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烤烟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5-11-04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吴先伟
     百色市具有发展优质烟生产不可多得的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土壤条件。经过10几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烤烟产业已发展成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农业支柱产业——生产规模已从最初的不足千亩发展到2005年的12.5万亩;烟叶收购量也从最初的不足两千担增加到今年的预计收购量30万担,足足增长了约50倍。烟农收入今年预计可达1.5亿元,财税收入约为5000万元左右。成绩的取得是实实在在的、不可否认的。但百烟发展背后的隐忧也是不可小觑的,回首百烟十几年曲折发展历程,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如今,该产业越做越大,我们万万不可忽略了过去的伤痛,产生急功近利思想,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和片面追求发展速度,想一口吃出个胖子来的这种指导思想是很危险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百色烤烟产业目前正处在上规模创、品牌的黄金时期,不仅有国家烟草局、区局的大力支持,有区党委、区政府等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扶助,有不受国家种植计划限制的有利条件,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各县发展还很不平衡,许多硬件设施还不配套,人才力量还相对不足,烟农素质还有待提高,如果忽视了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而盲目求快、求大,势必要重蹈历史进程中失败的覆辙。因此,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走适度规模种植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稳健推动百色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下面,笔者就百色烤烟产业如何发展谈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正确看待自身优势
 
      目前,百色烤烟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1、天时优势。近年来我国许多老烟区,特别是北方烟区由于长年从事掠夺式烟叶生产,地力资源退化,烟叶质量下降,加之烟叶与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不明显,烟叶产量急剧萎缩。在此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实施“北烟南移”战略,百色市因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烤烟生产的历史性机遇。
 
   2、地利优势。优质烟生产需要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有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丰沛的水源,开阔连片的土地,土壤应为砂土或红、黄壤土,PH值应为5~7之间。百色市正好具备了上述方面的自然优势:百色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6°C,年日照1500~1800小时,年均有效积温6000~7000°C,无霜期330~360天,降雨量1100~1600毫米,除右江河谷外,其他各种烟县海拔高度多在800~1200毫米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全市宜烟旱地150多万亩,宜烟水田60多万亩,还有宜农宜烟荒地35万亩,如果按四年两头种烟的轮作模式,百色市每年至少可种烟50多万亩,产烟120万担以上,并且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质地优良,PH值多在5.5~7.0之间,很适宜优质烟生长发育对自然条件的需求。
 
    3、人和优势。百色烤烟产业经过14年的发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基础得到了加强,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加之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有烟区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烤烟发展新格局,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标准化技术体系初步建立。2001年,百色市靖西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烤烟)标准化示范县,经过三年期项目建设,2003年广西首家烟农互助合作组织——新圩乡烟农协会在靖西县新圩乡挂牌成立,2004年《靖西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出版,当年5月,“靖西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百色市烤烟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②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强。受靖西示范区示范项目的有力带动,全市烤烟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除右江河谷和那坡县之外,全市种烟县发展到7个,种烟户1.6万多户,合同面积8.2万亩,收购烟叶20.3万担,烟农收入近亿元,财税收入3000多万元,烤烟产业已成为靖西、隆林、德保等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今年,全市种烟户已达2.5万户,合同面积12.5万亩,预计收购烟叶30万担,烟农收入约1.5亿元,财税收入约5000万元,烤烟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壮大了百色市的农村经济。
 
     ③各级党委、政府、烟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百色市烤烟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烤烟列为全区十一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决定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扶持:一是每年的扶贫、水利、公路等建设资金要重点向烟区倾斜;二是减免百色市烟草公司三年的企业所得税,所减免的企业所得税全部用于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同时,市、县、乡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也制定和出台各种相应的生产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发展烟叶生产。
 
   ④烟区群众积极配合。2004年,全市烟农售烟收入近亿元,种烟户均收入6000多元,按户均4口人家计算,种烟户人均收入1500元,当年烤烟产业共惠及全市1.6万户6万多人口,其中万元户以上的共有3000多户,烟区群众采取一季烤烟一造粮的耕作模式,烟农当年种烟当年就可以实现脱贫致富。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尝到甜头的山区农民逐步改变了祖辈们遗传下来的单一耕作模式,从90年代的“要我种烟”转变到现在的“我要种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烟草部门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如今,盖烟楼、讲烟话、花烟钱、唱烟歌在烟区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时尚。
 
二、充分认识自身不足
 
     应该说,百色市烤烟产业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勿庸质疑的。但是,我们也还应该看到我们发展背后所包含的各种隐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基础还相对薄弱。百色烤烟产业经过2001年以来的较快发展期后,确实有了一些物质和经济基础,从近几年的纵向比较看,我们的烟叶收购量连续几年占到了广西的三分之二,是全区的龙头老大。但只要与区外烟叶强市横向一比,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还不如人家的凤毛鳞角,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产业基础不如人家强大,还没有真正形成强大的产业规模和强大的经济基础。
 
    2、各县发展很不平衡。今年种烟面积最大的靖西县为4.8万亩,而最少的凌云县今年才开始种烟,面积只有500亩。目前除靖西、隆林、德保等县具有较稳定的种植面积、较充足的技术力量和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外,其他各县都还处在较小规模和较高成本中徘徊,并且布局相对分散,技术指导比较困难,烟叶质量不够稳定,生产风险较高。
 
