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临澧宜烟性评价及发展思考

2005-10-24来源:烟草市场作者:江 群

     湖南省临澧是湘北产烟老区,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但一直发育不良,规模不大。为此,本文对临澧植烟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思考,以期共同商榷,推动临澧烤叶产业的形成。

       一、临澧烤烟发展的人文背景。临澧地处湘北地区,为武陵山脉与洞庭湖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209.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13万亩,其中水田43.73万亩,旱地11.4万亩,人口约43万。临澧水、陆交通发达,经济比较活跃。系楚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文明昌盛,人才荟萃,歌山画水,钟灵毓秀。“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满黄庭月满天”的太浮山,“染尽山色千堆翠,极目天光四壁空”的刻木山以及道水书院、林伯渠故居、丁玲公园等蕴含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山江南的自然风光。临澧烤烟的发展也颇有曲径,始于1955年,当年洞子坪苏召仁从河南引种,建下第一个烟坑并获得成功,是年产烟12公斤,后在农产品收购部门指导和帮助下,烤烟正式起步,到1960年,在其附近发展到1900亩,湖南省将临澧定为湘北烤烟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时期。1973年,珠日桥乡种烟4340亩,收购烟叶4847担,占全区总收购的52%,至今,临澧烤烟一直没有间歇。近两年,烤烟进入了规模化栽培生产水平今非昔比。2004年,全县亩平产值达到1290元,出现了产值过2000元的高效户,实现产质双量,烟农收益,规范化栽培三个历史性突破。2005年,烟叶生产又有一个新的跨越,为后续规模发展打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临澧宜烟综合指数的评价。生态环境,土壤结构等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为了推动临澧烟叶产业的发展,形成品牌和风格,有必要对临澧宜烟指数做个大体了解:

  1、烟区自然条件。临澧以岗平地为主,山丘兼有,东、西、南三面环山,西南太浮山最高,海拔604.5米,基本烟田规划4万亩,并以太浮山为中心,确定五个优烟项目区,既“七姑山项目区”、“太浮山Ⅰ、Ⅱ号走廊项目区”,“浮山水库项目区”,“道水河上游项目区”。其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年均温约为16.3℃,年平均日照数1622.7小时,无霜期为26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为1239mm。临澧烤烟以烟稻轮作为主,采用大田膜下移栽,时间为三月下旬,4月上旬破膜出苗,此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4月底5月初,当气温稳定通过18℃时,烟株团棵,正值揭膜培土;7月下旬,烟叶采收结束,大田生育期120天左右。由此可见光、温、水、气都适宜烤烟。

  2、烟区土壤状况。临澧土壤成土母质,大部分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烟叶产区土壤90%以上为水稻土黄泥田,通过对5个产区64个土样进行土壤养分状况普查分析:其土壤酸碱度适中,46.87%的土样PH值为5.5—7.0,是比较理想的指数。42.19%稍低,PH值为5.0—5.5。在生产中只需采取适当的改土措施,就能完全满足烤烟正常生长。

  3、烟叶质量评价。其外观质量:颜色以金黄、橘黄为主,叶片结构疏松,叶茎部充实饱满,下部叶较薄,上、下部位叶长一般在40—50cm之间,中部叶在50—60cm之间;其内在质量:清香型是该县烟叶主流风格,内在质量稳定,烟碱含量低,配伍性强。从2001年到2004年全省普查结果表明: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平均为3.14,居全省最低。2004年,常德烟厂对基地县烟叶评吸化验,临澧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化验结果第一名,评吸第二名。给临澧烟叶高度评价,精选后为中式卷烟上等主料。

  无论从自然条件、土壤状况、烟叶质量都体现出临澧是烤烟种植的宜烟区,其基本烟田是能够生产出外观质量好、化学成份协调、工业可用性强的优质烟叶;其缺陷是临澧整个烟区海拔较低,种烟的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其土壤的有机质,土壤速效磷等一些微量元素不是十分合理,在大田生长期容易遇上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染上气候斑,影响烟叶内在质量和收成。

  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临澧烤烟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先后经历了“以粮为纲”、“大种苎麻”、“粮棉先上”以及龙卷风、冰雹、干旱洪涝,多种病虫和丰歉不匀,产销失调而带来的“烟贱伤农”等这些政策上的、自然环境上的、生产管理上的不利因素的冲击,轮回复撤,起死回生,可谓饱经沧桑,历经艰辛,多少人为之奋斗,多少人执着追求,使临澧烤烟在极难的境地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今天,临澧烤烟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烤烟产业,是临澧目前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

  1、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客观地讲,临澧烤烟的发展过程既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发育不良的问题,今天,仍然存在很深层次的矛盾制约了生产。

  一是在规划阶段土地流转矛盾。由于中央政策,土地承包30年不变,使用权归农民所有,无法实行集中流转,而烟叶生产强调小集中,大连片,所以在生产规划阶段就存在土地流转的矛盾,尤其是在农业税取消后,抛荒现象极少,基本农田升值,租赁种植的成本攀高,具体到某一个烤烟村,要使烤烟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形成规模,要反反复复做工作,花钱调田保集中,加重了烟村和烟农的生产负担,还往往还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是在生产阶段劳力结构矛盾。大量的劳务输出,使从事烟叶生产的劳力结构极度老化,“黑头发在玩(儿童),黄头发赚钱(年轻人打工),白头发栽田(老年人)”,这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状况的普遍情况,据临澧烟叶生产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表明,目前在烟农队伍中,20—40岁的烟农占从烟人数的4.98%,而40—60岁以上的烟农却占95.02%;从文化结构上讲,初中以下(含文盲、半文盲)文化程度的烟农占85.1%,初中至高中文化程度的烟农为14.9%。这中间有30%的人不会配比农药,有20%左右的人不愿接受新型的生产技术。低素质,老龄化的烟农队伍,必然会使烟叶产业发展迟缓,技术普及难以到位,生产水平难以提高。

