毒性实验。四是完成了烟气自由基检测方法改进、辅材重金属指标检测规程和限量标准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工作。五是开展模拟燃烧条件,对每一个用在“中华”品牌上的添加剂进行分析,对“中华”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六是基本建立了有害物质的检测体和卷烟烟气毒理评价体系,建立中华品牌安全档案。
 
    一项项课题攻关的成功,使“中华”降焦减害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技术中心团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值得的,他们的努力为践行行业“两个至上”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
 
    技术中心在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及产品技术标准管理、烟叶原料和配方技术研究和管理、烟用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烟草化学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吸烟与健康相关研究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中华”品牌作为“国烟”,在其品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凝聚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是技术创新成果的结晶。
 
    现在技术中心已有若干攻关小组,从多个方面深入开展降焦减害课题研究。其一是开展中华卷烟制丝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主要在制丝配方工艺和微波松散回潮工艺上进行深入钻研。这一工艺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申请了专利,实验结果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二是成立了烟草致香物质检测小组,并基本掌握了一些潜香物质、蛋白质等烟叶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三是围绕卷烟制品安全评价工作,攻关小组建立了与国际水平接近的大鼠吸烟系统,较早在国内开展了卷烟烟气亚慢性毒性实验。四是完成了烟气自由基检测方法改进、辅材重金属指标检测规程和限量标准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工作。五是开展模拟燃烧条件,对每一个用在“中华”品牌上的添加剂进行分析,对“中华”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价。六是基本建立了有害物质的检测体和卷烟烟气毒理评价体系,建立中华品牌安全档案。
 
    一项项课题攻关的成功,使“中华”降焦减害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技术中心团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值得的,他们的努力为践行行业“两个至上”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
 
    补香技术迈上台阶
 
    “中华”的醇厚浓郁使卷烟爱好者们心向神往,但一旦实施降焦减害技术,是否会影响到“中华”的口感?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推进降焦减害的同时,要保持卷烟特有香气,提高香气质、香气量。降焦减害从技术上并非很难,关键在于焦油和有害成分降下来后香气能否保持,卷烟其特有风格、特征是否存在,否则消费者就不会接受。”国家局领导的一番讲话表明了以“中华”为首的国内高档卷烟品牌的态度,上海烟草集团技术中心为此许下了郑重的承诺,于是一场高技术含量的硬仗拉开了帷幕。
 
    说到“中华”补香技术研究,就不得不提到“上海市领军人才”、技术中心副主任——刘百战了。
 
    近年来,刘百战和他的团队为低焦油中华卷烟补香技术的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0mg中华卷烟开发中,他们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多维气相色谱等新型仪器和手段,对国外优质烟叶进行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收集,经感官评价以此作为“中华”香味的补偿方向。他们建立了烟草、烟气和香精香料中重要致香成分剖析技术平台,跟踪检测了中华原料、香精香料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波动。他们还在香味物质剖析平台建立的基础上,探索烟草香气物质和感官质量关系,从原料选用、配方技术、调香技术、工艺加工等多个方面,展开对低焦油中华卷烟进行香气补偿研究,弥补由于焦油含量降低而造成的香气损失。
 
    为了研究卷烟补香技术,他们开展了一次又次的技术攻坚,结合国家局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的“卷烟增香包润研究”,他们以卷烟烟气的PH值和水分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了中华卷烟抽吸的舒适度,这一成果使得“中华”补香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开展有关潜香类物质的研究,对它们的生成、降解、化学特性及在卷烟评吸质量上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将研究成果最先应用和体现在“中华”品牌上,在保持“中华”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香气、高舒适度”的目标。
 
    每年十几个重大课题,每年几百次专项实验,每年几百次数据分析,刘百战和他的团队始终潜心做事,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包装品质精益求精
 
    每一包“中华”鲜艳醒目的外包装都须经过环保无毒害检测认证。技术中心在“中华”系列产品维护过程中,引入了VOC有害成分检测技术,这一新技术需要对“中华”包装的内胆材质、内衬纸的改进进行多项检测、对比与选择,彻底改变了以往通过感官、经验的判断模式,大大提高了“中华”品牌的维护能力。“无毒无害”成为了“中华”卷烟的一项重要标志。
 
