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烟叶产量占全国比重不大,今年计划产量不过73万多担。但产量少并没有影响广东烟草人开发特色优质烟叶的工作热情。在他们眼中,广东烟叶是中国烟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要为烟草行业原料保障上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8月、9月,本报记者深入广东南雄、梅州、韶关采访,记录下了广东烟草人在烟叶生产中付出的努力、进行的探索。
南雄:整治土地育良烟
陈三林是广东省南雄市湖口镇承平村的烟农,种烟已有20多个年头。但前几年,他并没有在家乡种烟,而是“转战”韶关的乳源县、湖南的郴州市等地租田种烟。今年,他才回到家乡重新种起了烟叶。
陈三林为什么要出去租田种烟?是什么让他今年又回来了呢?
地好,又不好
南雄烟叶种植有300多年的历史,烟叶品质优良,负有盛名。南雄烟叶具有典型的浓香型风格特色,表现为香气浓郁芬芳,烟气醇和饱满,有较明显的焦甜感。
南雄之所以能产出如此优质的烟叶,与其拥有的紫色土有关。该种土壤主要集中在浈江两岸的丘陵地带,是由第三纪的紫色砂岩和紫色砂页岩风化而成,呈中性至微碱性,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浅薄,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氮含量低,磷、钾含量高。
在南雄,由紫色土形成的旱坡地是最适宜种植烟叶的土地。虽然拥有先天优势,但紫色土旱坡地在烟叶种植方面的劣势近年来也凸显出来。
南雄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生产收购科副主任彭文松向记者分析说,紫色土旱坡地种植烤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田块小且不规则,土层薄且保水、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第二,基础设施薄弱。无烟水工程,烤烟生产基本“靠天吃饭”,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机耕路状况较差,交通不便,导致农事操作困难。第三,机械化水平低。紫色土旱坡地大部分坡度都大于5度,这对起垄机、移栽覆膜机、中耕机、培土机等农机具的性能及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劳动量。
由于这些客观原因,近年来,紫色土旱坡地烟叶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陈三林也因为这些问题而离开故乡,外出种烟。
“烟叶规模化种植才会有大收益。因此尽管家乡的土很好,我也不得不选择到土地连片规模比较大、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种烟。”陈三林说。
面对这种情况,为生产出更多特色优质烟叶,稳定烟叶生产,南雄市局(公司)借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机,下定决心进行旱坡地改造。
改造初显规模
8月初,记者来到南雄。
在湖口镇旱坡地开发示范区,记者看到,连片的旱坡地呈阶梯状向上延伸。在顶部的平地上,一个水池已经修建完毕,为旱坡地的灌溉打下了基础。一条机耕路穿过旱坡地延伸向远处的村庄。一条条水渠散布在田地里,清水潺潺,滋润着这片紫色的土地。
同行的旱坡地开发示范区专项工作小组组长陈少文告诉记者,这是去年改造完成的1000多亩旱坡地,今年全部种上了烟叶。随后,他带领记者来到相隔不远的另一片地。那是今年将要改造的旱坡地,此时正灌木丛生。
“明年你再来,就会看到一片良田了。”陈少文笑着说。两边的鲜明对比,显现出改造成果巨大。
2010年,南雄市局(公司)在湖口镇太和、承平两个村开展了紫色土旱坡地改造示范,共改造2800亩,投入495万元。
改造过程中,南雄市局(公司)联合政府部门,以基地单元内集中连片旱坡地为改造对象,实行就地取土,沿等高线横坡修筑梯梗,回填泥土,加厚耕层,降低局部坡度,使梯面达到“平、实、厚、肥”的标准。
南雄市局(公司)以成片开发为目标,依托水源,烟水、烟路、土地整治配套规划,基本达到旱坡地烟水配套、路网相通、机械作业的要求。他们根据地形地貌,对能够通过灌区引水的地块进行渠道疏通,引水灌溉;在不能通过引水灌溉的地块建设提灌站、水池、管网及塘坝等基础设施,实现旱坡地“旱能灌、涝能排”。
如今,南雄旱坡地已连片形成规模。听说此事后,陈三林立即决定回到家乡种烟。今年,他承包了243亩旱坡地种烟。
“现在家乡有条件了,我当然愿意回来在家门口种烟啦。”陈三林笑着说道。
完善配套措施
为确保紫色土旱坡地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的充分彰显,南雄市局(公司)在原有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集成先进适用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完善了紫色土旱坡地生产技术体系。
由于紫色土旱坡地生态的脆弱性,为确保该类土壤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南雄市局(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轮作制度,实行2~3年一轮作,做到用养结合。
同时,南雄市局(公司)积极创新生产模式,引导和推动连片紫色土旱坡地向陈三林这样的种植专业户及种植合作社集中,推进规模化种植,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技术体系的落实上,南雄市局(公司)也组织专门的队伍负责。湖口烟叶工作站副站长邱万勇告诉记者,烟站里目前有一支9人组成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分环节、分片指导旱坡地烟叶生产,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生产标准。
“目前,土壤肥力偏低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这是由于旱坡地的土层较浅造成的。我们正在进行土壤取样,开展肥效试验,在此基础上,制定配方施肥技术。”采访中,陈少文向记者说出了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
