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腾飞插上金色翅膀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中华”烟叶采购纪实

2007-11-21来源: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作者:马骏
    随着市场对中华牌卷烟需求量的明显提高和国家局对中华卷烟品牌建设新要求的提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及时调整品牌发展策略,中华卷烟产量比去年的31万大箱增加了十几万箱。然而,面临着“不产烟叶却需要大量优质烟叶”的老问题和中华品牌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烟叶原料保障已经成为制约中华品牌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中华烟叶原料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局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姜成康局长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强调,“在原料方面,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对上海烟草提出的中华烟原料问题,要给予支持。”
 
    烟叶采购 :任重道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优质原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适合中华烟生产的烟叶原料数量非常有限,按照(集团)公司47万大箱的“中华”生产计划,至少需要60万担以上配套合理的原料才能满足生产需求。而且,烟叶原料具有生产使用滞后于采购2至3年的特殊性,同时公司要求为今后两年中华卷烟产量再发展做好资源储备,因而对(集团)公司原料供应部的“粮草官”们来说,2007年的原料采购任务可谓空前艰巨。
 
    除此之外,由于中华烟叶收购点分布全国15个省,共43个分公司,人员缺乏也成为原料供应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烟叶原料采购业务知识较为抽象,需要业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为了完成艰巨的中华烟叶采购任务,应对业务人员缺乏的压力,原料供应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挑叶检验和监打的培训,迅速组织一支19人的“生力军”赶赴“前线”协助进行挑叶监打工作。同时,原料供应部通过培训考核和“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快了对新进业务员的培育,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理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工作角色。在保证采购进度的同时,原料供应部不忘严把采购质量关,以“提高烟叶四个质量”(内在、外观、挑选、加工)为重点,尤其是在中华品牌的烟叶质量管理上,要求做到严把验收质量关、挑选质量关和成品加工质量关。
 
    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
    保量:狠抓“第一车间”
 
    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确保原料供应体系稳固是(集团)公司“中华”品牌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集团组建初期,上海烟草集团就把烟叶基地作为卷烟生产的“第一车间”,在全国各主要产区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批烟叶生产基地,使卷烟生产有了自己稳定的“粮仓”,保证了“中华”品牌的持续稳定发展。
 
    (集团)公司对烟叶基地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科技、管理优势,加大对基地的扶持力度。如:通过对烟叶计划实行三年滚动式管理,即对每个基地的原料采购,做到“当年稳定、次年有预案、三年有预测”。这样既解决了遗留的资源问题,又为预测未来的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合作双方通过共建上海卷烟工业烟叶原料质量体系,从生产、收购、复烤加工、工商交接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明确由上海方负责烟叶质量总体管理和量化指标考核。此外,原料供应部还采取了“中华”原料的采购量与收入挂钩的奖励办法来激励业务员为中华烟生产多调好烟叶,为不断增产的“中华”卷烟生产提供有效的原料保障。
 
    为了强化基地建设,(集团)公司按照基地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科技项目投入,加强科技攻坚,实施“科技兴烟”战略,促进烟叶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年,(集团)公司确立基地科技项目53个,投入经费达2000多万元。同时,(集团)公司还积极为产区的公益事业作贡献,先后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烟叶基地建立了希望小学,每年对受灾产区进行捐助,资助烟农子女求学。今年以来,云南、福建、河南、陕西、江西、重庆等地多处烟叶产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集团)公司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灾区,了解灾情并拿出救灾资金帮助产地恢复生产。通过合理布局、科技投入、感情沟通,(集团)公司同烟叶基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从源头上解决“中华”原料奠定了基础。
 
    保质:建立烟叶“一生管理”体系和烟叶原料质量体系。
 
    品牌的维护,质量稳定是关键。除了在“中华”烟叶原料供应的渠道上下功夫之外,保障中华原料的质量离不开管理上的强化与创新。从2001年开始,原料供应部除了狠抓烟叶质量体系落实外,还在烟叶产区建立了烟叶“一生管理”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原料供应部从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上形成了烟叶质量控制体系,使烟叶生产、收购、复烤加工、调拨运输、储存养护至使用整个全过程都处在受控范围内。同时,原料供应部还将烟叶质量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业务员身上,要求每个业务员对所采购的烟叶承担全过程的责任,对烟叶的“一生”都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溯使中华烟叶采购的每项工作做到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每个环节做到专人负责、有详细记录、减少了管理漏洞。虽然该制度增加了每个业务员的责任,但同时促使业务员更加积极认真地工作,更好地提升了原料供应部的烟叶管理水平,提高了烟叶使用质量。
 
