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思考

2007-04-07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刘伯新 苏建东
    当前,烟草行业结构调整已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卷烟市场和烟叶市场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山东烟叶面临挑战和机遇,下一步山东烟叶该如何紧紧围绕省局(公司)党组提出的“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的工作思路,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山东烟叶做精、做强、做出特色,使山东烟叶在“两个10多个”中占有更高的比重和更加稳定的地位,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为此,根据省局(公司)党组要求,结合近期掌握和了解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山东各烟区交流、研讨。
 
    一、做精做强烟叶是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需要烟叶产区做精做强烟叶
 
    2003年,国家局进一步把“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作为指导烟草行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制定了在2~3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把全国卷烟工业企业调整至30~50家的战略目标。随着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和品牌数量不断精减压缩。截至去年12月,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143家减少到31家,卷烟牌号由1049个压缩到224个,有8个牌号卷烟产销量超过100万箱。在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指出,烟草行业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行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联合重组、品牌整合以后,卷烟工业企业以市场为龙头,以品牌为纽带,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资产、原料、管理为基础,向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方向演变和发展,更加重视原料问题。多数卷烟工业企业结合品牌风格特点的要求,对全国烟叶产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和烟叶采购,调整原有烟叶市场布局。烟叶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及时调整烟叶生产经营思路,全面分析研究重组后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品牌风格,深入分析烟区的生产实际,找出制约山东烟叶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准山东烟叶的市场潜力和卖点,完善措施,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2.山东烟草的发展需要做精做强烟叶
 
    烟叶是烟草行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也是山东烟草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战略资源。2006年山东烟草商业企业实现利税40.6亿元,其中利润29.8亿元。省局(公司)党组高瞻远瞩,明确了“山东烟草发展要与山东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认可。山东烟草的地位、形象和实力取决于“两烟”的协调发展,保持我省“两烟”大省地位有利于增加整体竞争优势,有利于在“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做精做强山东烟叶是适应国家局“两个10多个”的需要,是提高山东烟草总体竞争实力的需要,也是保持山东“两烟”大省地位的需要,是促进“两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与山东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需要。
 
    3.做精做强山东烟叶面临的现状
 
   (1)生态条件。良好的生态条件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重要基础。山东省地属暖温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较多。年平均气温11℃~14℃,无霜期一般在180~220天,平均气温高于10℃的天数为200~215天,高于10℃积温为3800℃~4500℃,热能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需要。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50mm~950mm,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降雨总体能够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需要,但存在局部降水过于集中、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的问题。尤其是春、秋旱季给烟叶生产造成的威胁最大,降水过于集中的七八月份也会带来大田洪涝灾害,从而降低烟叶质量。全省宜烟耕地1096万亩,烟田丘陵坡地面积占60.7%,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7%,有机质含量小于1.5%的烟田面积占76.4%,烟区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状况都适宜种植烤烟,但普遍存在烟田有机质含量偏低的问题。总体上讲,全省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生态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烟叶生长季节水供应不均衡和土壤养分不均衡问题。
 
   (2)基础设施。完备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有力保障。从全省烟草种植区划研究统计的情况看,全省烟区配套水浇面积占种烟面积的19.22%,80%以上的烟田没有灌溉条件。近两年,通过加大烟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30万亩的基本烟田灌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按照全省规划设计100万亩基本烟田测算,仍然有近半数的种烟地块或即将种烟的地块还没有灌溉条件或者水利设施在干旱季节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灌溉方式以沟灌为主,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不足10%,造成有些烟区缺水、有些烟区用水极为浪费的现状。从烤房情况看,全省可用烤房74086座,基本可以满足烘烤需要,但有接近15.5%的烤房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构不合理、保温升温性能不稳定、通风排湿系统不标准、煤耗量大等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烟站建设远远落后于优质烟叶主产省份。全省有烟站196处,相当一部分烟站承担的面积不足1000亩,烟站整合与提升的力度不够。
 
   (3)创新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技术支撑。全省以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在临沂、潍坊、日照3个烟叶主产区建立了烟草试验站,专门从事烟叶生产技术的引进、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近几年,先后开展了全省烟草种植区划研究、烟草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山东烟叶风格特色研究,并在烟草育苗、平衡施肥、病害防治、甲基溴替代技术、耕作制度、实用机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对完善烟叶生产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品种、肥料、防病、农用机械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4)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有效手段。从去年调查的情况看,全省基层烟站工作人员1931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0人,占2.6%;高中、中专、专科学历1360人,占70.4%;初中以下学历520人,占27%。正式工874人,占45.3%;合同工799人,占41.4%;临时工258人,占13.3%。人员的学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员仍然接近三分之一,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半数以上的人员是合同工或临时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高度重视。
 