虽然仍有不足,但改造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据南雄市局(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度紫色土旱坡地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均比2009年有明显提高,其中亩产量增加4.5公斤,均价每公斤提高了0.34元,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65%,产值每亩增加了113.89元。烤后烟叶成熟度明显提升,浓香型风格特色进一步彰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的产量不低,质量也都不错,现在虽然还没全部卖完,但收入肯定会比去年更高,我有信心。”陈三林说,他已经深深体会到旱坡地改造的好处。
今后,南雄市局(公司)将在“南雄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内涵”、“南雄紫色土旱坡地烟叶浓香型风格特色的生态机理”、“浓香型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紫色土旱坡地浓香型风格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梅州:集约经营筑根基
“集约化经营”,这是记者在广东省梅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采访烟叶生产工作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集约化经营,是梅州市局(公司)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为烟草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必然要求。”梅州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谢平华说。
梅州市局(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等方面保障规模化生产,积极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
梅州烟叶之思
梅州烟叶生产种植自然条件良好,独缺种烟人。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土壤肥沃,含钾丰富,是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梅州烟叶外观质量好、香气量足、化学成分协调,以清香型风格著称。据史料记载,梅州市种植烤烟已有400年的历史,这里的烟叶曾畅销东南亚。美国专家曾评价梅州烟叶可以与津巴布韦烟叶相媲美。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梅州烟叶却出现了萎缩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种烟的人越来越少。”谢平华解释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青年更愿意外出打工,不愿留在家里种烟。另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用来种烟的土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各种物资价格不断上涨,使种烟的效益有所降低。
在什么土地上种烟?谁来种烟?如何种烟?
这些问题萦绕在梅州烟草人的心头,迫切需要解决。
经过深入思考,梅州烟草人认识到,如果坚持走小户分散种植的道路,烟叶生产水平提高就会成为空谈。
“小户分散种植,烟叶比较效益难以体现。只有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把有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烟农发展成种烟专业户,才能取得规模效益,而且便于管理,对提升烟叶质量有益。”谢平华说。
生产方式之变
2002年,梅州市局(公司)提出了“两个集约”发展思路,即“集约化适度规模种植、集约化育苗”。
首批成为梅州种烟大户的并不是本地烟农,而是来自与梅州相邻的福建龙岩的烟农。“这些龙岩烟农大都是有技术的老烟农,因为当地土地资源有限,无法大规模种植。我们提出‘两个集约’思路之后,他们首先抓住了这个机会,有的租50亩地,有的租100亩地种烟。”梅州市局(公司)调研员游茂雄介绍说。
为推动集约化经营,梅州市局(公司)积极做好烟叶种植区域规划,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由村委会出面加强土地流转。梅州本地烟农逐渐看到了规模种植的效益。如今,种烟大户基本都是梅州本地人。
“土地流转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依法依规通过租赁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游茂雄说。
林辉梅是梅州蕉岭县烟农,今年他种了178亩烟叶。其中包括60多户农民的田地,都是由他以每亩260元的价格租赁的。“像我们这种山村,人均只有8分地,单户无法实现规模种植,无法取得规模效益。”林辉梅告诉记者,“烟草公司大力推动集约化经营,给了我们机会。”
谈到梅州的种烟大户,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黄卫昌。在梅州烟区,黄卫昌远近闻名。这是因为他种植了1700亩烟叶,还开办了烟叶农场。在农场里,他推行工厂式管理,雇佣附近村民当工人,5~8人一组,负责管理50亩烟田。
黄卫昌的烟叶农场管理运营模式成为不少大户学习的榜样。
“在推动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多大规模才算适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黄卫昌起到一种带动作用,带动大户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稳定生产。”游茂雄说。
今年,梅州户均烟叶种植面积已达28.8亩,种植规模在百亩以上的有101户,总面积1.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20%。
长久发展之基
