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紫阳县局(分公司)山地富硒烟叶开发纪实

2014-08-11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丁波

  微风吹过,陕西省紫阳县高滩镇高滩村村头山坡上碧绿的烟叶随风摇曳,掀起阵阵翠浪。这青山绿水间的烟叶就是紫阳县的特色富硒烟叶。

  近年来,紫阳县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紧抓住当地有利资源,积极探索山地富硒烟叶开发,解决烟往哪里种、怎么种好烟、靠谁去种烟的问题,实现了富硒烟叶产业的顺利发展。

烟往哪里种?

  生态决定特色,既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也对烟区的布局优化、区域定位和科学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紫阳县局(分公司)结合富硒烟叶重大专项试验课题,把努力改变种烟乡镇多、规模小而散的烟叶生产布局作为首要任务。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2010年冬,他们果断实施任河流域山地生态富硒特色烟叶开发。2013年,实现了总量过万担、质量大提升的预期目标。

  任河是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212公里,其中,紫阳境内长128公里,流域面积2356平方公里。该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7℃,无霜期268天,日照充足、空气湿润;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大,宜烟耕地6.2万亩,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的高山区,远离工业园区,无污染,生态环境友好;高速路、铁路及310省道横贯任河而过,村级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农业人口依耕地而居,人力资源充足。

  为充分发挥优势,根据省、市《特色优质烟叶规模开发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烟叶生产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紫阳县局(分公司)权衡8个乡镇发展实际,确定了以主攻任河流域“两稳定、两确保、两拓展、两突破”的烟叶布局新思路,将任河流域融入安康市的三条种植带,着力打造成环任河流域富硒生态烟叶种植示范区。

  几年来,他们坚持实施“定好镇、规划好村、选准人、规模化种植、密集化烘烤”的发展措施,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烟田、优化烟农。该流域烟叶种植重点乡镇由原来2个发展到5个,专业村由5个带动到12个,户均种植面积由12亩提升到25亩。烟叶生产布局基本实现了由汉江两岸的分散种植,向任河流域一条线的转变,种植烟田由零星拼凑式向一条河、两面坡集中连片式转变。

怎么种好烟?

  紫阳县局(分公司)充分发挥任河流域自然生态优势,深入开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注重多元化生产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应用,狠抓标准化技术推广,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注入生机、增强动力。

  紫阳县局(分公司)将广城、高滩两个市级生产示范点,建成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特色烟叶开发示范、标准化生产示范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示范四位一体的核心示范平台。集中政策资源,按照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综合配套烟水、烟路、烟机、烟炉、育苗大棚等烟田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工场化烘烤及专业队服务的方式;在生产技术规范管理上,围绕安康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狠抓标准化技术措施的规范到位,提高烟叶技术含量;按照富硒烟叶开发实施方案和开发试验项目任务,在示范点认真开展烟叶开发相关试验示范工作。

  创新是动力,是特色优质烟叶规模开发的活力源泉。紫阳县局(分公司)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注重标准化技术规程与生产实际结合。针对任河流域的 “小气候”特点,组织专项调研,提炼出“以早避灾”的县域特色趋利避害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积极应用“高山苗、低山育”和“井窖式小苗移栽”的管理措施,达到了对不同海拔烟叶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热条件,克服秋涝和低温对高海拔烟叶后期采收烘烤的影响。同时,他们为解决轮作难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三三制”耕作制度,即在烟叶收获结束后,引导烟农及时腾出三分之一的烟田种植萝卜、早油菜、早大蒜等当年冬天或来年早春能收获且不影响烟叶种植的短生育期农作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寻求到轮作新途径。

靠谁去种烟?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叶质量提高的关键还是在烟农种烟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紫阳县局(分公司)注重引导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宣传相关政策。高滩镇高滩村、龙虎村,广城镇万兴村35岁左右的青年农民积极返乡发展烤烟产业。该县建成300亩集中连片种植区15处,实施规模种植、分户管理、集中指导的办法,发展特色产业。

  他们还重视烟农队伍稳定和烟农技术素质提高,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专业化烟农队伍,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工作,尤其是每年年初组织的烟农科技培训会,宣传行业发展战略及烟叶政策,培训关键生产技术,转变烟农发展观念和效益增长方式,详细讲解烤烟生产成本构成和成本合理控制的关键节点,印发《烤烟种植成本合理控制指南》、《生产技术方案》和《政策公开明白卡》等资料,指导烟农明明白白理性种烟、科学经营,充分发挥其生产主体作用,共建和谐生产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