   3、许多硬件设施尚不配套。首先是烟站建设严重不足,目前全市共有烟叶收购站(点)54个,成建制站(有站房)的烟站14个,只占全部站(点)的不足30%。其次是烟水设施、公路交通不配套,全市除南部烟区的靖西、德保的水利基础设施、公路交通等条件较好外,其他烟区,尤其是北部五县的水利灌溉、烟区公路等硬件设施都相当缺乏或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烟叶生长发育期供水和烟用物资及时运输的需要。
 
    4、技术力量还相对不足。去年以来,百色市烟草公司大手笔对烟叶生产技术队伍重新进行了整合,归口了所有农学专业毕业的在岗员工,成立百色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部,同时连续两年向各大中专院校吸纳200多人充实到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来,使全市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总数由前年的400多人增加到现在700多人(含季节工)。仅从数量上讲都还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几年全市烤烟发展的需要,更不用说人员质量了,因为培养一个熟练烟技员至少需要三年的实践期。
 
    5、烟农素质还有待提高。除靖西、隆林等老烟区外,其他烟区种烟面积都不大,而要扩大规模,就要大力拓展新烟区,这样每年都会增加大量的新烟农。这些新烟农没有任何种烟技术和生产经验,完全依赖烟技员全程跟踪指导,因此烟农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有鉴于此,全市各县、乡在论证烤烟产业发展时,既要正确看待成绩和自然优势,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困难和不足,只有从思想上把问题和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才不至于在行动上产生盲目性。
 
三、百色烤烟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百色烤烟业14年两起两落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烤烟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投资大、风险高的产业,仅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不能产出好烟、做大产业的,还必须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乘“天时、地利、人和”的春风,走循序渐进、适度规模种植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稳健推动百色优质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以笔者之见,百色烤烟业未来几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能快不慢,宜慢不快。虽然百色市大部分县、乡都适宜发展烟叶生产,但是在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甚至同一峒片的两块田地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若想种出好烟,就必须科学规划。测土和布局是科学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测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布局,为了全面了解土壤性质、营养状况,以便于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然而十几年来,此项工作从来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的平衡施肥也仅仅是把配方粗略划分为“低等肥力、中等肥力、高等肥力”三个等级而已,这是百色烟叶质量不够均衡一直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布局,就是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分布状况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把烟区布置到最适宜的乡镇,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今年上半年,测土工作在全市烟区统一开展;今年下半年,全市又统一开展了烟区峒片调查工作,这无疑会对百色市未来的烟叶发展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有了科学依据,我们就知道哪些地方能快,哪些地方宜慢,能快的就不要慢,宜慢的则不要快,避免在发展速度上产生盲目求快。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做好烟站、仓库、烤房、烟水配套工程和烟区公路建设。烟站是烟技员的“家”,是烟叶收购、储存和调拨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工作场所。烟技员没有起码的工作、生活条件,技术队伍难以稳定;烟叶收购上来没有相应的储存场所,影响收购进度,容易出现霉变损失等。按照国家烟草局规定,5000担以上的乡镇都应该建立标准化烟叶工作站,但是百色市离要求还是相去甚远;要逐步建立以烟为主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狠抓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有水源的烟区要重点维修和兴建供排水渠道,有条件的要逐步推广喷(滴)灌。石山区要建有足量的地头水柜,确保育苗、移栽期间的基本用水;要把烟粮轮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步改变目前的烟粮连作为四年两头轮作模式,使老烟区的土地有一个休养生息空间,减缓地力退化进程,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烟区公路是烟叶生产的生命线,公路不通,大量的烟用肥料、农膜和烟叶产品无法及时进出烟区,烟叶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想做大作强百色烤烟业,基础建设当先行。可喜的是百色市烟草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倾其所能,仅今年一年就投入资金近亿元兴建烟草物流科技园区、烟叶中转仓、标准化烤房和烟站等,暂时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紧张压力。但从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看,仅烟草公司一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争取更多的扶贫、水利、公路等建设资金,投入百色烟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农业,关注烟区,关注烟农,既是烟草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
 
      3、加快技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步伐,强化烟技员的综合技术管理能力和技术指导水平,迅速带动烟农整体技术素质的提高。按照百色市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全市种烟县将发展到8个(含那坡县),种烟户近4万户,合同面积22万亩,计划收购烟叶55万担,烟农收入约2.5亿元,财税收入约为7000多万元。照此发展速度,未来两年,全市每年必须吸收和培养130名以上的烟技员,才能满足生产技术指导的需要。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加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步伐,有针对性地为今后几年的发展储备人才。
 
     4、认真搞好国家烟草局《以成熟度为中心的优质烟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的项目实施工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该项目是继“靖西烟叶标准化示范项目”后国家局安排的又一重大科研项目,关系到百色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力抓好;同时,烤烟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求种烟户必须有足够的家庭劳力,而百色市每年的劳务输出量不下50万人,并且大多为农村青壮年,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把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在有条件的烟区大力推广机耕起垄、集约化育苗、化学抑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努力实现增科技、降“两度(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的目的。
 
    5、建立并完善风险保障金制度。每年的3~6月正是百色市烤烟旺长期至采收烘烤期,也是冰雹、大风和洪涝的高发期,很容易对烤烟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除认真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外,更要切实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金制度。当烟农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侵袭时,应得到合理的补偿,让烟农吃下“定心丸”,免去烤烟生产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百色市烟草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