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工业公司如何加快“四个中心”建设

2007-11-13来源:广丰卷烟厂作者:吴冬荣
   随着省级工业公司与所属企业合并重组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行业已有12家工业公司完成了与所属工业企业的重组,初步显现出“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竞争趋势。为进一步发挥重组后的整体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业务流程,近期国家局下发了关于“四个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为工业公司下一步完善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流程指明了方向。
 
  姜成康局长明确指出,工业公司“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抓好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物资采购、生产制造这四个中心的建设”。因此,工业公司要充分认识加强“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职能转变的需要。“四个中心”建设是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新模式,促进企业以市场化导向来运作,立足市场,服务市场,统领各项机制、体系、流程、规范的构建与完善。省中烟公司要实现由管理为主向生产经营实体的转变,能不能尽快转变,能不能转变到位,关键是在公司层面能否加强“四个中心”的建设,发挥“四个中心”有效组织生产经营的职能,把公司办成真正的公司,把工厂办成真正的工厂。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四个中心”集聚了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资源,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是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围绕品牌整合实现技术整合;围绕市场整合实现营销整合;围绕管理整合实现队伍整合,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都需要通过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来实现。
 
  同时也是优化流程的需要。“四个中心”建设是高效、顺畅管理新模式,它能为实现高效顺畅、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提供比较完善的机制保障。“四个中心”涵盖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核心业务,优化流程的重点是优化“四个中心”的业务流程。
 
  根据国家局“四个中心”建设的意见,技术中心核心职能是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其他职能有产品改造与维护,工艺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运用。营销中心核心职能是产品销售、培育品牌、拓展市场,其他职能有工商产销衔接、市场预测、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卷烟的储运与物流管理。生产中心核心职能是统一指挥、调度、组织生产计划的实施,其他职能有产销衔接、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消耗管理、设备管理。采购中心核心职能是统一采购、保障生产,其他职能有供应商管理、物资材料的物流与库存管理、物资材料的价格管理。
 
  工业公司要按照国家局的统一部署,以促进公司职能转变和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协调联系机制、优化流程、整合资源为着力点,切实提高整体科技力、营销力、制造力、采购力。为此,在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要着力提高运行效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调配、机制的完善、信息化建设要为提高效率服务,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
 
  二是坚持持续优化流程的原则。要始终面向市场,强化优化流程的意识和理念。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规范、清晰、完整的流程设计,将职责细化为可具体操作的工作环节和业务流程。“四个中心”之间通过流程接口进行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高效运转。
 
  三是坚持按职能模块设计的原则。与其他综合职能部门比较,“四个中心”是相对专业化的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业务部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化业务导向的组织设计,处理好“四个中心”与综合职能部门及生产点之间的关系,理清纵向关系,明确横向责任,理顺组织职能,优化职能模块,实现有机运转。
 
  四是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在集权有度、分权有序的前提下,界定各中心权责范围,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有效激励,构建适度竞争的内部激励机制。
 
  五是坚持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个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主题方案的设计上,要全面考虑,力求科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既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四个中心”的建设和完善的步伐。
 
  国家局提出建设技术、营销、生产、采购“四个中心”,是省级工业公司转型的一个战略问题,要用全局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全盘谋划;要在稳定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围绕满足和创造需求,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要通过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实现“三个转变”,提高“三个效率”:一是管理职能的转变,实现公司向生产经营实体的转变,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二是资源配置的转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业务流程的转变,优化流程,明确职责,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总之,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处决于工业公司是否按集团化运作的模式,加快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运行方式的调整步伐,缩短管理环节,突出抓好生产、质量、现场、成本费用和安全管理,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努力做到快速响应、柔性生产;处决于是否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计划安排和过程协调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精细化生产为原则,科学合理地定岗定员,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工艺质量,实现产品均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响应市场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