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恩施州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下)

2005-11-03来源:烟草市场
  实现恩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

  (一)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一是生产规模定位。国家局对烟叶生产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向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转移。恩施州地理上属于烟叶种植适宜区,白肋烟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烟叶生产总量上应该定位于6万吨的计划规模。二是市场定位。恩施州烟叶市场应该定位于全国3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基本思路是:省外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烤烟市场占三分之一,省内卷烟工业企业烤烟市场占三分之二,年出口量约15万吨。三是质量定位。恩施州烟叶质量总体上定位于提高香气,提高可用性,适应“中式卷烟”需求。具体讲,也就是“橄榄型”模式,即少部分质量上乘烟叶进入我国名优卷烟品牌的主配方,大部分烟叶作为主要卷烟品牌的优质填充料,少部分下等烟叶作为一般产品原料。找准自身定位,增强竞争意识,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立足烟区实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搞好烟叶产区的生产经营,使恩施州由烟叶大州向烟叶强州迈进。

  (二)建立烟地耕作保护制度,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在进一步优化烟叶种植结构的同时,建立宜烟区土地流转制度,用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的方式引导、组织烟农向优质产区、好田好土转移,扩大种植规模,稳定烟农队伍,通过统一规划烟地,向种烟能手、种烟大户转租种植,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整合烟地资源,发挥规模种植效益,促进烟叶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恩施州有的县市采取通过人大制定条例和办法等措施,建立了烟地耕作保护制度。参照外地经验,恩施州的利川、咸丰、恩施等地先后组建了一些烟农协会试点,探索和发展烟农新型合作组织,逐步摸索出了既能实现烟叶生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又有利于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模式,逐步摆脱了在烟叶生产上过分依靠政府组织发展烟叶生产的被动局面。组织发展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让烟农分别从事专业化育苗、专业化种植、集中式烘烤,解决烟叶种植分散、技术推广困难、效益不稳、种植风险大的问题。通过建立烟农协会,实现烟农自发组织、自我管理、自行发展,逐步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效益水平。

  (三)联办烟叶基地,坚持烟叶产业化发展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卷烟工业和烟叶产区是“鱼水”、“伙伴”关系。近几年来,部分重点企业已逐步探索出一条厂办基地的成功之路。拥有基地的工业企业,自身卷烟品牌的强势扩张就是成功运作基地的最好说明。只要厂家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加上烟叶产区的真诚合作,就会使产区烟叶质量的努力目标和方向明确,厂家既有可靠的原料,产区也有稳定的销路,实现双赢。这种合作,不仅为“中式卷烟”提供了特色原料,还将对生产水平、管理水平、烟农素质及观念的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恩施州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积极主动争取与全国36家重点卷烟企业联办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烟叶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力争在3至5年内基地烟叶销量达到总销量的90%以上。

  (四)完善技术体系,促进烟叶科技化水平

       随着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质量要求的提高,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技术要求有待提升。而农村相当一部分有文化、体力强的劳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使从事烟叶生产的劳动者素质和体质不断降低。由于他们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加大了新技术推广实施和烟叶经济政策宣传的难度,大力推行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模式,创新和改进烟叶生产管理方式,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开展多层次培训,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提高烟叶生产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工作的重点。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是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目前恩施州烟叶生产技术员绝大部分是聘请的农民技术员,要稳定和留住这支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还有许多实际的工作要做,这也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充实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并逐步优化技术队伍结构,实现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在技术队伍的建设上,充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考试、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到技术队伍中来,提高全州技术队伍的技术指导、业务管理、科技创新能力。在技术服务上,要建立分工负责、上下紧密、管理到户的技术推广网络,要真正做到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户、质量管理到组。只有这样,才能从生产这一基础环节达到提高烟叶质量的目的,否则,改善质量结构就是一句空话。

