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北接西昌,南连宁南,西邻德昌,东北面与布拖、昭觉接壤,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彝族占75.4%,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全县耕地总面积49.27万亩,宜烟耕地面积37.98万亩,海拔1040-4395米,立体气候明显,土地、光热资源丰富,是凉山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最具发展潜力和“山地清甜香”特色优质烟叶品质的代表县之一。
艰难的发展历程
普格烤烟产业从无到有,从初具规模到发展壮大,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8年,承载了几代烟草人辛勤的汗水和心血。1982年,全县试种烤烟1000亩,总产量1620担,总产值11.2万元,试种成功。县委、县政府随即加强发展烤烟产业的行政指挥力度,提出“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优质适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刀阔斧发展烤烟产业。到1985年,全县烤烟种植突破万亩大关,总产量2.27万担,总产值218万元。当年,普格选送的烟叶代表凉山州参加郑州全国烟叶博览会,以优异的品质和质量一举夺魁,获得金奖;更加坚定了普格发展优质烤烟的信念。难料形势急转直下,1986年-1995年,整整10年时间,烟叶产量一直在0.37万担到2.07万担之间徘徊,普格烤烟几遭灭顶之灾。普格烟草人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呕心沥血,奋力拼搏,保住了普格烤烟的火种。
1996年,普格烤烟迎来新生。县委、县政府严格执行国家局“双控”政策,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提出“进一步优化布局,突出重点,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思路;出台奖惩政策,组建县烤烟生产督查指导小组等多种方式;打破制约普格烤烟发展的桎楛,攻坚克难,奋起直追。到2006年,全县种植烤烟4万亩,收购烟叶10.36万担,产值达5926万元。开创了普格烤烟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2007年,普格烤烟产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县委、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坚持“稳定规模、主攻质量、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方针,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优质烟叶生产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实现了“五年五大步,五年五突破”。2011年,实现烤烟种植7.72万亩,产烟22万担,收购20.26万担,总产值1.8亿元;普格烤烟大步迈进20万大关。
突起的雄鹰
多年蛰伏,只为今日之腾飞。普格烟草抢抓国家局成康局长提出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和省委奇葆书记提出“将凉山烟叶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历史机遇。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深掘潜能、开拓创新;编制《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2010-2015年)》。至十二五末将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建成基本烟田35万亩;联合川渝、上烟等五家工业公司,全面建成螺髻山、荞窝、普乐、洛乌沟、西普、小兴场、孟甘7个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完成八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形成年生产能力35万担的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全国知名高端卷烟品牌核心原料基地,烤烟产业年收入突破3.5亿元,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跨越。2012年,按照“稳定规模、夯实基础、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特色优质烟叶“核心基地”这一目标,全面落实现代烟草农业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种植烤烟8.60万亩,收购烟叶21.5万担(35个等级),实现烟农收入2.0亿元。
普格,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地,在这片火热的大地上,普格烟草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