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局(公司)创新烟叶收购模式的成效分析

2020-04-15来源:中国烟叶公司作者:李锐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关于加强烟叶收购站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持烟叶生产的片区管理和烟叶收购的磅组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实行“站点组织、磅组实施的烟叶收购模式”,为烟叶收购站点原烟产品班组管理指明了改革方向。

近年来,湖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加强基层站点建设、实行原收原调管理、防治烟站廉洁风险的决策部署,以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施磅组化的产品班组管理为突破口,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防风险,通过全面推行原烟产品班组管理,有力推动了收购站点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湖南烟叶产区立足推动三大变革、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改革实践,为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产区原料保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产区企业的烟站治理整顿、企业规范经营提供了借鉴。

明确磅组职能打造车间工段 推动收购站点质量变革

湖南烟区树立原烟产品理念,落实原烟产品质量责任,把收购站磅组作为出产原烟产品的制造车间生产工段,将制造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原烟产品作为收购磅组的基本职能定位。聚焦原烟产品包内等级纯度和外观包装质量,集成整合交售质量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构建以磅组为单位的“收购工段+成包工段”原烟产品质量管控模式,分工段、分岗位管控原烟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推动收购站点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变革。

“专分散收、编码预检、初检查验”相补充,专分服务严控烟叶交售纯度。开秤前对接生产环节的片区管理,分片分区一体推进成熟采烤、初分去杂、编码预检等工作,打好质量基础。推行“先专分后收购”,聚焦专分质量,构建“专分服务+收购磅组”的全程班组作业模式,收购磅组包干负责对应专分服务的专分质量监管,压实质量责任。专分质检合格的按标准重量成捆封签,一捆一签、一签一码,应用烟叶生产精益管理系统,建立预检信息台账,做到预检后烟叶部位清、颜色清,身份一致、长短一致。交售初检时同步查验预检信息、水分含量和烟叶纯度,对交售质量进行最后把关,确保交售烟叶纯度达到收购定级标准。

“一名助检、一张看板、一次晨会”相结合,站点收购严格精准评级定价。狠抓四级等级质量岗位聘任落实,将质量主检纳入烟站标准岗位管理,发挥质量主检在原烟产品质量保障中的骨干作用。2019年,湖南省烟站质量主检岗位聘任率达到100%。实施主评配备评级助检的“师带徒”制度,落实逐筐翻检、协助翻查烟叶纯度。推行收购质量可视化管理,在初检、评级、成包三个区域分别设置质量控制看板,明示质量问题,推动持续改进,营造磅组竞争氛围。以每日晨会为抓手,搭建团队建设平台,坚持晨会“三讲两看”,讲收购进展、讲等级质量、讲廉洁纪律,看对照样品、看收购报表,及时查摆问题、纠正眼光。

“单独成包、当日成包、配筐成包”相配套,站点成包严把成品包内纯度。全面落实原收原调管理“一包一码”的要求,用烟叶成包赋码机生成烟包唯一代码信息,烟包标识完整标注收购磅组信息,物流全程烟包代码不变、标识不变,成包烟叶不二次挑选、不返工整理。严格执行当天收购、当天成包、次日调运质检,站点成包烟叶库存量控制在日均收购量的1.5倍以内,及时调运、及时质检、及时反馈质量问题。整筐烟叶根据收购等级按质归类、配筐成包,解决不同生产水平农户交售烟叶的同级不同质问题,确保包内烟叶均匀一致。切实加强仓储升溢和损耗管理,磅组收购烟叶年度升溢或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全程考核、单独考核、连带考核”相衔接,收购检查严格包件质量问责。推行以磅组为单位的原烟产品质量考核,通过烟叶原收原调物流管理系统,建立烟叶进、验、销、存完整信息链,全程考核围绕原烟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交售纯度、等级评定、仓储打包等关键环节及相应岗位。收购质量检查考核对象由收购站点细化为收购磅组,推行市州局(公司)中心仓库二次验收制度,对磅组收购烟叶的重量、纯度及外观包装逐包验收,对发现问题的质量追责一律落实到每个磅组,实行单独考核。对收购检查及二次验收反馈的质量问题,倒查追溯到磅组,定期兑现考核结果,磅组“四员”(初检、评级、司磅、成包管理)按比例承担质量损失,对烟站正副站长与磅组实行连带质量考核。

围绕磅组优化整合站点资源 推动收购站点效率变革

湖南烟区围绕磅组管理狠抓站点设施、人力和管理资源整合优化,优化收购站点资源配置,向内部资源配置要效率,着力提升收购集约效率、人员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率,推动收购站点效率变革。

