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看江西 :打造南方优质烟重点潜力产区

2006-01-09来源:中国烟草信息网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滋养着江西人,也孕育了灿烂的赣江文化。江西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巩固扩大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迈出了第一步……
 
  江西烟区处于我国东南优质烟叶产地的中心地带,具有发展烟叶生产的优越条件。江西烟叶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加快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江西烟草人在发展烟叶生产时一直秉承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着力将江西烟区打造成南方优质烟重点潜力产区。
 
  特色开路 创赣南品牌
 
  江西全省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烤烟生产适宜区,特别是赣州和抚州、吉安两市部分地区的赣南烟区,多为丘陵、低山,森林覆盖率较高,宜烟面积广阔,具有发展烤烟生产的巨大潜力。赣南烟叶由于配伍性好、质量较优,已经成功进入国内部分优质卷烟品牌配方,许多卷烟工业企业出于品牌扩张的需要,也把目光投向赣南烟区。不少国内知名专家指出:赣南烟区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国优质烟叶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江西烟草人没有迟疑,他们敏锐地认识到,江西烟叶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紧紧依靠、充分发挥区域性质量特色,从特色上做文章,并且果断提出按照“生态条件是否适宜、烟叶质量是否优良、工业企业是否认同、社会经济基础是否允许”的原则选择最适宜产区,坚定不移地扶优扶强,着力打造赣南烟叶品牌。
 
  站在科技前沿
 
  创赣南烟叶品牌,就是要依据江西的地域特点、生产特点及烟厂的需求,生产具有江西特色的优质烟叶。近年来,江西烟草始终站在科技兴烟的前沿,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措施,全面普及推广业已成熟的技术,坚持以开发根系为基础,以平衡施肥为重点,通过改善田间小气候、合理调控烟田水分、适时打顶、合理留叶等综合配套技术,促进田间优质烟长势长相形成,并通过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最终体现烟叶质量,大力推广“四项技术一项开发”,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留叶数不够、烟碱含量偏高、种烟效益低等问题,烟叶可用性明显增强,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显著提高。
 
  漂浮育苗,促进烟苗早生。 江西烟草采用漂浮育苗技术已有5年时间,实践证明,漂浮育苗是解决烟叶早花、增加有效叶数,提高大田整齐度,缩小部位间质量差距,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今后,江西烟草将参照《江西烟草漂浮育苗技术规范》,更加注重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将育苗场所选择在避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育苗棚内温度,以利于烟苗生长;准确把握第一次剪叶的时间和高度,做到边剪叶边练苗,培育适龄高茎壮苗;精细整地、合理分层施肥、正确盖膜、适时早栽并深栽烟苗,使大部分主茎栽入土中并与土壤紧密接触,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条件;栽后及时以浓度不高于1%的硝酸钾水溶液作定根水浇施,以促进烟苗及早成活。
 
  改良土壤,保证烟株生长。 通过大力推广冬前早耕深翻、施用“作白水”(石灰或白云石粉+稻草还田)等改土培肥技术,使烟区的土壤结构大为改善,土地生产潜能提高。此外,精细整地、高标准起垄等措施的实施,也为烟叶根系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平衡施肥,改善营养条件。江西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对烟叶必须针对性地平衡施肥,做到氮、磷、钾和其他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平衡施肥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促进了烟株的茁壮成长。
 
  田间管理,促进烟叶生长。科学的田间管理对烟叶长势及烟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持地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江西烟草采取团棵前后揭膜中耕大培土,培育发达的不定根,确保烟株后期健康生长;旺长初期至现蕾前适时揭膜,改善垄体土壤状况,以利于烟叶根系生长,达到以根养叶的目的,促进叶片发育和成熟;坚持见花抹顶,根据长势单株留叶18~22片;全面推广化学抑芽技术,减轻人工抹芽的劳动强度,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烟叶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都不同,加强烟田水分管理作用很大。江西烟草的做法是:烟叶生根期以排水为主,旺长期排灌结合,成熟期以灌水为主,确保土壤水分适宜,促进烟叶正常成熟落黄。
 