   (5)粮烟比价。合理的粮烟比价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强大动力。与全国其他烟叶主产区比较,山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根据对山东省39个县(市、区)4200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推算,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4368.3元,比2005年增加437.8元,同比增长11.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从2005年的抽查情况看,全省平均种烟亩纯收入647元,小麦亩纯收入832元,花生亩纯收入812元,地瓜亩纯收入790元,蔬菜亩纯收入2069元,种烟成本高、用工多、风险大。种烟的相对效益偏低,影响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2006年,烟农种烟效益有了明显增加,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烟比价偏低的问题。目前,从烟农的状况看,多数烟区的烟农队伍以妇女、老年人等为主,烟农的知识水平、质量意识、科技意识较差。合理的粮烟比价、让外出打工的有知识会管理的农民回乡种烟,是下一步烟叶生产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6)销售市场。稳定的销售市场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努力方向。2006年全省签订烟叶购销合同104万担,2007年经各方努力签订133.7万担,实现计划与市场的平衡。其中,省内合同55.5万担,出口备货10万担,两项占总量的48.9%;省外有望进入重点骨干企业、重点骨干品牌的36.7万担,占总量的27.4%;还有23.7%的省外合同是“两个10多个”之外的企业。因此,尽管明年生产的烟叶销售没有问题,但从长远看,及时调整思路,抢抓机遇,认真分析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逐步打入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配方,对促进山东烟叶生产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标志
 
    特色鲜明、质量稳定、持续的供应能力是做精做强山东烟叶的标志。烟叶没有特色,就进入不了重点卷烟品牌的配方;生产烟叶的地区之间、年度之间质量变化大,就无法稳定卷烟配方,从而影响卷烟的质量;没有规模的保证,就不能进入大品牌的配方。
 
   (1)鲜明的特色。山东烟叶的风格特点就是典型中间香型,香气质较好,浓度高,燃烧性好。但近几年,规划布局、品种、施肥等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技术和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影响了烟叶质量的提高,导致烟叶风格特点不够突出,不能很好地满足卷烟工业企业的需要。
 
   (2)质量的稳定。近几年全省大力推广适度规模种植,积极发展烟叶农场,对烟叶质量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烟区土壤条件差异较大,生长季节降雨分布不均,旱涝、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部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年度之间烟叶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烟叶质量稳定性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需下大力气深入研究和解决。
 
   (3)持续的规模。全省2004年收购烟叶78.2万担,2005年收购烟叶73万担,2006年收购烟叶114.9万担。  从近3年的情况看,年度之间变化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烟叶进入重点骨干企业、重点骨干品牌配方的稳定性。在今年基本实现山东烟叶恢复性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高度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烟叶市场,稳步扩大种植规模,才能够实现做精做强的目标。
 
    5.全国烟叶主产区紧紧围绕做精做强烟叶积极探索
 
    为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国家局先后在6个省建立了10个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30家标准化示范县,站在搭建科技、服务、市场三个平台的角度,深入挖掘产区烟叶特色,提高产区科技水平和烟叶质量,满足卷烟工业企业需求。中国烟叶公司还研究制定了《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提出了适度发展南方烟区,稳定巩固黄淮烟区和北方烟区,黄淮烟区遵循“择优布局,重点扶持,稳定总量,平稳发展”原则,烟叶数量掌握在全国总量的10%~14%左右的工作思路。在总量稳定的情况下,全国烟叶主产区紧紧围绕做精做强烟叶做了大量工作。
 
   (1)发挥优势求特色。福建省三明市充分发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优势和烟叶风格特点,提出了典型清香型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两大特色。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特色烟叶的价格政策,提高了烟叶收购和调拨价格,卷烟工业企业也加大了对产区的扶持力度。
 
