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烟叶生产发展特写

2006-07-05来源:东方烟草报社 作者:王洪涛 唐专明
密集烤房
 
      永州古称零陵,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这里山川奇秀,风光迷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从长安来到这里,只见涧水清澈寒洌,游鱼潇洒自由,秀木参差,泉石奇伟怪特,美景如画,令遍阅山川奇秀的柳宗元也不禁感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感叹之余,柳宗元挥毫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成为千古名篇,也使永州这块湘南宝地得以名扬天下。
 
      时光荏苒。如今,在湘南这块以潇湘美景闻名遐迩的地方,永烟人秉持着“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崇高信念,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用勤劳智慧和奉献敬业精神谱写着现代烟叶生产的新篇章。
 
天造地设话永烟
 
      大自然不仅赋予了永州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也为永州现代烤烟生产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
 
      永州地处北纬24°39′~26°51′、东经111°06′~112°21′之间,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永州当地的无霜期为286~311天,年平均气温17.6℃~18.6℃,10℃以上的活动积温5530℃~5860℃,10℃以上的作物生长期250~258天,5~7月日温大于20℃的有78~84天,后期高温有利于烟叶成熟与烘烤。年均降雨量1377.3毫米,在烤烟旺长期的4~6月为雨季,降雨量635毫米,占全年的46.1%,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在烤烟成熟期的7~9月降雨量324.4毫米,占全年的23.6%,有利于烤烟落黄成熟。年均日照时数为136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烤烟大田生长期的3~7月日照时数705~762小时,日照率在40%以上,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
 
      永州南北长245公里,东西长144公里,土地总面积3355.08万亩,管辖九县二区,拥有人口570万。总耕地面积516万亩,其中水田393万亩、旱土123万亩。主产区耕地面积163.2万亩,土壤类型多样,以黄壤和红壤土为主,大部分土壤的pH值为5.5~7.0,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氮、磷、钾肥的比例协调,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特别是硒在永州部分烟区含量较高。地形的基本特征是“三山围夹两盆地”。南部为营道盆地,包括宁远、新田、蓝山、江华、江永、道县6个县,地势低平开阔,耕地平整成片,土层深厚,质地较好,有“南洞庭平原”和“天然大棚”之称,是烤烟生产的“黄金走廊”;东安县地处零祁盆地边缘,其山间盆地自然生态条件优良,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丰富,气候特征类似于营道盆地,也属“天然大棚”范畴,是烤烟生产适宜区域。
 
      永州烟叶种植有40多年的历史,烟农种植技术成熟,烟叶生产基础比较扎实。永州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南六县把烤烟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主攻方向,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财政来源。同时,经过改制,原零陵烟叶复烤厂改为永州天顺有限责任公司,配备了年吞吐量3万余吨的打叶复烤加工线,为广大客户提供就地加工条件和优质加工服务。
 
“九嶷金叶”塑品牌
 
      为顺应行业“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满足打造中式卷烟的需求,永州人在做优做强做大永州烟叶、走可持续发展这条道路上不断奋进。
 
      在总结1993年、1997年两次烟叶生产的教训后,永烟人在2000年果断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九嶷金叶’品牌”工程的目标。永烟人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首先从科技入手不断加大科技兴烟的工作力度,开展了常规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筛选出较有潜力的株系30余个,改变了当地烟叶种植品种单一的现状;开展了漂浮育苗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发出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再生力强的基质和专用肥料,并摸索出从播种、剪叶到栽培等完整的配套技术,这项技术还荣获了2003年度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了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逐步完善了平衡施肥整套技术,2003年以来永州被选为全国烟叶生产示范点;开展了烟叶中大分子物质降解规律及化学调控技术的课题研究,初步摸清了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规律及促进降解的烟叶烘烤技术;开展了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与推广,建立了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宁远观测站和江华辅助站,并承担了国家局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2003年,永州被列为全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点;开展了“病毒病有效控制技术”、“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黑胫病、青枯病持续控制技术”等课题的研究;主持了“烟青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组建及其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研究”;参与了国家局烟草病虫防治药剂筛选等。通过技术上的研究应用,提高了永州烤烟生产的整体水平,构建起了永州“九嶷金叶”的质量平台,奠定了永州烤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过5年的努力,2004年5月,“九嶷金叶”标准化体系发布,在永州全市运行。
 