  成熟采收,推行带秆烘烤。 2004年,江西制订了采收烘烤攻坚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烟叶采收标准得到落实,明显改善了烟叶质量。在顶叶采收方面,推行顶部4~6片叶带秆采收烘烤技术,有效提高了顶叶烤后质量,烟叶色泽明显改善,柔软性更强,部分烟叶可在中部叶组定级,从而适当降低上部烟叶比例。
 
  科学烘烤,规范烘烤工艺。 烘烤是体现烟叶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通过采收烘烤攻坚计划的实施,江西烟叶质量虽有所提高,但烘烤技术落实并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烤后烟叶成熟度不够,香气不突出,色度不浓,影响田间鲜烟叶应有质量。为提高烟叶质量,江西烟草首先加大力度按标准建造热风循环烤房,条件适宜的地方则加快密集型烤房的使用步伐。近年来,江西省烟科所在热风循环小烤房的基础上,模拟人工操作方式,研制出了烟叶烘烤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2003~2004年在部分产烟县热风循环烤房和省内外密集型烤房内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比较准确地控制烤房内的温湿度,提高烘烤质量,大幅度降低烘烤用工。此外,通过规范落实各项烘烤工艺,烤后烟叶香气质损失大为减少,并得到了净化。
 
  技术队伍攻坚战
 
  科技兴烟的口号喊得再响,最终的落实也要靠广大烟技员和烟农。可以说,烟技员队伍是烟叶生产收购的中坚力量,加强烟技员队伍建设是发展烟叶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江西烟草现有从事烟叶生产的烟技员503人,已建立了125个烟站,烟区每200~300亩配备一名专职烟技员,基本形成了遍及所有种烟行政村并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网络,把烟叶生产的信息与技术及时传递给千家万户。
 
  为加强烟技员队伍建设,江西省烟草公司制订下发了《江西省烟技员管理办法》,明确了烟技员的职责,并采取烟技员基本工资与工作考核挂钩、效益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的办法,实行技术级别工资,拉开收入档次,同时在烟技员队伍中推行末位淘汰制度,增强烟技员的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对烟技员的培训工作,江西烟草已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在烟叶生产季节、烘烤和收购前,都要组织烟技员进行培训。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还要组织生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烟农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做到“季节未到抓培训,季节到了抓现场,现场过后抓落实,落实以后比质量”。2004年采收烘烤攻坚计划能够顺利实行,烟技员功不可没。在江西省烟草公司组织的秘密检查中,许多烟技员的工作颇受烟农好评。可以说,这既是一场技术攻坚战,也是烟技员自身的一场攻坚战。如今,新的攻坚战又拉开了帷幕,烟技员将再次出现在田间地头,为提高江西烟叶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爱烟农 革新生产方式
 
  在打造赣南烟叶品牌的过程中,针对江西农村现状,江西烟草人集思广益,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高、种烟劳动力不足、烟农素质和种植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和烤烟生产周期长、技术复杂、费时费工的实际,江西烟草积极推行烤烟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提供社会化、商品化服务,并在商品化育苗、机械化整地、专业化烘烤、社会化植保等方面积极组织试点,逐步推广,让烟农简单种烟、轻松种烟。针对种烟风险大、农民种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江西省着力探索烟农种烟风险保障机制,采取烟草部门、地方政府、烟农各拿一点的方式,筹集烟叶风险保障资金,用于受灾烟农的损失补贴,解除烟农的后顾之忧。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立足江西烟叶生产实际,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烟农欢迎。
 
  规模种植 增发展后劲
 
  打造赣南烟叶品牌给江西烟叶发展带来了一个契机:江西烟叶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如何在提高烟叶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使江西烟叶更多调往大企业,运用于大品牌,已成为江西烟叶生产面临的又一难题。
 
