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收购引起的思考

2006-06-01来源:烟草在线作者:沈少君
      一年一度的烟叶收购工作已经开始,烟叶收购作为烟叶生产最后一个环节,涉及到多方利益,是商业企业产生利润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到规范、高效、公平、公正,摒弃不足、完善管理、服务烟农,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烟叶收购涉及面广,笔者结合下乡蹲点的亲身经历谈几点认识,以求抛砖引玉、为完善管理添砖加瓦。
 
  关于合同产量问题。现行烟叶收购软件设定合同产量每亩200斤,允许上浮30%,此线(标准)是否定的太低、不切合实际,按现在生产技术水平,亩产完全可以达到280~300斤甚至更高,产量过低势必影响经济效益,烟农会觉得种烟经济效益不明显,投产比不划算。基准定的太低还会滋生不少弊端:1、合同形同虚设,掺合水分多,给合同管理带来不利。许多农户为完成售烟,纷纷采取少种多订的办法,如种3亩订4亩或5亩,种30亩订50亩等。2、给烟贩子造成有机可趁空间。农户只要完成合同数量,可以把超出部分卖给烟贩子,必将滋生贩烟买烟卖烟不良风气。3、对于肥料管理不利。农户通过少种多订的办法获取更多的肥料资励或补助,多出来的肥料既可以用来作其它作物的肥料,也可以全部用作烟肥,造成肥料的多施、滥施,影响烟叶内在品质。4、对于扩大种植、提高种烟积极性不利。订2亩面积,农户只要种1.5亩就够了,片面追求产量经济指标;要是提高合同数量基准,订2亩的量,便会(只有)想方设法种足多种来完成。5、给收购工作造成许多不便。超合同部分往往要寄在别人的户头才能出售,使收购效率大打折扣。
 
  关于收购办法的探讨。“全等级收购”、“二次预检”对于提高收购速度、完善收购制度起到一定的作用。“按部位分三次收购”办法值得一试,所谓“按部位分三次收购”是指收购时安排农户按照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顺序分好等级三次全部交售完成。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收购工作、减轻烟技员工作量,还可以分清等级,提高等级合格率,必将大大促进收购进度。对于安排收购未能收购或不配合收购的农户可让其推迟至下一轮收购。“编码收购”是介于全封闭收购和半封闭收购的一种收购模式,这种收购模式评级人员不能与烟农见面,在收购时只认烟叶不认人,有效地避免了人情烟、关系烟;同时,也为评级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收购环境,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烟农可以从观察窗观看自己烟叶的评级情况。应该说编码式收购是目前烟叶收购的一个较好收购模式,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可做到相对公平、公正。
 
  关于收购预检袋的管理。现行管理办法是由烟草公司负责购买,各站点烟技员负责保管,谁丢失谁赔偿一年一次性的办法。这种管理办法由于是公家的东西,农户不珍惜,收购中丢失、破损现象很严重,有的站点收购未结束,预检袋已经丢失、破损所剩无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进一些预检袋,优惠卖给烟农,让农户自己负责保管,农户也可以几户合起来买,轮流使用。这样丢失、破损必将大大减少,并且来年还可以继续使用,降低成本。
 
  关于零星散户的合同管理。对于零散的、种植面积较小的(种植面积小于3亩的)农户,可以几户合起来签定一个大合同。这样既可以减轻烟技员工作量(找到其中一户便可让其通知其他户),又可以让他们相互制约,如必须合起来完成合同才能享受肥料补贴;防止其中有人卖桶烟给烟贩子等等。通过签定大合同还可以让他们享受大户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大户补贴,肥料优先供应,优先安排收购等。另外,大户管理对于规模化种植、规范化栽培、集中管理等方面也不大有裨益。
 
  关于产前产后扶持。生产扶持是减少烟农种烟成本,保护烟农种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产前扶持在发动烟农种烟、缓解烟农种烟资金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遇到烟叶市场紧俏年份(比如今年),烟农一直持观望态度迟迟不交售烟叶,甚至把烟叶卖给烟贩子贪图小利,给烟草部分收购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和不便,建议今后产前扶持改为产后兑现,确保种植合同法律效应,加大对烟农诚信等级管理力度,一方面烟草部门给烟农提供资金、技术、生产物资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烟农要切实履行合同,根据收购进度安排把烟叶交售给烟草公司。用产后扶持来约束烟农,自觉履行合同,维护合同严肃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