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烟叶可用性的思考

2013-07-11来源:赣州市烟草公司作者:杨庆根

  本文结合可用性的内涵,分析了重视并改善烟叶可用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当前赣州烟叶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如何改善烟叶可用性提出了初步的思路和措施。

  烟叶可用性是卷烟工业企业对产区烟叶在其卷烟配方中是否好使用的一种直接反映和评价。相比质量而言,烟叶可用性更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产区烟叶“质量”的优劣水平,因此对烟叶生产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烟叶可用性概念的内涵

  可用性是由国外创造和率先使用的概念。1970年,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农业组对有关烟叶质量的定义进行讨论后总结认为,从农业观点给质量下定义要考虑到工业的观点和工业使用价值。最后参会代表一致认为用“可用性”一词比用“质量”一词更合适。因为评价烟叶质量是基于烟叶本身的理化特性和烟气特征,质量的概念似乎是固定的、不变的,而可用性则是包括烟叶本身主观的特征和客观的要求,是可变的,是随购买者的要求而变的。可用性是对烟叶本身更进一步的全面评价。

  根据朱尊权院士的观点,从工业使用的角度讲,可用性就是工业上常讲的使用价值。朱院士认为,工业上要求的可用性:一是能制成优质的受消费者欢迎的卷烟,并能保持香味稳定;二是能适应卷烟加工处理,消耗少,出丝率高,成本低;三是安全性好,符合有关卫生各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他认为可以从外观因素、物理特性、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安全性等5个方面评价可用性。

  因此,可用性虽以烟叶本身质量为基础,但与工业企业的品牌定位、配方技术等工业因素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卷烟产品质量风格、制造成本、使用安全等方面。

  高度重视并改善烟叶可用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赣州紧紧抓住“北烟南移”等重要机遇,大力发展烟叶生产,烟叶产业实现了较快速发展。但随着烟叶规模的扩大和全国烟叶形势的变化,烟叶可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工业企业的反应也较强烈。与此同时,受体制的影响,可用性问题并未完全引起烟叶基层同志的高度重视。改善烟叶可用性,烟叶基层尚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般来说,改善烟叶可用性,对于产区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站在工业企业的角度审视烟叶生产,增强烟叶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切实提升烟叶产品特征与工业企业需求的吻合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二是更能适应当前烟叶生产形势和行业发展要求,有利于争取工业企业对产区计划的支持,稳步扩大产区烟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同时增强烟叶产业发展后劲。三是有利于引导政府科学规划、发展烟叶产业,促进科技兴烟,提升烟农的商品质量意识,使烟叶这个惠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局提出,到2015年,全国要基本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烟叶基地化比例要达到80%。如何加快推进赣州烟叶生产“三化”工作,到2015年基本达到国家局提出的要求,是产区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笔者以为,改善烟叶可用性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积极改善烟叶可用性,有利于取得工业企业的关注、信任和支持,是加快实现烟叶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基本前提,是加强烟叶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当前烟叶生产管理的紧迫任务。

  烟叶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赣州信丰、石城等县的烟叶得到了主要调拨工业企业的较高评价。根据近年来工业企业反映,赣州烟叶可用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烟叶匀质性不够。产区之间、批次间烟叶质量仍有较大差异,同时烟叶质量年度波动也较大。烟叶质量不均衡、不稳定,给工业企业稳定卷烟配方造成很大难度。

  烟叶成熟度不够。部分产区上中等烟轻度含青、僵片较多,表面看似成熟实内部未成熟,特别是上部烟叶成熟度普遍较差。成熟度差的烟叶组织结构不疏松,青杂气吸味明显重,烟叶本香不显。

  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上部烟叶过于肥厚、结构偏紧,烟碱含量普遍高于可用水平,烟味劲头过大,刺激性加重,可用性差,难以适应当前国内普遍卷烟配方要求。

  烟叶纯度不够。上中等烟混青混杂,跨级烟叶比例偏大,特别是低次烟扎把、水分超限、混入非烟物质时而发生,对卷烟配方造成致命影响。

  产生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生产环境的多样性、烟农水平的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同都是造成烟叶质量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从技术落实角度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具体原因:一是施肥、打顶等关键标准落实不够统一,烟叶最终长势长相差异较大;二是烘烤技术落实情况相差很大,突出表现在变黄、定色阶段烘烤技术落实差异大,基本上烟农一种烘烤习惯形成一种烘烤质量;三是烟叶预检质量不稳定、不均衡造成批次间烟叶质量存在差异。烟叶质量年度间大幅波动,主要是由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造成的灾害和降雨量分布无法预测而引起的。

  烟农过度追求产量、忽视质量是造成烟叶成熟度不够、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在利益驱动下,烟农往往过量施用氮肥,追肥有时过晚,忽视水肥耦合,且打顶偏早,在东南烟区后期温度较高土壤氮素矿化加剧的情况下,无法避免地造成打顶后烟株对氮素的过量吸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自然偏高。同时,即使没有翻顶也容易导致上部烟叶过厚和成熟时间拉长,在当前水稻轮作和分七到八次采烤条件下往往难以做到成熟采收,加上烘烤技术不高,所以产生成熟度不够的上部烟叶。在产生“黑暴烟”、病害爆发情况下,中部烟叶成熟度也不理想。