      具有永州特色的“九嶷金叶”深受国内各大烟厂的欢迎,江永、江华拥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烟叶香气量足、香气质好,被长沙卷烟厂全部包揽;宁远、新田、蓝山、道县的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烟叶光泽亮,内含物丰富,烟碱适中,均匀性好,得到了颐中集团、将军集团,及上海、广东等地卷烟工业企业的好评。烟叶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永州地区连续4年实现了烟叶“零库存”。
 
烟基建设赢民心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永州烟草人的不懈努力,永州的烤烟产业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永州也面临着烟叶基础设施落后的严峻形势:一是落后的水利设施与烤烟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能达到基本烟田水、路标准的只占17.1%。烤烟生产前期为雨季,烟田积水,造成洪涝灾害,后期多属旱季,灌溉困难,影响上部叶的正常成熟和下季作物的栽培。二是烤房、标准化烟站现状与烤烟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到2008年,需要新(改)建12045座以上密集烤房、46座标准化烟站,才能满足30万亩烤烟烘烤与收购的需要。
 
      永烟人深知,要发展,必须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按照“基地化布局、协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设一流基地,稳步提高烟农收入、财政税收和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烤烟产业素质,整体推进全市烤烟产业层级上升,确保全市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5年,永州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国家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规范建设,业主自愿、合同管理,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建管并重、长久运行”的建设原则,优先建设烟农种烟积极性高、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区域;优先建设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烟区;优先解决近年来遭受洪涝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的烟区;优先完善水利设施有一定基础,农民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积极,投资不大但见效快的烟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永州加大扶持政策力度,整合部门资金。由政府牵头,协调部门关系,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新增土地开发,农业部门的国土治理、节水灌溉、多种经营,水利部门的病险水库治理、节水灌溉、灌区渠道等项目资金向烟区重点倾斜。扶贫、移民、交通等部门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农业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的资金也要向烟区倾斜;各县政府从烟叶税中提取15%投入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县、市两级烟草部门按上、中等烟叶每担30元的标准从调拨价中提取配套建设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局和省局的支持;积极争取厂县联办基地,加大对基本烟田建设的投入;税务、建设、规划、设计等部门从大局出发,尽量减免各种税费;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鼓励烟农积极参与烟田建设。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应由烟农承担的基础设施自筹部分,可通过“以工代赈”或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到位。
 
      永州2005年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多元,其中烟水烟路配套资金8449.21万元,开挖土石方84.68万立方米,修建水窖100个、水池(窖)9个、塘坝90处、排管站8座,开挖沟渠828千米;烤房资金投入2616万元,修建密集烤房1308座。所有工程全部通过国家局和湖南省局(公司)的验收。
 
      今年,他们计划再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亿多元,其中烟水工程配套投资2亿多元,修建塘坝260个,容量6448.2立方米;修建水池(窖)989处,总容量1.4万余立方米;修建沟渠1267条,总长度1371.4千米。修建田间机耕道631千米。密集烤房投资4053万元,新建密集烤房2120座,烟叶收购站建设投资2000万元,新建烟叶收购站8座,建成高标准的基本烟田10万亩。
 
      永州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市场细化和目标定位,把最好的产区优先安排给大的企业,并在水利设施、烤房设施、技术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配套,满足目标客户的要求,实现客户满意。
 
科技研发结硕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烟叶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与否决定着烟叶发展的可持续与否,因此,保护性耕作栽培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永州除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烟稻轮作等技术措施外,今年又以稻草还田、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研究与推广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为促进稻草还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永州烟科所、烟草学会与技术依托单位成立了课题组,一边示范一边推广,并在生产投入上采取鼓励措施,按照全市统一投入标准的规定,对稻草覆盖的烟田给予每亩40元的补贴。
 
