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烤烟生产发展综述

2005-11-30来源:烟草市场
突出地位 实现飞跃
 
 烤烟产业在冕宁县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烟草产业的积累就没有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冕宁烤烟产业在20年中所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成绩,不但深刻地改变了冕宁的经济格局,使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次被州委、州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工作先进县。
 
 冕宁地处横断山脉,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有高原气候特点,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十分丰富,以自流灌溉为主的水利设施齐备,农家肥为主肥源十分富足,劳动力资源丰富,为栽种烤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冕宁县委、县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突出其产业主导地位,统一了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转变了以往的陈旧观念,统一品种,统一采用商品化集中漂浮育苗、规范种植、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烤烟生产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
 
  紧抓支柱 力求质量
 
 烤烟成为冕宁经济的支柱产业,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道路。从1984年进行烤烟引种,开始在回龙、回坪等乡试种烤烟,取得成功后于1985年开始推广种植。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烤烟生产不但是农民增收、财政创收的主要来源和支柱产业,而且是关系到全县农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创建和谐冕宁的大事,坚定了各级干部抓好烤烟生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烟农也从八、九十年代的随意种植转变为规范种植。全县的烤烟生产也从少到多,质量逐年提高,种烟面积逐步扩大,种植区域进一步优化。
 
 1),烤烟种植面积从1985年的5个乡、11个村、17个组、189户烟农、422.8亩增加到2005年的13个乡(镇)、43个村、208个组、5625户烟农,种植面积在“双控”下达到了38800亩的规模。
 
 2),烤烟产量从1985年的635.5担增加到2005年的12万多担,单产从1985年的150.3斤增加到2005年的327.7斤,翻了一倍多。
 
 3),中上等烟叶比例从1985年的61.41%(无上等烟叶,其余全是青烟)增加到2005年的88.71%。其中,上等烟比例33.77%,桔色烟比例65.88%(35个等级)。
 
 4),烤烟总产值从1985年的48872.61元增加到2005年的6236.5446万元,相当于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20余元的收入,全县种烟收入上万元的农户(不含农特税返还)达1745户,冕宁烟农大发了科技兴烟财。
 
  措施保障 争创”基地”
 
 为把烤烟生产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烤烟种植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烤烟领导小组。在烤烟生产中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交纳工作责任金,还明确了考核、晋级、晋职的办法,逗硬奖惩制度,并抓好示范基地建设,从而形成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烤烟生产工作机制。
 
 围绕“科技兴烟”和争创“金攀西”优质烤烟基地的目标,勤劳的冕宁人以全国烤烟生产收购会、省州烤烟大田移栽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抓好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
 
 优化种植品种。全县种植红花大金元、云烟85和K326三个品种,实行集中成片,做到一村一品,一组一品,坚决杜绝劣杂品种。100%漂浮育苗,确保培育壮苗。针对冕宁在育苗期间有低温冻害袭击的现象,县委、县政府加大行政力度,全面推广漂浮育苗,及时采取防冻保暖措施,成功抵御了低温冻害的袭击。同时,还针对育苗后期苗情较弱,及时采取多项促苗技术措施,成功培育出好苗、壮苗。
 
 进一步规范“金攀西”示范片。到今年,全县“金攀西”示范片达5000亩以上,并且坚持拉线开厢,做到“横看成排,竖看成行”,带动全县烤烟生产发展。实现四个转移。即孬田瘦地向好田好地转移,山坡地向平坝地转移,由不懂技术的农户向懂技术的农户转移,由种烟面积少户向种烟大户转移。
 
 抓好农家肥堆腐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对全县所有烟地分类、分片取土化验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总体要求烟农根据种植面积,每亩准备农家肥750-1000公斤,油枯40-60斤,硝酸钾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6公斤。
 
   规范种植,抓好大田移栽。按照烤烟生长的特点,适时移栽,统一移栽,做到拉线开厢,厢体饱满。
抓好田管工作。抓好提苗肥深施、揭膜上厢、叶面肥喷施、统防统治、防洪排涝、烟地卫生、打顶抹杈、成熟采收等工作。
 
  做强产业 促进增收
 
 《冕宁县烤烟生产合作社实施方案、章程、管理办法和试用办法》,是冕宁人在认真学习老烟区会理、会东两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紧接着,首批118个烤烟生产合作社诞生了,并强化培训,杜绝收购人情烟、关系烟、金钱烟,做到下线平稳收购,从而提高等级合格率和二次验级合格率。
 
 每年初,县烟草营销管理中心还统一与各烟农签订合同,“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对烤烟种植品种、面积、产量、产值和烤烟种植的技术措施等内容进行合同化管理,烟农凭合同向中心交售烟叶,产品销路最有保障,实现了烟农增收,企业增效。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推广烟区轮作制度,要求烟农在烟叶采收结束后,烟田种油菜,烟地种光叶紫花苕,提高土壤肥力,保持烤烟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已种植光叶紫花苕20000亩。强化对烟农的培训,从育苗到分级扎把等每个环节,全年要培训烟农6万人次,发放资料,培训面达98%以上。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断得到加大,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让烟农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加大了防雹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烤烟这一支柱产业使冕宁农民、烟草企业和县财政三方盈利,实现了“三赢”,冕宁人民艰苦创造的烤烟产业已经造福于民。金黄色产业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将进一步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做大做强烤烟这一经济支柱的斗志。在新世纪里,冕宁烤烟产业将一如既往地为冕宁的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来源:四川新闻网-凉山日报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