  没有将生产扶持与烟叶商品质量挂钩,不同质量档次水平烟叶收购均价差距还不够大,约束激励机制缺乏造成部分烟农忽视商品质量而故意混等混级以谋求利益最大化,加上预检质量把关不够严格,造成了烟叶质量不理想。

  改善烟叶可用性的思路和措施

  抓好烟叶可用性改善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优质适产”烟叶生产方针,坚持工业主导质量、科技支撑质量、落实保障质量、政策引导质量、改革促进质量的原则,围绕烟叶整齐、均衡、稳定、优质、安全等目标,瞄准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促进标准作业,努力构建全市优质、均衡、稳定、安全的烟叶标准化生产体系。

  统一思想,增强抓烟叶可用性的责任意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培训,使产区上下在改善烟叶可用性重要性、紧迫性方面和如何改善烟叶可用性方面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努力提高抓烟叶可用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推动烟叶可用性改善工作。

  优化布局,提高烟叶生产集中连片水平。集中连片是稳定烟叶生产、提高烟叶均衡度和优质水平的重要前提,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切实争取产区政府支持,大力发展土壤优质、田块集中连片的产区,逐渐压缩并最终取消地形坡度大于25度、田块小而分散、不适宜规模生产的产区,建立一批符合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的基本烟田和生产片区。在基本烟田范围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烟农合作组织,建立以烟为主的农业耕作制度,推行良好农业操作,改善烟叶生产环境,努力提高安全、优质、高效、持续的综合生产能力。

  标准作业,提高烟叶生产均衡稳定水平。坚持以优化结构为中心,以提高烟叶整齐均衡度和控氮降碱为抓手,切实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打顶等关键措施,使产量回归合理区间;落实摘除下部不适用烟叶和顶部烟叶不采不烤等措施,提高采烤烟叶田间生长质量水平,减少不适用烟叶比例;加强成熟采收,落实“一烤一方案”,努力提高烟叶成熟度和外观质量水平。加强三级示范点建设,大力扶持烟叶合作社发展,促进标准化作业,带动产区整体水平提高。加强生产过程调度和绩效考核,促进标准作业落实,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整齐、均衡、稳定水平。

  工商互动,提高烟叶质量与工业要求吻合水平。坚持“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的方针,建立烟叶产区与主要客户、科研机构定期沟通机制和平台,及时沟通烟叶生产、烟叶使用和生产技术等方面信息,努力推进烟叶质量评价和烟叶可用性改进工作,使烟叶质量更加符合工业要求。通过卷烟销售、邀请工业企业介入生产收购等有效途径来深化工商关系,尽快促成烟叶基地建设,推动烟叶品质特色化,深刻提升烟叶可用性水平。

  政策引导,提高烟农标准化作业配合水平。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将烟叶生产扶持与标准化生产挂钩,按照“优质多扶”的思路,用足用活政策,引导烟农注重质量并切实配合改善烟叶可用性。积极落实优化结构政策,进一步优化烟叶区域、部位、等级结构,提高整体烟叶可用性。实行“高纯低线”收购政策,加强烟叶预检管理,严格限制影响烟叶可用性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拉开不同质量档次烟叶均价水平,扩大“优质优价”的激励效益,通过落实良好的收购政策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用好行业救灾捐赠政策,切实救助因不可抗力而造成较严重烟叶灾害损失的烟农,稳定优质烟农队伍。

  科技攻关,提高烟叶生产科技支撑水平。加强烟叶技术研发服务体系、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科研设施和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介入烟叶生产,提出改善烟叶可用性的技术措施,努力解决制约烟叶可用性提高的生产技术问题,积极研制或改进有利于减工、降本、促进技术落实的烟叶生产机械。当前,迫切需要根据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三纵三横”的思路,研究建立在优化结构条件下全市不同香型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生产片区,以支撑烟叶质量更加稳定、均衡且更加符合工业企业需求的精细烟叶生产管理。在分香型精细管理基础上,密切跟踪和充分利用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开展应用研究,不断提高烟叶优质特色水平,增强烟叶可用性。

  改革创新,提高烟叶生产管理层次水平。根据当前烟叶形势和发展趋势,在坚持市公司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稳妥推进部分等级烟叶原收原调和让工业选择烟叶产地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产区与工业企业对口调拨、烟叶计划与工业企业需求挂钩的烟叶收购调拨经营和计划分配机制和具体操作方式,使基层单位逐渐参与烟叶经营、直面市场压力。建立同一香型或特色烟叶片区不同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推动跨区域联合管理、督查和考核,以提高片区烟叶可用性。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信息系统,为实现烟叶精细管理、更好地满足工业企业需求提供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