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粮镇烟叶发展前景浅析

2005-10-27来源:烟草市场作者:田正升 王辉忠
     黄粮镇发展烟叶产业历史悠久,自1986年开始试种至今,烟叶面积常年保持在15000亩左右,涉及全镇14个村(居)委会,年产量达到2000吨以上,烟农年收入1500余万元,年创税300万元以上,其数量、质量、效益连创全县第一。2003年,经过专班促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在全镇14个村71个组1683户共落实烟叶种植烤烟1.53万亩,在遭受大风、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其它因素制约的情况下,仍实现销售产量2.82万担,烟农收入1180万元,且财政收入仅烤烟一项就占50%,成为黄粮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黄粮烟叶品质和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县、镇两级积极争取,被国家烟叶生产购销公司确定为全国13个国际型优质烤烟开发基地之一,于2002年在界牌垭村建立了1000亩的开发基地,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评估验收。2004年已将基地规模扩大到火石岭村和金家坝村,面积达到了3000亩,逐步把黄粮镇的烤烟产业通过国际型优质烟基地全面深入地推进。
 
一、  优势条件
 
  黄粮镇发展烤烟产业虽历史悠久,但有起有落,有屈有伸,优势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镇耕地41704亩,占全县总面积21.9%,人均占有耕地达到2.1亩,且土地肥沃,90%以上的土地适应烤烟生产。二是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全镇共有劳力12037人,整个劳动力占全镇人口的60%,且种烟历史悠久,科技兴烟的意识基本普及。三是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为海拔800至1000米的半高山,气候夏热冬冷,年均气温达到24 度,且雨量充沛,无霜期短,气候适宜。四是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镇内有大小水库堰塘117口(座),设有人影办,建有防雹点和冰雹防治体系。五是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全镇组组通公路(机耕路),县烟叶质检站在镇所在地,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8%。“三网”建设明显好转。六是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良好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二、制约因素
 
  经过十多年的烟叶生产实践调查分析,制约该镇烟叶产业发展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烟农的传统生产观念还一时无法扭转,表现在烟农仍然坚信自己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重氮肥、稀钾肥、稀栽烟,根本不重视内在质量的优劣,与工业需求相矛盾;二是烟叶生产技术方案与工业需求不配套,在技术方案上还存在缺陷,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配套技术,并及时普及新技术。特别是在烟叶病虫害防治没有防治的方法和对策,导致烟农有种无收的现象十分普及。三是烟叶生产所需配套基础设施不足,虽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引沟排涝,建设引水排灌工程,建立人工防雹点,但每年的旱涝灾害、冰雹灾害都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影响了烟农发展烤烟的积极性。四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劳动力人员外出务工,减少了烟叶生产的劳务输出,完成目标任务的难度过大。
 
三、具体措施
 
  今后几年,我们要在进一步改善烟叶种植条件,增加烟叶生产配套政策,提高烟农生产的积极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烤烟,保住烟叶基地的长期立足,保证黄粮烟叶的可持续性发展。
 
  区域布局化。要根据烟叶生产的土壤、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烟叶产区,重点把烟叶种植向公路沿线的界牌垭、火石岭、仁圣等高产区和户溪、高华、公坪等烟叶主产区集中,并通过土地租赁等方式向种烟大户和种烟能人集中,实施集中连片种植,同时培植一批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1000户,保证烟叶种植面积,既方便生产管理,又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
 
  标准化生产。要抢抓兴山被纳入全省8个10万担产烟县机遇,高标准建设国际型标准烤烟基地。按照烟叶质量要求和市场要求,与县、市烟叶公司联合制定严格的生产技术方案,并将基地规模逐步扩大。重点是界牌垭、火石岭、户溪三村;将原高华片1000亩科技示范园扩大到2000亩,公坪、仁圣、百城开发三个高标准烤烟示范片,使烟叶高科技生产示范园(片)的面积突破10000亩,尽可能向沿边乡镇延伸,带动全镇乃至全县各个烟叶产区的发展。同时,改变传统的重氮肥、稀栽烟、求产量、生产肥大烟叶的栽培模式,使黄粮烟叶生产逐步迈向国际型标准化的生产轨道。
 
  一体化经营。要将烤烟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必须依然按照“先进带动、中间互动、后进助动”的工作思路,对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经营模式,配强、配齐了抓烟干部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各片(点)的烟叶发展工作,加强技术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烟叶的生产管理和职能,努力推动了烟叶生产。
 
  社会化服务。要成立烟叶专班,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长年抓烟叶生产,并制定严格烟叶生产工作考核责任制,具体到人到点到村。镇烟草管理所要落实技术人员,并强化技术培训,长年抓服务。在政策上,结合镇的实际,争取县局(公司)在大力支持,与政府干部一样,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对烟叶的发展;在投入上,协同烟草、信用等部门积极配合,为烟叶生产敞开绿灯,保证了烟农生产的投入需求,大大调动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改善生产环境,争取资金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化管理。要正确摆正国家、企业和烟农的利益关系,在全镇继续推行村支部书记领导下的“车间主任+工人”的生产管理模式,即管烟干部为支部书记,技术员为车间主任,烟农为生产工人,由烟办干部和烟叶技术员与烟农签订生产责任书和销售合同,并对技术员和烟叶干部实行严格考核,三者利益均于生产效益挂钩,相互监督,共同促进,有力地促进全镇烟叶生产。
 
四、效益分析
 
     经过加大“四个力度”,狠抓“四个到位”,(即加大对烟农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力度,转变观念认识到位;切合实际制订配套技术,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到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保证烟叶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到位;加大与大型烟厂的合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结合到位)。争取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8000亩,可望达到20000亩,使烟农收入达到2200万元以上,亩年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创税达到320万元以上。通过烟叶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烟叶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强,农民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康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把黄粮建设成宜昌烟叶第一镇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兴山兴农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