   (2)夯实基础求发展。河南南阳市公司实施四大工程:集约化育苗工程,土壤改良工程,标准化烤房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云南大理狠抓“四基本和一个制度”,强化“1411+2”工程建设,即:加强基本烟田、基本烟农、基本设施和基本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明确提出1户烟农建立基本烟田4亩,培养科技明白人1人,标准化烤房1座,山区建盖标准化水窑2个,为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3)强化科技求创新。去年下半年以来,云南中烟、湖北中烟、湖北省烟草公司、广西烟草公司先后与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湖北省公司还与河南农业大学进行联合,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培养自己的人才,针对制约产区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化研究。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聘请国内部分卷烟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16名专家担任科技顾问,为遵义烟草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在遵义逐渐形成了以分公司技术中心为龙头,以科技试验示范园为载体,以省烟科所为技术依托,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卷烟工业企业密切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云南大理烟区结合气候、土壤、环境资源、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了代表大理州不同生态类型的7个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改进、集成组装和示范推广,研究解决影响当地烟叶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实现科技成果“研究一批、改进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目的,以点带面,以园促区,带动大理州烤烟生产水平的提高。
 
   (4)培训服务求落实。贵州遵义市构建了以分公司技术中心,以科技园、示范园为主干,以县、乡优质烟示范片为样板,辐射带动大面积烤烟生产的科技推广培训服务网络。河南南阳市公司从全市选择21名技术骨干组成科技服务团,并给每个成员颁发聘用证书,专门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在关键生产环节选择重点乡镇,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现场会,广泛开展对烟农的技术培训。服务团成员还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随时接受烟农咨询,解答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技术服务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培训直接到人。
 
    二、做精做强山东烟叶之浅见
 
    传统农业是一种“三靠”农业,一是“靠天吃饭”,经不起旱涝等天灾的危害。二是“靠地索取”,只种地不养地。三是“靠人畜和工具的简单劳动”,劳动效率很低。现代农业就是要彻底将传统农业的“老三靠”转变到“新三靠”,即:一靠科技,二靠投入,三靠政策。因此,做精做强山东烟叶必须努力采取措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切实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
 
    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对于改善烟区生产条件,解决制约山东烟叶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烟叶发展、烟农增收和烟区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局(公司)《关于启动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的通知》要求,学习借鉴外省和行业外先进经验,结合全省生产实际,建议确立试点示范、全面实施、总结提高的工作思路,实施“123456工程”,即围绕建立烟叶生产生态村这一中心,实现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目标,着力解决烟叶生长季节水供应不均衡、病害影响、突出烟叶特色三个问题,规范开展规划、建设、管护和使用四项工作,建立组织、政策、技术、风险、社会化服务五个保障体系,在生态村实施烟水、烟电、烟路、烟学、烟医、烟保配套联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立烟叶生产专业村,实现烟叶发展和烟农致富的目标。衡量烟叶生产生态村的标准可以初步确定为:烟区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土壤条件为植烟的最适宜区,具有良好的烟叶生产发展潜力;烟叶收入占烟区、烟农总收入的60%以上;4~5年内能够建立1000亩左右的基本烟田,年烟叶种植面积在500亩左右,经济活动以烟叶生产为主;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支持富民工程建设,劳动力充足,烟农积极性高。通过对烟叶生产生态村的建设,实现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目标,
 
   (2)着力解决制约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突出问题。富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农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目前,制约山东烟叶生产的关键因素有两个:生产季节水供应不均衡和病害。制约山东烟叶市场开拓的关键因素有一个,即烟叶特色不鲜明。因此,期望通过富民工程的实施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加强烟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这是实施富民工程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根据《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落实好项目的申报、实施、管护、评估和考核监督,并规范资金使用。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旱能浇,涝能排。二是结合山东气候实际,在烟株旺长期缺水时能够保证浇上2~3次水,确保烟株的正常成熟和烟叶质量的稳定。旺长期缺水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推广多种模式的节水灌溉技术。
    ②多措并举,努力降低病害对山东烟叶生产的影响。解决烟叶生产生态村病害问题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在选择烟叶生产生态村时把远离毒源、两年以上轮作换茬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二是强有力的管理。在烟叶生产生态村组织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采取全面、彻底、综合的防治措施,尤其在消灭蚜虫方面,在烟区300米以内存在蚜虫传播可能的地方全面灭蚜。三是重视科技,发展循环经济。比如:推广使用沼气,将存在传病可能的病残体全部在沼气池内消灭;试验推广秸秆压块代替煤烤烟,将烟秆、玉米秆等秸秆全部压块,在烟叶变黄期代替煤来烤烟;积极引导烟农将桔秆带出烟田,提高烟田卫生,减少病源。
    ③完善技术,挖掘特色。以2005年开展实施的《山东烟草种植区划》研究结果为依据,将烟叶生产生态村建立在最适宜区、适宜区内,在解决病害问题的情况下,加强烟区的水利、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确保烟叶长好、烤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山东烟叶。
 
