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化工厂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7-09-11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崔少卿
    作为中烟工业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各个生产厂,在剥离了经营职能之后,如何“按照把工厂办成真正工厂的要求,主动适应职能变化,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推进企业转型”,是各生产厂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课题,应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数字化工厂,建立管理数字化、生产低能耗、运转高效率的工作体系,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造数字化工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手段。作为一个生产管理型制造工厂,精细化管理应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打造数字化工厂,推行数字化管理,正是精细化管理的延伸和最高追求,是提升四种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内容就是实现基础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化、决策支持数字化和分析应用数字化。其管理要义就是通过推行数字化管理,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着力追求工作过程的周密和结果的完美,确保纵向执行有力,横向协调默契,思路清晰明确,力求形成既严谨细致又简洁高效的管理特色,最终达到管理标准化、工作程序化、作业精细化。
 
    打造数字化工厂必须努力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
 
    定量管理是数字化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管理方法。通俗地讲,实行定量管理,就是要在工作中尽量摒弃那种粗略简单,似是而非的粗放式的定性管理方式,消除那些“可能、大概、差不多”诸如此类的工作描述,变“无形的管理”为“有形的管理”,尽可能地把定性的指标定量化,把定量的指标标准化。也就是说,每一项工作,能量化的,就要用数据、指标来表示;确实不能量化的,也要尽量用具体的、明确的语言来描述。有了这些量化的基础数据和指标,才能把握工作进度,及时进行定量分析和绩效评价,确保工作质量及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与工厂方针目标相结合。各部门要根据厂里下达的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进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二是坚持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对于各部门岗位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任务完成量、任务质量、完成时间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量化的指标和详细的进度计划。
 
    三是坚持与完善制度相结合。根据工厂职能定位和中烟工业公司新的管理模式的要求,在对现有各项制度进行梳理、评估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理顺管理职责,简化管理层次,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科学,具备可操作性,在提升工作绩效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数字化工厂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打造数字化工厂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简化操作程序,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管理流程再造,有效增强对各个环节的控制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整合工厂计算机网络系统,搭建资源共享、信息集成、智能指挥、高效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统一管理、多点控制”的管理模式,即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信息管理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括信息数据采集及执行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领导决策系统。各系统相对扁平,又上下贯通,管理线条流畅明晰,信息传递和交换准确快捷,对提高生产厂的生产管理能力、促进精细化生产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打造数字化工厂必须加强“五个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立科学系统的生产组织网络体系,切实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围绕推行精益生产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科学、明晰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网络模型,进一步整合各生产要素,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与中烟工业公司营销、技术、物资、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效顺畅生产。
 
    二是进一步健全工艺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工艺保障能力。围绕落实新的卷烟工艺规范,深入研究柔性加工的含义和技术,进一步完善工艺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健全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编制实时控制图和趋势图,强化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
 
    三是建立周密的设备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的计划性和前瞻性。绘出设备维修、维护的控制措施及进度网络图,及时提供设备动态分析报告,强化保养维护、计划预防,不断完善和提高设备性能,确保设备良性运转,为实现均质化生产提供硬件支持。
 
    四是建立起涵盖生产、生活、环境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电、水、气及各种生产资料的管理,形成完备的节约节能体制和机制,切实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安保防范与应急网络体系,切实提高安全保卫能力。绘制危险源及隐患的预测监控网络图、安全防范及事故应急控制网络图,切实增强安保管理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形成强大的安保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并以之为主线,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