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渝金香

2017-08-27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卢蒙 刘玉婷

  转眼已是秋天,地处西南边陲的山城重庆,12个产烟区县的42.48万亩烟叶,即将迎来收获。

  与以往有所不同,今年,这里的片片金叶都会有自己的“名片”,上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渝金香”。

  近年来,全国烟叶库存居高不下,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形势如此,如何才能确保烟农不减收、财政不减税、企业不减效?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认识到,烟叶也是一种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客户青睐,就必须走品牌创建之路,打出自己的响亮“名号”。基于此,2016年2月,他们提出打造特色烟叶品牌,进一步彰显重庆烟叶品质特色,提升重庆烟叶核心竞争力。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创牌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渝金香”三个字,浓缩地体现了重庆烟叶的生态特色、内在品质与外在特征,正式成为重庆特色烟叶的品牌标志。

  这属于重庆烟叶特有的“渝金香”,正飘溢在巴渝大地的山水之间……

  “渝”: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

  《天工开物》有云:“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意思是说,土壤的性质经过漫长的时代而有所改变,农作物的种类、特性也会随着不同的自然条件而有所区别。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风物,对烟叶来说亦是如此。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重庆拥有极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条件,境内生长的烟叶也蕴润着巴渝独有的味道和气息。

  据了解,重庆烟叶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天启年间,“湖广填川”“重庆开埠”更带来了烟叶种植的迅速推广。自1983年成立以来,重庆市局(公司)以“生产最好的特色优质生态烟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馈赠开展烟叶生产。

  生态是凸显特色、打造烟叶品牌的根基。具体到重庆烟区,其所具备的适宜烟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包括:

  其一,境内有武陵、秦巴山脉错落其间,地形多为深丘、山谷,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宜烟面积广袤;平均气温、降水量等适宜,立体气候明显。

  其二,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贯穿而过,水源丰富;近年来重庆市局(公司)大力兴建烟水配套工程和水源性工程,进一步保证了烟叶生产用水。

  其三,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素有“绿色宝库”美誉;烟叶多生长在山林之间,造就了“一片森林一片烟”的绝佳生态环境。

  总体来看,重庆烟区得天独厚的山地坡谷自然生态,集成了光照、雨露、温度、土壤、矿物质五大烟叶生产的重要元素。同时,从光、温、水各单项指标及综合指标考察,重庆均处于全国中间水平,构成了“中间香型”烟叶特色的自然生态基础。

  这一点,在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重要攻关任务之一——“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研究”中便有所体现。在这次研究成果中,以巫山烟区烟叶为代表的重庆烟叶被归类为“武陵秦巴—醇甜香型”,具备典型的“中间香型”特点。

  “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可以说,重庆烟区所拥有的不可复制的生态优势,为打造“渝金香”特色烟叶品牌打下了“天时”“地利”的基础,造就了其以生态为特色的质量风格。依托于此,重庆烟区正着力优化种植布局,引导烟叶生产向生态环境佳、种植条件优、生产水平高、社会氛围好的地区转移,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全市集中打造55个万担乡、500个千担村、5000个百担户,不断提升烟叶生产水平。

  “金”:一套精益求精的保障体系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名号”再响、“名片”再美,没有优良的品质作保证,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

  近年来,重庆烟区按照国家局的总体要求,实施“烟草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用于修建水池、育苗大棚、密集烤房、机耕路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趋于完善,充分满足了烟叶生产需求。

  在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同时,重庆市局(公司)也在思考如何“更上一层楼”,促进生产技术水平和烟叶内在品质提升,实现以“良法”育“良叶”。

  为此,他们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在播种育苗、备栽移栽、大田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落实实用技术。目前,全市各环节标准化生产技术执行率、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专业化育苗、烘烤、分级全覆盖,机耕、植保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与此同时,为保障原料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重庆市局(公司)大力倡导烟叶生产绿色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们在充分研究烟区生态特点基础上,打造出了一套综合利用各项技术的绿色防控体系,推进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控技术攻关和集成推广。

  为保证技术措施有效落地,他们按照“烟农宣传面、地块覆盖面、政府参与面”3个100%的目标要求,一方面通过入户调研走访、集中组织培训等手段,让广大烟农了解绿色防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保障机制上将方案落实情况与种植计划、生产投入、年度考核等挂钩,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起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在全市范围内,重庆市局(公司)还先后推行了烟叶生产GAP管理、烟叶“采烤分收”一体化、全面烟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举措,精益求精做好烟叶品质保障工作。