   (3)开展规划、建设、管护和使用四项工作。富民工程的核心和关注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基础设施,将富民工程真正办成“爱民、惠民、亲民”的民心工程,从程序上讲,需要开展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四个环节的工作。
 
    ①规划是基础。1000个左右的烟叶生产生态村能否达到烟叶发展、烟农增收的目的是体现富民工程成败的关键。建议建立申报制度,明确烟叶生产生态村申报审批程序,严格验收办法。
    ②建设是重点。按照《关于启动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的通知》要求,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
    ③管理是保障。通过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管好、用好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建章立制,明确设施的管护范围、考核细则、保护制度,借鉴“以水养水”的办法,筹集维护资金;进一步创新管护模式,采取股份制、租赁承包制、村规民约等办法,管护好基础设施。
    ④使用是目的。要与项目受益者代表签订使用及维护协议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明确设施的使用规范,确保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4)建立组织、政策、技术、风险、社会化服务五个保障体系
 
    ①组织保障体系。在层层成立富民工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拟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配套的管理规范;烟草公司与村委会之间要签订责权明确的责任书;涉及烟区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水利、农业、财税等问题,与政府部门建立互动机制;制订全面高效的宣传方案,营造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②政策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对富民工程的支持,争取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投入向富民工程适当倾斜;省烟草工商企业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对富民工程的投入;捆绑使用各种资金支持富民工程建设,提高烟农的积极性。
    ③技术保障体系。以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充分发挥3个烟草试验站的作用,针对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化研究,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通过专家传帮带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
    ④风险保障体系。建立风险保障体系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烟农的后顾之忧,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自然灾害的烟田保险,降低灾害损失,保护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⑤社会化服务体系。研制、引进和推广中、小型农用机械,提高烟叶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提高烟叶生产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在烟叶生产生态村实施烟水、烟电、烟路、烟学、烟医、烟保配套联动,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主导,规模稳定、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山东烟叶生产格局,把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深入开展“创新年”活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山东烟叶的市场竞争能力,一靠技术,二靠科技,三靠创新。目前,制约山东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研究不够,没有针对制约山东烟叶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落实不好,有些好的技术由于重视不够、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真正变成烟农的自觉行动。因此,围绕“创新年”活动的开展,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完善一个体系,培养一支队伍,突破一批技术。
 
   (1)营造一种氛围。通过宣传和培训,落实《山东烟草“十一五”科技规划纲要》,在全省烟草系统树立重视科技、落实科技的良好氛围。
 
   (2)完善一个体系。建立以技术研究为基础,以技术推广为纽带,以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为特征,以人才培养使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坚持走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探索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有机结合的开发路线。按照突出科技、优化机制、完善功能、带动农户、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建立新型、高效、通畅的烟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3)培养一支队伍。进一步完善烟叶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竞争机制,建立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优秀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行业内外从事烟草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优秀人才参与全省烟区建设。二是充实生产技术队伍,注重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一支烟叶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队伍。通过政产学研的联合,尤其是技术依托单位专家的传帮带,提高烟叶产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重视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烟专业户和技术能手,逐步培养一支能够将科研开发与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下去的技术队伍,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人才基础。
 
   (4)突破一批技术。紧紧围绕生产搞科研,围绕制约烟叶生产的技术难点进行立项攻关,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结合富民工程的实施和发展烟叶农场的需要,重点在烟叶特色分析、土壤改良、合理密植、病害防治、新型肥料、节水灌溉、烟叶生产实用机械、烟叶采摘与烘烤设施、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力争解决一些制约山东烟叶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3.完善农场机制建设,探索烟叶稳定发展之路
 
    烟叶农场是山东烟叶生产非常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部分产区农场面积接近种植面积的一半,烟叶农场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山东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制约烟叶农场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规模大,用工多,投入大,管理粗放。二是受自然灾害、病害等因素的影响,烟叶农场存在一定的种烟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场机制建设,提高农场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规范农场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农场建设逐步达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要学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经验,在烟叶农场管理上加强四个机制建设:
 