  三是在起步阶段成本投入矛盾。对农户来讲,主要是烤房成本问题,建一座8×8尺的普通烤房要2000多元(不含火管、炉桥),行业每座补贴400元,农户自筹1700元;建一座密集式烤房,最低要13000元以上,行业补贴6000元,另有7000元需烟农自筹,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烟农来讲,在没有“吹糠见米”的情况下,首先要投入一笔钱,这在心理上、实力上都很难做到,所以在宣传发动时不少农户愿意种烟,但一触及到烤房问题,就心理动摇,以致最终放弃。

  这三个矛盾是当前烟叶生产中最客观、最具体,也是近期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和矛盾又是与其它问题相关联的,换句话说,是因为有其它“子”矛盾和“子”问题的存在,而加剧了主要矛盾的生成和沉淀,譬如,烟叶收成不稳,比较效益不突出,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又高,自然灾害、病虫危害连年发生,使大家感到烤烟的钱难赚。诸如此类的问题,共同孵化出一个结果就是生产规模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临澧烤烟先后有三个高峰期,但生产规模始终未能突破万亩瓶颈,给当地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沉重的思考。

  2、理顺发展中的基本思路。结合大产区先进管理经验和临澧烤烟的情况,本文认为,临澧烤烟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形成大产业,有必要以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是搞好三个定位:认识定位:烤烟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优势项目,对政府来讲,可以增税,对烟农来讲,可以致富,价格稳定,市场可靠,是一个典型的订单农业。但目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必要信心,还没有真正从议事日程上,从工作决策上把烤烟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龙头。在排位上,烤烟的位置还在油菜、柑橘、瓜果蔬菜之后,所以有必要调整思路,重新认识。角色定位:也就是工作责任定位,烟叶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公司、烟厂、农户都有自己的工作位置,都要演好各自的角色,履行自己的工作任务,简单地讲就是烟厂办基地作后盾,政府管调控、管生产面积;烟草部门管技术保障,烟叶收购调拨和相关生产服务;烟农直接从事烟叶生产,各办各的事,形成工作合力。机制定位:建立完善“公司+政府+农户+烟厂”的烟叶运作机制。按照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小连片,大集中的发展要求进行生产运作,推动产业规模发展。

  二是培育三支队伍。首先是生产管理队伍,烟叶生产是个“露天工程”,是行业的第一车间,烟农是车间的工人,谁去指挥和组织工人进行有序地生产活动,显然要靠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所以,建立一支由基层干部组成的生产骨干队伍十分必要;这支队伍在行政上归口地方政策、管理,业务上由烟草部门指导考核实行责利捆绑。另外是技术保障队伍,这是烟草部门必须承担的责任,要加大技术员培训力度,选拔优秀人才,通过2—3年的努力,使这支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本土化。再就是稳定的烟农队伍,基本烟农是生产规模的保证,要本着发展一户、成熟一户,稳定一户的原则。逐步壮大烟农队伍,办好烟农夜校,开展技术培训,通过评选种烟能手,奖励生产状元等相关活动来提高他们素质和种烟兴趣。建立基本农户档案,落实户籍化管理,开展如“种好五亩烟,赛过打工汉”,“两个种烟能手,可使全家致富”之类的宣传,引导打工族返乡务农,加入种烟行业,使这支队伍逐步年轻化、知识化。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是保障烟叶生产规划落实,组织落实、效果落实的关键,要下大力抓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三是完善相关机制。首先是考核激励机制,对政府那一块,烤烟应该作为一个政绩工程,对参与、负责、组织烟叶生产的行政领导由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考核,要把功劳大小、政绩多少。以及烟农的满意度与他们个人待遇进行捆绑,出了成绩要给予肯定和表彰,给予提拔重用,有了问题要责令整改,实行否决;对烟草部门来说,要全面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移栽面积实在,合同签订有效,物资配套供应,贷款回笼可靠,生产流程规范,技术落实紧要”的综合管理要求,加大对从烟人员的考核奖惩力度。同时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加强气象、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注重风险防范,逐步建立烟叶风险基金,处理好丰歉矛盾,稳定生产情绪和种植效益。其次,完善有关商品化运行机制。如:逐步推行商品化育苗,专业化耕整,探讨种烤分离的模式,促进产业化分工,减轻劳动强度,使烟农“轻轻松松种烟,高高兴兴赚钱”。

  四是夯实一个效益根基。烟叶是一个多方受益的产业,但效益的根基首先必须以烟农为基础。因为烟叶是行业的基础,而烟农是直接从事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叶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否则,就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要维护烟农的利益,做到惠及烟农的心态永不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有(烟农)、我有(企业)、国家有的和谐共赢。

  3、实现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按照临澧烟叶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首先要实现生产规模到位,至2008年要达到2万亩5万担的生产水平,从2006年起连续3年要保持3000亩以上的增量。同时要完成基本烟田,烤房改建,烟站烟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科技力度,提高烟叶品质,到2007年要对临澧烟叶品牌和风格进行定位,及早进入芙蓉王配方,从而挤入全省烟叶重点县。

作者单位:湖南临澧县烟草专卖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