    近年来,上海烟草集团技术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局号召,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了卷烟包装材料安全性研究,在郑州院标准化中心和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卷烟包装材料中有害挥发性物质和重金属的国家标准和热熔胶中有害挥发性物质和重金属元素的企业标准。这几项标准的制定,意味着“中华”将自身标准向国外先进烟草品牌看齐,也昭示着以“中华”为首的上海烟草卷烟品牌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发起了冲击。技术中心不仅对所用“中华”烟材料实行入库检验制度,并坚持供应商提供的新烟用材料都要进行安全性验证后方能使用,保证“中华”产品万无一失。只有道道严格的生产工艺工序才能保证“中华”的支支一流,才能保证消费者手里的每一支“中华”都能符合其品牌的价值。
 
    拓宽烟叶使用范围
 
    要维护好中华卷烟的“国烟”地位,保证中华卷烟的未来发展,就要突破烟业原料供应一大瓶颈。技术中心采取积极措施这,开展烟叶工艺研究,采取了“剔次提纯”的方法,对“中华”原料烟叶进行外观品质的过滤,通过剔除外观等级质量较差的烟叶,达到提高等级合格率和质量均匀性的目的。
 
    对于“中华”而言,“剔次提纯”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稳定的质量源于稳定的烟叶原料,而“剔次提纯”就是为烟叶质量均匀性度身打造的选取方式。“剔次提纯”在实际运用中对保障“中华”原料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在“剔次提纯”的基础上,技术中心又一次向国外烟草行业学习,实施了“卷烟工业分级” 。即将数十个商业等级的烟叶,按自创的分级标准,细分为72个“工业等级”。然后,按“部位相近原则、风格相似原则”,将这72个工业等级的烟叶混配成近20个“初配方基团”供配方人员选择。配方人员从中选取了15个“初配方基团”。烤厂即按这15个“初配方基团”的配比方案进行打叶复烤。打叶复烤时未采用铺叶台人工“摆把”铺叶,而是将成包的烟叶直接按比例投入打叶线,按适宜标准对商业等级烟叶进行重新分级,拓展了烟叶使用范围。与“剔次提纯”法相比,工业分级法将烟叶等级分得更细、纯度更高,极大地缩小了同等级烟叶质量的差异,提高了片烟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分级实验步步为营
 
    烟叶工业分级成功实施后,技术中心再次酝酿新的计划。于是“十百千万分级实验”被提上了议程。实验将分中“十担左右、百担左右、千担作用、万担作用”四个规模四步走的方式进行。
 
    第一步,“十担”烟叶分级试验。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工业分级的适宜标准——“中华”商业等级的烟叶宜用何种规则或标准可以将不同内在品质的烟叶基本区分清楚。这一步的核心工作是烟叶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关系研究,包括烟叶的外观性状与吸食品质的关系研究、烟叶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等。
 
    第二步,“百担”烟叶分级实验。第二步主要是对第一步“十担”烟叶分级实验所形成的分级技术标准的扩大验证和修正。
 
    第三步,“千担”烟叶分级试验。“十担”试验和“百担”试验仅限于技术研究,不涉及现场的组织管理问题。“千担”试验,在进一步扩大验证和修正分级技术标准的同时,主要探讨现场操作的组织管理问题,也就是现场如何实现的问题。
 
    第四步,“万担”烟叶分级试验。分级技术标准的进一步扩大验证和修正,现场操作和组织管理方式的扩大检验和调整。“中华”烟叶“十百千万”分级试验乃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半载所能实现的,但技术中心有信心和决心逐步实施该项工程。
 
    通过多年的努力,技术中心已逐步形成以(集团)公司“和搏一流,做精做强”精神为支柱,以快乐工作理念为平台,以“关注、沟通、释放、发掘、认同”为感知的部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科研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五道独特的“配方”,铸就了醇香浑厚的“中华”系列精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