   (1)建立生产管理机制。将农场建设与烟叶生产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尽量选择生态条件好、灾害风险低的地块。同时,加强农场的水利、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加大先进实用机械的研制与推广,这是提高烟叶农场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需要下大力气抓好。全省在农机推广方面,确立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指导思想,随着农机的示范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加强与全省农机方面的配合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以在育苗、烘烤及植保等方面,实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让烟农分别从事专业化育苗、专业化种植,解决烟叶种植分散、技术推广困难、效益低下不稳、种植风险大的问题。通过开展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降低烟农劳动强度,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技术到位率,把农场主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环节解放出来,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2)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加强基础,完善技术,强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种烟风险;另一方面,创新组织管理模式,采取集资、建立农场合作组织等形式,并采取投保、建立农场风险贮备金制度等形式,努力降低受灾农场的种烟风险。
 
   (3)建立规范的产购机制。一方面,农场生产烟叶数量多,加工费工费时。另一方面,农场在交售烟叶时为获取更大的利益,也容易出现掺杂使假、与收购人员争级争价现象。研究烟叶农场散烟交售、规范收购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4)建立多方互动机制。农场主是农场建设的主体,农场的烟叶生产不仅仅是农场主一个人的事,需要创新农场建设模式,需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烟农合作组织的积极性。烟草部门需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沟通信息,及时帮助解决农场烟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场效益。要逐步吸引社会能人办农场,多种形式培养农场主和种烟大户,烟草职工集中精力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使烟叶农场成为山东烟叶生产的亮点。
 
    4.强化基础,促进烟叶生产良性发展
 
   (1)加强基层烟站建设。按照“规划整合、功能定位、理清流程、完善管理、创新收购”的基层烟站建设思路,科学规划,加大整合力度,稳步推进标准化烟站建设。一是搞好规划,加快整合力度,加强重点烟站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二是充分发挥烟站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场所优势,把烟站建成烟叶收购站、技术推广站、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站和物资供应站,根据烟站整合后的实际需要,对收购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真正把烟站建设成为烟叶生产的指挥中心、收购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努力使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户。三是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四是烟站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与烟叶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思想素质、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与收购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五是认真贯彻国家局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广泛开展技能鉴定工作。
 
   (2)推广社会化服务。本着生产服务社会化、烟叶技术简单化、烟农劳作轻松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开辟社会化服务项目,在烤烟生产大的环节,如育苗、防病、机耕、烘烤等方面探索机械化操作、专业化分工的路子,逐步实现起垄、施肥、植保、采摘、烘烤、分级、运输等专业化分工;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深入研究和开发烟叶生产实用机械,如起垄、施肥、植保、剪叶、采摘、绑烟用烟夹等,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完善生产组织形式。筹备成立烟农协会,探索建立烟叶生产专业化合作社。烟农协会、烟叶专业化合作社,既密切联系烟农,又可达到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实现烟农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达到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5.以“两个10多个”为目标,积极开拓烟叶市场
 
    目前山东烟叶市场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稳定进入骨干品牌配方的企业,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浙江中烟、山东中烟为代表。二是对山东烟叶有需求潜力、尚待进一步开拓的企业。主要以云南中烟、广东中烟、江苏中烟为代表。三是有一定市场需求,但所在地是烟叶产区、潜力相对较小的卷烟工业企业,以湖北中烟、湖南中烟为代表,打开市场的难度较大。四是重点卷烟工业企业以外的中小烟厂,目前还占全省烟叶23.7%的比例,这些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应逐步减少对他们的烟叶供应量。对上述四种情况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理顺烟叶经营的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开拓烟叶市场。
 
    烟叶产区和卷烟工业企业是“鱼水”、“伙伴”关系,针对“两个10多”的要求,需要烟叶产区进一步端正经营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以“基地生产销售为主、定点供应为辅、积极扩大出口”的烟叶营销格局。同时,要立足于适应和满足中式卷烟发展的需要,既要关注卷烟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又要研究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质量要求的变化规律,明确目标,确定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工商互信、烟农互动、互利共赢的烟叶生产经营新路子,努力使山东烟叶在大企业、大品牌和“两个10多个”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促进山东烟叶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