  (五)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恩施烟叶形象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打造烟叶品牌对恩施州烟叶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创立烟叶品牌,必须要围绕“名、优、特”做文章。一是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作为创立品牌的第一要素。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的制定上不断体现与时俱进、技术创新的要求,烟叶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提高技术到位率,保证烟叶质量的均衡性。二是把突出产品特色作为创立品牌的第二要素。恩施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富硒地区,而硒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客观上为恩施州烟叶品牌的创立创造了一定条件。三是把良好的市场信誉作为创立品牌的第三要素。重信誉、守合同,规范经营,诚信为本,不定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定期征求客户意见,及时调整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恩施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随着近几年烟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烤烟越来越受到众多卷烟厂家的青睐,白肋烟更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应该说,恩施州已经具备了打造特色烟叶品牌的良好基础。为此,今年应进一步扩大白肋烟出口,满足国际市场对白肋烟多层次等级结构烟叶的需求,稳定和发展恩施州白肋烟特色支柱产业,在基本保持白肋烟应有的外观质量、香气量和吃味情况下,积极探索丰产型白肋烟栽培生产技术措施,多层次广泛开展技术合作,致力于降碱研究,达到降碱提质保香、提高可用性的目的,实现创立烟叶品牌的跨越,真正树立中国白肋烟品牌形象。

  (六)建立投入体制,确保烟叶质量稳步提高

      鉴于目前农民收入较低,无大量资金投入的实际,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扶持力度。但是,仅靠烟叶产区公司扶持是不够的,加之地方财力有限,也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扶持农民,因此,上级部门应明确扶持政策,将卷烟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一条硬要求,实行产区公司、烟厂、地方财政三方“捆绑式”投入。同时,烟叶产区应对烟农逐步建立烟叶保护体系,通过建立生产发展基金,在风险补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以保护烟农的基本利益,减少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

  (七)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烟叶现代化经营体制

      一是改革自身经营体制。恩施州目前有8个县(市)烟草公司,这种多头分散经营的状况,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高,不利于规模经营,不利于全州烟叶资源的优化、及时、有利配置,不利于提高全州烟叶的整体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恩施州公司必须发展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资源的配置主体,目前正加紧财务体制改革有关工作。从2004年7月起,州公司已分步实施取消部分县(市)公司法人资格,待条件成熟后全部取消县级法人。取消法人的县(市)公司,只负责烟叶种植、技术推广与服务、烟叶收购。州公司统一负责生产经营的管理和核算,成为烟叶经营的市场主体。

     二是对州内三家烟叶复烤企业按照国家局“工商联合、共同投资”的原则,组建恩施金叶烟草有限责任公司。

     三是充分发挥恩施州白肋烟在全国的品牌和规模优势,适时组建白肋烟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品牌和形象的提升。通过理顺体制,形成经营主体明确、生产责任清晰、市场流通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格局。

     四是利用工商联办基地的契机,建立现代经营格局。国家局明确要求,基地产区80%的烟叶要供应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80%的烟叶要来自于基地。工商双方在办好真正意义上的基地后,必将对改善烟叶资源供求关系、理顺烟叶经营体制、规范烟叶经营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八)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烟叶产业经营水平

       恩施州烟草历史累亏严重,基础条件薄弱,要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任重道远。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增强信心,从转变观念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在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在成本管理、营销策略、品牌创立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激发企业活力。在扭亏脱困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企业实力。一是主动改革,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按照恩施州烟草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实行干部和职工竞争上岗,改革原有“大锅饭”分配制度,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二是不断创新,为企业从困境中起飞提供动力。重点在营销策略、成本管理、生产组织形式、目标考核手段等方面创新突破,达到创新环境、创新思路、创新改革、创新作风的目的。三是加强宏观调控和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效率水平,在5年时间内填平历史累亏。四是深入整顿行业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五是按照分块盘活、限期扭亏的目标,抓好目标责任管理,完善州局(公司)对县(市)公司班子和一把手考核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六是以人为本,突出队伍建设,着眼长远,制定长远人才培训战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各类人才,为恩施州烟草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东方烟草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