    立“‘中华’烟叶挑选、加工中心”
 
    为将优质烟叶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使“中华”原料质量能真正受控,(集团)公司从今年开始在安徽华环加工基地率先筹建“中华原料挑选、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将根据“中华”挑叶、初配方打叶复烤及控制“中华”卷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需要,设计专项流程与装置,以充分满足技术要求。该技术将有利于保障“中华”产品的配方及质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原料供应部为了在质量上实行前移管理,增强对烟叶采购、加工等各项环节的就地监控,把烟叶质量存在问题解决在产区,实行了“烟叶外观质量控制办法”,制定了预检、验收、复审三个层次检查制度,使得“中华”原料质量控制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平凡岗位 :责任在肩
 
    为了确保“中华”原料的采购,原料供应部业务员们一年的三分之二时间奔走于烟叶基地。他们与烟叶为伴,同烟农为伍。季平,作为驻福建省烟叶基地的片区经理,已有好多个“国庆”、“中秋”佳节未和家人一起过了。他曾答应女儿一定在中学毕业考试时陪在她身边,然而女儿中考的时候正值基地烟叶调运、加工最紧张的时刻,他回不了家。当得知最心疼自己的爸爸无法按时回家时,女儿满脸的委屈,接到妻子责怪的电话,季平流下了内疚的眼泪。同在福建工作的年轻业务员陈健,在基地工作仅仅两年,通过一年的师傅带教,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烟叶调拨、加工业务,能独挡一面地工作了。
 
    对于原料供应部年轻业务员郭文来讲,烟叶采购工作的特殊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02年大学刚毕业他便一头扎进了“叶”的事业。为了全面掌握烟叶分级技术的精髓,他整天泡在基地和收购站,成堆成堆地挑看把烟,甚至得了慢性肠胃炎。天道酬勤,2007年的全国烟叶分级技能比武中,郭文凭借自己稳定的发挥和娴熟的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集团第一个烟叶分级行业技术能手。
 
    驻河南烟叶基地的区域总负责人郑玉水在基地受灾严重、当地烟叶欠收的情况下,奔波在各个产区,中秋节、国庆节也是在远离上海的河南度过。至今,他已经连续两个半月没有回家与妻子、儿子团聚了。
 
    在华环负责烟叶质量验收工作的肖美豪是个50多岁的有经验的老业务员。从7 月份底福建烟叶到华环,直至明年1月份东北三省烟叶到货,今年他要接收至少1200车、多达60万担的烟叶。每天躬腰检查,时间一长,常常直不起身来,但他却坚持在现场认认真真地把好中华烟叶关。负责华环工作的区域经理李维静充满感情地表示:我们远离组织,就更需要自己爱岗敬业,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企业尽好一份责任,把好“中华”质量的第一关。这也是衡量我们能否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把标尺。
 
    作为原料供应部里年纪最长的人,高志鹏直到退休当天,还在山东执行烟叶收购第三层次的复审检查任务。在笔记本里,他详细记录了自己最后一天工作中的有关数据。“不踏实啊!与其让我歇着,倒不如多做一些踏实的工作!”简单、朴实无华的言语,诠释了他对烟叶工作的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7月份“中华”原料调拨季节开始,截至11月初,原料供应部已经采购调拨完成“中华”优质原料43.94万担,完成全年目标约73.3%。
 
    为了实施烟叶的“一生管理”,原料供应部的业务员们不是专家,却对烟叶从选种育苗、大田管理、采摘烘烤到加工调运都了如指掌。为了能按时保量地提供最优质的烟叶原料,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但是,苦和累,他们都熬过来了,挺过来了。
 
    “中华”腾飞是每个上烟人的梦想,作为梦开始的地方,原料供应部全体员工正不懈努力,以一种坚守的姿态,为中华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插上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