      经过3年的稻草还田技术示范推广,土壤结构得到持续改良,土壤容重可降低14.6%,总空隙度可提高21.9%。改良了中后期烟田小气候,虽然稻草覆盖在烟叶生长前期保温效果不如地膜覆盖,但在中后期对高温及干旱有明显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根系生长,促进根量增多、根系下扎增深,根系活力提高了15%~20%。延长烤烟成熟期4~8日;有效促进上部叶开片,每株叶数可增加1.1片,上部叶面积增幅可达4.1%;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改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田间杂草和白色污染对烟田的影响。
 
      近几年来,永州还将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作为烟叶生产、调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来推广。为烟叶生产健康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种子繁育由永州烟草良种繁育基地负责, 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永州基地负责包衣种子及催芽包衣种子加工。永州良种繁育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经国家局认可的烟草种子繁育基地,已有20多年繁育良种的历史,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繁种田70亩。基地繁种田排灌自如,天然隔离条件好,周围10公里范围内无烟草种植,各种设施及检测设备齐全。近年来,永州基地管理不断进步,种子质量不断提高,按照湖南省局计划的种植面积、供种数量进行繁种,满足全省烤烟用种的需要。
 
      中南农业试验站永州基地拥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20余名,同时拥有价值5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150余台,高标准试验田、病圃等18公顷。中南农业试验站永州基地建所18年来,共完成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编写出版专著3本。基地还负责漂浮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并承担着湖南全省漂浮育苗种子加工与供应任务。
 
基层烟站写春秋
 
      永州现有烟站47个,这些烟站大多是经过逐年调整、淘汰后剩下来的,原有的烟站远远不止这个数量。例如新田县烟草公司,在烟叶生产收购量比较大的时期,除了现有的11个烟站外,还有冷水井等9个烟站。当时,是以乡设站的,都建有一定的收购设施和职工住房,或者是购买供销社、粮站进行了改扩建,其他县级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永州全市系统烟叶生产经营曾一度陷入了困境,亏损额达4亿多元。从此以后,基层烟站的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只进行了部分维修改造,全市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标准化烟站。
 
      为了改变基层烟站收购场地狭小、收购设施陈旧简陋、功能残缺不全的状况,今年永州决定在宁远、新田、蓝山、道县、江永等建设8个标准化烟站。目前,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已经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可以投入今年的烟叶收购。
 
      永州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处,历史上烟叶收购市场比较混乱。为了解决烟叶收购环节上的这个难题,自2001年,永州就开始探索预约预检式收购模式,先后在江华、新田、江永、宁远等县示范推广。今年永州把入户预检预约收购管理模式作为规范烟叶生产经营的重心工作。从思想上将入户预检预约收购摆到提高收购质量、进度和烟草“三农”的高度来重视,提升到精准完成收购计划的关键措施来抓,统一思想,精心准备,全面推进。今年5月初,永州市又召开了入户预检预约收购动员会,并详细安排部署了制度、方案、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永州烟叶生产采用入户预检预约收购,其模式工作流程为:宣传入户预检预约收购模式(达到烟农家喻户晓)——指导科学烘烤(提高烘烤质量)——指导分级扎把(提高分级扎把质量)——上户预检(确保成捆纯度)——上户预约(有效组织收购)——带队交售烟叶(有效协调矛盾)——总结回顾(改正工作方法)。信息流程:向上信息传递流为“预检预约员——烟站统计员——经理部统计员——经理部经理——烟叶主管领导——主要领导”;向下信息反馈流(检查考核信息)为“督查组——烟站站长——预检预约员”。
 
      入户预检预约收购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将大部分收购工作前移到烟农家里,从烟叶的成熟采摘、分级扎把、烘烤到收购,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个性化的全程指导和监督,提高了烟叶质量;通过预约,有效地组织收购,真正把服务送到烟农的家里,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消除了双方在传统的收购模式中矛盾容易集中激化的隐患,减轻了收购压力,加快了收购进度。另外,烟叶生产部门可以准确掌握情况,便于烟叶经常性的管理;同时,系统完善的入户预检预约收购模式,还彻底根治了永州区域边界线长、难于管理的难题,烟叶收购走上规范化道路。
 