  除了落实这些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要求,各产烟区县也结合自身情况,推行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措施。

  ——武隆烟区根据工业企业反馈的烟叶质量信息及科研院所的检测结果,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方案、植烟区域布局,在品种、施肥、栽培、烘烤等环节着力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香气质量。

  ——万州烟区联合重庆市烟科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机构,通过土壤取样化验等方式开展土壤肥力特征分析,并收集土壤养分、烟田分布图等信息,构建了烟叶种植生产信息决策系统和以科学数据为基准的施肥配方方案。同时,大力推行施用农家肥,创造良好的田间土壤生态环境。

  ——巫溪烟区在组织管理模式上谋求突破,探索推行烟叶生产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基础信息、科学划分生产网格,用一张涵盖全县烟区的“网”构建起了权、责、利清晰的新型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优质。

  ……

  “好技术、好措施”带来“好烟叶、好收成”。种种基础保障及配套措施的跟进,让“渝金香”这张“名片”因烟叶质量的提升而更加闪亮。

  “香”:一份备受青睐的独特气韵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处良域而用良法,形成了重庆烟叶鲜明的质量风格特征,也使“渝金香”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一定优势。

  所谓特征“鲜明”,并非一定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浓香型”或“淡香型”。采访中,这一观点被一些行业专家所反复强调。

  “过去,由于‘中间香型’内涵不清、特征不明、概念模糊,在‘中间香型’的研究工作中,要么往清香型靠,要么往浓香型靠,认为‘中间香型’就是没有特色。”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刘百战认为,实际上,“中间香型”本身就是一种特色。这是因为,相比过去来说,工业企业卷烟配方中所需烟叶的种类逐渐增多,对高配伍性的烟叶需求量增大,以重庆烟叶为代表的“中间香型”烟叶工业可用性强,在配方中可以提高产品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烟气丰富度,平衡香型风格,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这种“中间香型”因何而来,具体又有哪些可用价值?

  作为“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研究”课题牵头人之一,刘百战告诉记者,重庆的各项生态气候指标具有明显的“居中”条件,再加上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重庆烟叶的几大优势。

  以糖含量指标为例。“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的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烟叶品质评价指标,过去认为烟叶的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而蔗糖这类非还原糖含量高的烟叶是不好的。”刘百战说。

  而后来的研究表明,蔗糖的加入可以减轻烟气的刺激性,柔和烟气,增加甜感。刘百战在研究中发现,作为“醇甜香型”典型代表的重庆巫山烟叶蔗糖含量高,口感更加柔和。“这契合了当前卷烟消费变化趋势,因此正是重庆这类‘醇甜香型’烟叶发挥作用和优势的时候。”刘百战表示。

  此外,含氮化合物含量适中,各项化学成分均衡协调,使重庆烟叶适用性广、亲和力好,具有极强的配伍性。

  这样的特点,也日益被卷烟工业企业认识和接受。

  “重庆烟叶成熟度较好,色泽油润鲜亮,钾氯比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烟叶的燃烧性较好。当然,在某些指标和成分上也有一定缺陷。”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旭东分析了重庆烟叶的优势与劣势,并认为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扬长避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巫山、武隆、丰都等地区的不同等级烟叶进行了生物技术处理,有效减轻了烟叶杂气、降低了刺激性,增加了烟叶回甜感,烟气更加柔和细腻,突出了‘醇甜香’风格特色。”

  在全国范围内,重庆烟叶已经进入17家工业企业卷烟配方中,在湖南中烟、江苏中烟、广西中烟卷烟原料使用比已达到5%以上,并进入“中华”“白沙”“双喜”等知名品牌主配方,愈发受到工业企业的青睐。例如,武隆烟区的巷口、江口、白马、火炉4个基地单元分别与广东中烟、江苏中烟、重庆中烟及江西中烟建立起紧密型基地,全面实现了烟叶原收原调,且进入核心品牌配方的比率在逐年增加。

  “创建特色烟叶品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将深入推进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深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管好‘第一车间’,同时做好工商研三方协同,坚持市场主导、按需生产,持续提升‘渝金香’特色烟叶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重庆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王永平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