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三门峡烟区持续协调发展

2005-10-12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吴明山
   历程回顾———河南省三门峡烟区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自发种植、稳定发展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1985年,以自然优势为主的自发种植阶段。三门峡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100米的丘陵山地,昼夜温差大,种植优质烟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83年,三门峡被国家局认定为“全国优质烤烟最适宜区”。1985年全区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收购烟叶1700万公斤,烟叶销售总收入3650万元。
 
     第二阶段,19861995年,以政策引导为主的稳定发展阶段。1986年,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烟叶生产扶持政策,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烟叶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质量和效益稳步增长,烟叶销售总收入由1986年的1750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7600万元,翻了两番。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巩固提高阶段。为推进烟区的科技进步,三门峡烟区大力推行“四包一挂”技术承包责任制,不断加强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新技术的到位率。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包衣种子、苗床土消毒、剪叶炼苗、地膜覆盖、土壤改良等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化学抑芽、平衡施肥和科学烘烤得到了普遍应用,烟叶质量明显改善,烟农的烟叶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
 
    当前形势
    (1)种植规模相对稳定。目前,全区的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收购量50万担左右,成为河南省第一大烟叶产区和全国重要烟叶产区。全市万亩以上种烟乡(镇)达到12个,千亩以上种烟村达到64个,户均种烟5亩以上,30亩以上连片种植达到60%。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建立了三门峡烤烟综合技术体系,制定了种子、栽培、植保、烘烤和收购等相关技术标准,形成了以土地深松、配方施肥、冬耕起垄、规范移栽、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为主要内容的旱作栽培技术体系;二是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烟叶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为烟农提供及时、周到、细致的技术指导;三是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全面建立三门峡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烟叶生产、收购、储运、调拨等环节的管理标准,强化了对烟叶质量的过程管理和过程控制。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拥有标准化烟站53个,水窖1.6万座,机井及喷灌、提灌设施近700座,建成烟水配套烟田15万亩。建造育苗大棚8000多座,全面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已建造炕房6万余座,达到了每5亩烟田一座炕房的要求。
 
    发展之路
     (1)发扬求真务实的思想和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要正确估计烟区当前的实际,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妄自菲薄;要科学判断烟区面临的形势,既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又要准确把握发展机遇;要合理谋划烟区的长远发展,制定的发展目标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当前,三门峡烟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名而不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就必须认真查找烟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做优做强这条主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方面,分配生产计划要求真务实。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宜多则多,宜少则少。另一方面,落实工作任务要求真务实。落实种植面积时不能虚报瞒报,更不能刮“浮夸风”。收购时等级要准确,努力提高纯度。
 
     (2)树立“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发展烟叶生产,要坚持烟农、政府、烟草公司和卷烟工业企业“四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努力实现烟农增收、财政增税、公司增效和卷烟厂满意的“四赢”目标。
 
    (3)夯实烟叶生产基础。一要优化烟区布局,走专业化生产的路子。要从政策导向、计划分配和人力、物力的流向上,促使烟叶生产向“双适宜区”转移。二要建立以烟叶为主的“三三大轮作”耕作制度,使烟田得到休养生息,提高单位面积的质量和效益。三要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为推进烟叶的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系列化服务创造条件。四要制定市县两级相互配套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投入,切实搞好烟叶专业村的烟水配套、烟电配套、烟路配套、烟炕配套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五要建立生产风险基金和科技兴烟奖励基金,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份能保障烟农的基本收入,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六要注重科技投入,大力推广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使科技进步体现在烟叶品质的提高和效益的增长上,从而提高三门峡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4)走质量兴业的发展道路。首先,要走专业化生产和规范化种植的发展路子。既要大力培育烟叶生产大户、大村和大乡,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又要大力发展育苗专业户和烘烤专业户,逐步实现种烟不育苗、种烟不烤烟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次,要认真落实三门峡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通过环节标准和环节措施的落实,实现对烟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要通过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及相应的认证制度,切实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其三,要正确引导和指导烟农按国际标准挑拣分级,杜绝混色、混部、混级现象,提高烟叶收购的等级合格率。其四,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认真落实烟叶等级质量追溯制度,加快烟区向品牌营销的转变,通过过硬的质量、优异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打造三门峡烟叶品牌。
保护好广大烟农的生产积极性。首先,要不断加大对烟农的扶持力度。要不断改善投入方式,优化投入效果,引导烟农增加投入,达到每亩投入300元以上,最低投入不少于250元。其次,必须强化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各产烟县(市、区)和乡(镇)要建立烟农学校,村要建立烟农协会,强化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烟农的技术水平。要着力完善“四包一挂”生产技术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对烟农的一对一服务水平。其三,要优化对烟农的服务。必须树立烟农至上的思想,在烟叶收购环节,要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需,彻底杜绝压级压价和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保证烟农收入的稳步增长。
 
    (5)拓展三门峡烟区的生存空间。要逐步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烟叶营销队伍,努力研究市场,大力开拓市场,准确把握重点烟厂对烟叶质量的需求定位。要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逐步提高“三门峡”牌烟叶在全国的影响力。要把目光瞄准全国重点卷烟生产企业,通过严格烟叶质量控制和管理,树立烟区良好的市场信誉。要扎实推进厂办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三门峡烟叶的省外销售量达到60%左右,对全国重点卷烟生产企业的销售量达到90%以上,并且成为全国知名卷烟品牌的主要配方,基地供应量达到90%以上,形成稳定的产销供应链,为三门峡烟区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中国烟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