稳定烟农作后盾
 
      永州是典型的农业市,57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500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永州现有烟农3.8万户,烟农队伍年龄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学历集中在初、高中之间。
 
      行业稳,烟叶是基础;烟叶稳,烟农是首要。永州坚持把稳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措施,抓好烟农队伍建设。一是在选择种植区域及种烟户时,逐渐向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烟农转移。在调整布局时不仅要考虑规划区内劳动力状况,包括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素质以及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等。二是着重培育和稳定一批10~20亩的种植专业户,走适度规模生产之路。三是建立和完善技术培训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地向烟农灌输烤烟生产新技术,提高烟农素质。四是认真落实合同种植、扶持政策和技术服务。
 
      据统计,目前永州全市有专业化育苗户3242户。诸项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育苗技术落实到位,健壮烟苗培育率提高。2005年成苗率为97.4%,壮苗、较壮苗达95.7%;今年成苗率达97.79%,壮苗、较壮苗达96.14%;烟农育苗成本大幅度降低;烟农种烟更轻松、更简单。广大烟农从繁杂的育苗劳动和技术管理中解放出来;生产的可控性不断增强。
 
      另外,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推广,改善了烟叶生产、烘烤的综合因素,极大地促进了“九嶷金叶”品牌的发展。
 
   精细管理提水平
 
      为提高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永州将今年确定为烟叶生产管理规范年,强力推出系列规范管理措施,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烟叶的安全供给,确保烤烟产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投入、科技、规范种植等方面不断探索管理创新,把“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管理的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市场的竞争实力。
 
      永州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烟叶生产投入模式和标准,实行产前承诺,产后兑现,改暗补为明补,统一收取烟农生产成本费,根据烟农需要将烟苗、肥料、农药、地膜、抑芽药剂等“套餐”及时供应。统一生产投入标准和模式,有利于生产技术方案的落实,确保生产投入的足额到位,有效杜绝了烟草禁用物资使用,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有利于规范烟叶生产管理,稳定发展烟叶生产,减少了企业经营风险。
 
      永州从2000年开始探索烟叶户籍化管理模式,5年来,建立了系统化的烟农户籍化档案3.8万份,完善细化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户籍化管理,规范了合同签订与管理,达到了计划种植、规范经营的目的,同时也监控了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技术措施的到位率。
 
      规范种植方面,永州坚持通过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规范签订与管理,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切实维护了烟农的利益,稳定了收购秩序,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烟农遵约守信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为“准种制”生产模式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永烟人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抓好技术队伍建设。一是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实行聘任制,优化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二是改革激励机制,对技术推广人员,尤其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从分配制度、奖励办法等方面倾斜,留得住人才;三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送有一定基础、上进心和责任心强的年轻员工继续深造,提升队伍素质,保持技术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了以烟科所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以烟叶公司为核心的技术推广和以烟农为主体的技术实施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推动了永州烟叶科技的进步,确保了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目前,永州全市技术研究与推广队伍1256人,其中本科生45人、大专生156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26人,这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技术推广队伍,被当地政府和烟农亲切地赞誉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科学规划保持续
 
      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2002年,永州烟叶生产的决策者调整发展思路,政府、企业、烟农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利益格局,烤烟产业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实力雄厚的知名烟厂纷纷来永州落户,建设高标准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烤烟正在逐步成为永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地烟农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2005年,永州根据国家烟草局、湖南省局的安排,分别组织烟草、农业开发、国土、水利等部门的精干力量成立规划编制专门小组,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主产区进行了全面的实地勘察,共采集200多万个可靠的基础数据,编制了永州烟叶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整个规划贯穿着“科学性、实用性、效益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原则。
 
      在科学规划谋发展的道路上,永州烟叶工作始终秉承“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指导方针,通过烟叶产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