  目前,江西烟叶生产规模仅有1.75万吨左右,却分布在16个县,布局之分散可见一斑。布局分散、单位规模小已经直接影响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步伐。江西省委副书记傅克诚在巴西考察烟叶生产时,曾无限感慨地说:“我对烟叶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江西不能生产出数量更多的优质烟叶,不能把规模做得更大些呢?”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江西省制订了5年规模目标:2005年全省种植16万亩,收购2万吨;2006年种植20万亩,收购2.5万吨;2007年发展到3万吨;2010年前后,总体规模达到4万吨左右。江西烟草人正用实际行动朝这个目标迈进……
 
  以烟叶壮大烟叶
 
  确保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夯实烟叶生产基础。基础稳了,才谈得上把“蛋糕”做大。江西提出“以烟叶养烟叶、以烟叶壮大烟叶”的思路,积极发动各方,加大生产投入,夯实烟叶生产基础。
 
  首先,烟草公司积极引导烟农通过增加投入来提高种烟效益。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也是投入的主体,因此,积极发动烟农树立多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意识,是解决烟叶生产投入的关键,也是确保人力、物力投入到位的根本保证。在这方面,他们扶持发展有劳力、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户种烟,杜绝农民不切实际盲目种烟。其次,省、市烟草公司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投入。其中产烟市烟草公司投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资补贴、烟技员队伍工资、收购费用和培训费用以及其他生产扶持费用,省烟草公司安排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加强重点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两个方面。再次,积极发动各烟厂增加对烟叶生产的投入。最后,发动各产区政府从扶持支柱产业的高度出发加大投入。发展烟叶生产既是烟草行业的大事,也是地方经济建设的大事。只有地方政府将农业开发、水利、道路以及扶贫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更多地投向烟叶主产区,用于基本烟田配套设施建设,才能达到共同投入支持烟区发展的目标,从而有力推动烟叶生产的发展。
 
  突出重点抓骨干
 
  针对烟叶生产的发展形势,江西烟草把发展赣南烟区作为今后几年主要的发展策略。在稳步扩大烟叶生产规模上,江西烟草采取的相应措施是紧紧抓住重点产烟县,逐步建设以烟叶为主导产业的骨干烟区,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稳步扩大规模。
 
  他们稳步发展基础较好的石城、广昌两县,优先发展烟叶质量好、发展潜力大、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会昌、瑞金、兴国、黎川、信丰、赣县,把宁都、安福等县作为发展潜力产区,逐步向重点烟区迈进,并下力气建设一批万担以上规模的乡(镇)、千担以上的村,稳定种烟面积5亩以上的基本烟农,使烟叶生产成为重点乡(镇)、村的主导产业和烟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江西烟草首先选择20个千担以上规模的产烟村进行试点,由烟草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共建重点村,完善烟田水利建设,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烟田,使之逐步成为优质稳产的专业村。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分年度对全省所有重点产烟村进行改造,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80%以上烟叶集中在重点专业村。此外,在坚持抓好一户一烤、稳定基本烟农队伍的同时,努力培养种植面积10~20亩的专业大户,逐步实现全省户均种烟6亩左右,坚决淘汰3亩以下种烟户,使大部分烟农都把烟叶生产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形成一大批收购万担乡、千担村和一支种烟面积稳定在5亩以上的烟农队伍,打造骨干烟区。
 
  从合理轮作入手
 
  建立基本烟田对于发展烟叶生产至关重要,江西烟草对重点专业村的扶持使基本烟田得到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他们制订烟区规划,注重合理轮作。江西省烟草公司要求,在骨干烟区,把年种烟面积控制在宜烟面积的1/3~1/2以内,并建立2~3倍于种烟面积的旱涝保收基本烟田,实行基本烟田2~3年循环轮作,实现烟田用养结合,逐步引导、培养烟农树立烟田轮作观念。在重点烤烟种植专业村,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严格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要求,做好烟田规划,合理布局,确保烟叶生产的规模。
 
  联合经营 挖市场潜力
 
  市场是烟叶生产发展的保障,没有相对稳定的烟叶市场,也就谈不上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实施,如何在保证烟叶质量、稳定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开拓烟叶市场,是江西烟草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江西烟草人并不是坐等客户上门,而是时刻瞄准市场,积极主动地寻找商机。他们在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卷烟工业企业的联系,注重卷烟工业企业的信息反馈,搞好诚信服务。按照“以诚取信、以质取胜”的市场营销战略,江西烟叶生产始终以卷烟工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尽最大努力向大集团、大品牌靠拢。根据江西烟叶生产发展目标,市场开拓工作突出了两个重点:突出确保南昌卷烟厂的需求,突出向省外重点卷烟工业企业扩张,力争进入大品牌卷烟配方。
 
