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中烟:创新之风鼓征帆

2007-12-16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马琨 王海静
    高香减害系列、增香降焦系列、特色产品系列……记者近日走进川渝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卷烟产品系列,这些产品系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川渝中烟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川渝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吴应禄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企业的发展之路。从过去的跟进式创新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川渝中烟终于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
 
    从跟进式创新到自主创新,川渝中烟的创新思路呈现出新变化。作为行业第一家跨省联合重组的工业企业,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在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不断总结经验,尊重研发人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减害降焦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要看技术创新的成果,先来看看我们这支烟。”川渝中烟技术中心研究人员戴亚教授从桌上拿起一支烟,轻轻剥开滤嘴。记者看到滤嘴里洁白的丝束上粘附着一些黑色物质。“别看这些‘小黑点’不起眼,这可是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复合生化制剂。”
 
    复合生化制剂就是川渝中烟技术创新的成果之一。几年来,川渝中烟坚持减害降焦的研发方针,一系列新技术应运而生,并成功运用到产品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卷烟消费者对自身的健康也更加关注。‘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已经成为衡量卷烟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科技实力的主要尺度。”川渝中烟技术中心主任卿三明说,“为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川渝中烟积极开展项目攻关。‘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复合生化制剂研究’就是川渝中烟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科研项目。”
 
    据了解,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复合生化制剂可明显降低卷烟烟气中4类10余种可能有害健康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平均降低率在30%以上,最高降低率达到67.5%。“我们从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核心成分卟啉,再加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制成复合生化制剂,运用茶叶作为载体添加到卷烟滤嘴中。”戴亚教授介绍说。
 
    像“娇子”(软国宝)卷烟就使用了该项技术,为品牌增添了不少亮点。成都市锦江区消费者侯天明说:“我虽然说不清楚‘娇子’(软国宝)采用了哪些新技术,但这烟抽起来口感很好,我现在基本都抽它。”
 
    消费者满意的背后,是广大研发人员的辛勤劳动。这项研究从2004年就已展开,且不说分离出卟啉的过程有多么曲折,单是卟啉的载体研发人员就初选了6种,经过反复实验,才最终选择绿茶。十几名研发人员经过3年多悉心研究、刻苦攻关,终于迎来了成功的那一天。
 
    今年5月2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鉴定委员会对“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复合生化制剂研究”这项课题进行鉴定后一致认为,这个项目有创新、有效益,符合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的发展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先进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技术中心研发的“降低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复合生化制剂”、“有助于减缓烟气对呼吸系统不良影响的卷烟滤嘴添加剂”、“干冰膨胀法处理晾晒烟叶”以及“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技术都已应用到不同的卷烟产品中。
 
重视人才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实现自主创新,首先必须要有优秀的创新人才以及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性的技术才能在企业“生根、发芽、结果”。
 
    2006年7月,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在有效整合了原来7个卷烟厂技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司的技术中心,集中了包括博导、硕士和国家级卷烟评委在内的81名技术人员。同时,技术中心还配备了价值5000多万元的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该中心的等离子质谱仪能够同时测定烟草中几十种微量元素,是目前全国烟草行业内最先进的一种化学检测仪。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搞活研发机制,推行项目负责制、首席专家制和弹性工作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卿三明说,“公司明确提出要‘一手抓科研、一手抓市场’,还积极引进人才,对技术人员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戴亚就是川渝中烟引进的一位专家。今年已经63岁的戴亚教授,曾经在中国科技大学从事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被聘请到重庆烟草工业公司技术中心工作。2006年,川渝中烟组建技术中心时,特意将戴亚作为科技创新专家引进到川渝中烟技术中心工作。
 
    现在,戴亚工作在成都,家人住在重庆。工作忙时,他一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公司领导也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我们可以不受其他行政事务的干扰,一心一意搞研发。”戴亚说,“作为技术中心研究员,我们责无旁贷,一定搞好研发工作。”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科研人员都能专心搞科研,川渝中烟特别为技术中心的项目小组开通了便利灵活的工作汇报机制,免除层层审批的琐碎程序,直接汇报到公司领导层,这使得研发人员的一些新方案、新要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技术人才是企业的宝贝和财富,为他们的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是企业必须做到的事。”吴应禄说。据他介绍,明年年初川渝中烟将召开科技大会,大力表彰奖励工作突出的科研人员,并将新推出一系列有关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措施。
 
抓好烟叶 加大对原料的应用研究力度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增强川渝中烟的发展后劲,川渝中烟技术中心还加大了对原料的应用研究力度。
 
    2006年9月,川渝中烟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烟叶仓库,对仓库里的300多种烟叶进行取样。“注意样本的保存,不要把种类弄混,大家不要出差错啊。”他们互相提醒着。他们取样的目的是为了公司的一个大项目——“川渝烟叶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工业应用研究”。
 
    为提高烟叶可用性,切实实现原料的“为我所用”,2006年川渝中烟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川渝烟叶原料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工业应用研究”。
 
    “我们会对川渝两地库存的烟叶做测试分析,每一类的烟叶要做几十种成分分析,包括化学分析、烟气分析、感官质量评析等内容,技术中心的各个部门都要参加,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戴亚说。
 
    为了分阶段按时完成项目的工作,检测部、产品部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只能挤出时间来参与项目。许多技术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加班研究。大家心里都有着同一个目标: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谈起项目的重要意义,卿三明说:“项目完成后,将有利于促进本地烟叶替代外地烟叶、进口烟叶,并且可以进一步指导配方,优化加工工艺参数,真正建立起适合川渝产品发展的原料体系。”
 
    在做好原料应用研究的同时,川渝中烟还扎实抓好烟叶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等级结构不合理、部分急需烟叶紧缺、低等烟叶严重不足等问题。今年,川渝中烟投入近500万元,与青州烟草研究所签订意向性合同,并确定了4个基地实验建设项目。他们还积极探索基地建设新模式,努力争取烟草商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求以点带面,使优质烟叶基地尽快成片。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跟进式创新到自主创新,努力的成果使我们看到了川渝中烟未来的希望。”在总结这几年工作时,吴应禄这样说。
 
    希望在前,征帆正举,川渝中烟的创新之风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