整合烟站收购规模,提高收购站点收购集约效率。结合烟叶生产布局调整情况和烟站人力资源现状,持续推进站点资源整合,对规模偏小、设施落后、布局分散、人员不齐的烟叶收购站点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湖南全省收购站点由2017年的80个站、146个点,整合为现在的75个站、135个点,2019年单站、单点收购规模分别达到3.76万担和1.34万担。在抓好站点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湖南省局(公司)统一按8000担左右的标准设置收购磅组,收购规模不足的,则与邻近收购点整合,采取“一个磅组、一套人马、约时定点”的方式实行流动收购。2019年,湖南省共设置收购磅组329个,平均收购规模8578担,同比提高323担,站点人均收购量2026担,同比提高132担,实现了收购集约效率和人均收购劳动效率双提升。

加强烟站岗位配备,提高收购站点人员配置效率。优化烟站收购成包业务流程,规范磅组岗位设置,统一烟站收购的纯度检验、对样评级、准确称重、均匀成包四个关键环节,对应设置初检、评级、司磅、成包管理“四员”岗位。以新一轮“三定”工作开展为契机,立足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保证总量,全面加强烟站队伍建设,提高人员配置效率,激活人力资源效能。湖南省局(公司)近三年累计引进烟叶专业人才近200人,通过余缺调剂、人员归队、机关转岗等方式,推动人力资源向基层站点倾斜。

推行烟站定额管理,提高收购站点投入产出效率。聚焦降本增效,精准运用烟站管理诊断成果,大力推行磅组收购成本定额管理,推动精益收购落实落地。按照“可执行、可操作、可考核、可追责”原则,从人工、设备、费用、时间等维度,编制磅组成本定额控制指标体系,明确磅组用工数量及收购筐篮等设备耗损标准,明确装卸等直接费用开支额度和收购时间要求,配套建立指标实施、控制和考核制度,对标对表,着力提升收购站点的投入产出效率。2019年,湖南省收购磅组平均收购用时较上年缩短5天,收购辅助人员减少620人,整体收购成本费用降低5.6%,担均收购费用下降15元。

明晰磅组权责完善运行机制 推动收购站点动力变革

推动烟站收购工作动力变革,核心是优化烟站管理考核方式,激发自主管理活力。湖南省局(公司)以实施磅组管理为契机,着力构建责权利一体的磅组运行机制,较好地发挥了磅组在提质量、防风险、强服务中的作用,为收购站点动力变革打下了基础。

完善磅组权责运行机制,激发站点自主管理动力。突出磅组在收购业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自主管理、责权利一体,完善磅组运行机制。在团队组建、现场管理、质量管控、绩效考核等方面对磅组充分赋权,在质量控制、风险防治、收购秩序等方面全面压实责任,着力提高磅组的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能力,实现由被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全面梳理磅组“四员”工作职责,压实“四员”的质量责任、廉洁责任和服务责任,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实行磅组绩效切块核算,绩效工资向“四员”倾斜,充分调动磅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省烟叶站点广泛开展标杆磅组选树活动,湖南省局(公司)“十佳磅组”三年一选,产区市州局(公司)“优秀磅组”一年一评,营造崇尚先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激发了磅组管理活力。

合力共治收购廉洁风险,激发站点风险防治动力。湖南省局(公司)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烟叶收购站廉洁风险防治的指导意见》,防范收购廉洁风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烟站、磅组延伸。为制约监督烟站磅组评级定价、称重计量的权力运行,湖南省局(公司)梳理收购环节廉洁风险点并配套制定防治措施,编制下发《烟站廉洁风险防治工作手册》;在全省75个烟站配备兼职纪检监察员,赋予相应监督权限,完善收购工作监督网络;以落实国家局烟站重点抽查整改要求和烟站巡察整改为契机,全面规范合同管理、验秤校秤、公开公示、收购行为,推行收购磅组廉洁责任制,磅组与县级局(分公司)签订廉洁风险防控责任书,“四员”与烟站签订廉洁收购承诺书,分解廉洁风险防治责任,落实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烟站高清监控系统在烟叶收购流程执行、现场管控、行为规范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置。

站务公开保障烟农权益,激发站点服务烟农动力。进一步压实磅组工作责任,强化服务烟农意识,全面推行收购站站务公开,切实保障烟农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主动接受烟农的监督。收购站点及时公布国家标准、收购价格、补贴政策,公开磅组人员名单、收购流程、交售要求,公示收购廉洁风险点、收购预约安排及合同执行情况,以公开公示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收购现场公示等级样品,坚持对样定级、依质论价、公平收购,严查严处“人情烟”“面子烟”等侵犯烟农权益行为,验秤校秤环节邀请烟农代表全程监督,每个站点配备公平秤,保障烟农公平交易权。在收购站点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和调查烟农举报投诉,畅通烟农诉求表达渠道,保障烟农监督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