  落脚点:厂办基地有序推进
 
  工商联手创建优质烟生产基地是近年来国家局为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增强烟叶调拨经营管理水平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西烟叶生产1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工商联办基地的发展史。从1993年起,江西烟草便开始探索基地化生产,选择韩坊乡、大塘埠镇进行高垄单行、地膜覆盖等技术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发展。多年来,江西烟草一直把基地化建设作为市场开拓的落脚点,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通过基地建设,1997年江西收购烟叶2.5万余吨,创历史最高记录,产烟县也从原有的30多个减少到10多个。2000年以后,基地建设更加规范,在石城、广昌等部分乡镇及赣州的一些地方创办的厂办基地,大大提高了赣南地区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现在,江西省内烟厂所需省产烟叶已经达到60%基地化,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措施,可以确保两年内达到80%以上基地化生产;省外烟厂目前仅有1万亩基地。今后江西烟草将不断加大与省外烟厂的联系,积极争取、引进省外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在江西创办优质烟试验示范基地,力争2010年前后,70%的烟叶销往省外市场,并且使烟叶生产基地化率达到90%左右。
 
  着眼点:高度重视原烟加工
 
  随着卷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推进和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烟厂的原料采购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内主要卷烟工业企业已普遍实行原烟交接,定点加工。由于各烟厂所采购烟叶普遍实行打叶复烤,必然要求产区尽可能做到集中备货、集中调拨。江西的烟叶加工由于没有足够的中转仓库和加工整理场所,加工成本和经营责任风险大为增加,甚至影响到了烟叶质量,开拓市场随之受阻。针对现状,江西烟草采取烟叶集并、加工、整理环节由省烟叶分公司直接管理、委托复烤厂代理加工的办法,这样虽然可以缓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他们的长远规划是投资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尽快解决烟叶中转、加工、整理环节面临的问题。江西省烟草公司计划于2005年年底开始建设烟叶加工整理车间和中转仓库,2006年投入使用,2007年全面竣工,并规定烟叶加工整理车间和中转仓库的地点选择在产区集中地,占地面积不少于80亩,下设专门机构,使原烟加工更加规范有序,从而推动江西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突破点:创新体制联合经营
 
  江西烟叶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无法满足市场对烟叶批量的要求,如果再实行分散经营,必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小规模分散经营不仅不利于烟叶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整合行业内有限的人力、财力,优先发展重点产区,合理扩大生产规模。为了集中力量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市场,勇于创新的江西烟草人大胆进行了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结合实际、有利发展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集中经营的生产经营模式。
 
  烟叶生产收购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即在省局(公司)的直接领导下,省烟叶分公司、产区市分公司、县营销中心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省烟叶分公司主要搞好调查研究、出台政策、统一标准、强化管理、加强考核;充分发挥市级分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主要负责烟叶生产收购任务的完成;县营销中心抓好烟叶生产收购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烟叶经营以省烟叶分公司为管理主体,制订联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集结各产烟市分公司、县营销中心烟叶经营方面的力量,乃至整合省内复烤厂的经营力量,组成联合经营组,全面负责全省烟叶经营工作。省、市公司在经营利益上实行风险共担、成本共摊、利益共享,利益分成按照省、市分公司各半的原则分配。
 
  分级管理、集中经营的烟叶生产经营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江西烟叶现已进入“人民大会堂”卷烟的主配方,并得到了玉溪、上海、重庆、营口、黄山、厦门等多家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今后,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江西省计划选择一至两个烟叶生产重点县,设立独立的烟叶生产收购部,实行专业化管理。
 
  江西烟草人牢牢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瞄准打造南方优质烟重点潜力产区这个工作重点,以特色引路,积极开拓市场,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