为更好地推动集约化经营,梅州市局(公司)近年来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不断夯实烟叶生产基础,为种烟大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提供专业化服务是梅州市局(公司)促进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去年,他们以基地单元为单位,以专业化服务设施为载体,组建了5个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服务范围覆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5个关键环节,并按环节在合作社内组建了专业队,通过开展专业化服务,有效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
林辉梅除烟农之外的另一个身份是镇山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这个由385名社员组成的合作社成立于去年4月,服务范围覆盖梅州蕉岭基地单元。
“我们从社员中挑选出懂技术、有经验、有责任心的人组建各种专业队,为每位烟农提供优质服务。正是因为有了专业队,大家才能更轻松地种烟。”林辉梅说。
在专业服务合作社建设过程中,梅州市局(公司)安排专人对合作社进行指导。在蕉岭县,记者见到了梅州市局(公司)烟叶生产购销科员工郑凤霞。她刚与蕉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部员工杨发恒联合汇编了《梅州市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手册》。“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合作社规范管理,提高经营水平。我们会根据手册与各合作社进行沟通,一起解决运行当中的问题。”郑凤霞说。
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梅州市局(公司)持续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为烟叶生产提供硬件保障。仅今年就已投入4600万元,建设524个烟基项目,解决烟田排灌、烘烤、用工等难题。此外,梅州市局(公司)建立了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使烟叶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韶关:以“合”为贵烟农笑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紫色砂页岩和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土壤,让韶关成为优质烟叶生长的沃土,所产烟叶香气质好、透发性强,深受工业企业青睐。
然而,山区布局散乱的烟田、以散户种烟和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烟叶种植模式,曾一度成为韶关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
突破口在哪里?韶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将目光聚焦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上。
坜坪村的探索
始兴县马市镇坜坪村是一个种烟自然条件优越的村庄,坐落在浈江北岸,村里有2467亩良田,宜烟田就占了2053亩。
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因素同样突出,集中表现为户均种植规模小、劳动强度大、连片种植操作性不强、生产成本偏高。
为探索山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路子,2007年,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韶关市局(公司)将坜坪村作为试点,以此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在他们的引导下,坜坪村成立了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烟农自愿加入为基础,烟农在合作社的领导下开展烟叶生产和收购。
“成立合作社后,以合作社的名义将宜烟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连片种植。烟农可携地入社,赚取土地租金。”坜坪合作社理事长王衍石向记者讲解了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在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入社烟农按个人意愿承包烟田进行耕种,与烟草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合作社不直接参与生产,主要行使管理职能,同时为烟农联系专业服务队提供专业化服务。”
雷雨岭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最多种过十来亩烟,还分布在好几个地段,劳动强度很大。加入合作社后,地块分散的问题不存在了,他今年一口气承包了105亩地种烟。
韶关市局(公司)负责统筹管理,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服务扶持、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烟叶的统筹生产、收购。
由此,坜坪村逐步形成了“烟草企业+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烟农”的生产组织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烟叶生产过程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落实,户均种植规模达到53.6亩。
全覆盖的专业化服务
在创新生产组织模式的同时,韶关市局(公司)也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工作,打造综合服务合作社。
2010年10月,始兴县成立马市镇浓香黄烟生产综合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地点设在马市镇烟叶工作站。
理事长郭志养向记者介绍说,合作社虽然设在马市镇,但服务范围却覆盖整个县。合作社下设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专业化服务队,为烟叶生产提供全程服务。他们与各村的种植合作社对接,由种植合作社统一联系进行服务。
“我们让综合服务社派人进行服务,比如统一机耕、统一购买农药进行植保,烟农只需管好其他的生产环节。”王衍石说,这就是“八统八分”的运作模式。
“八统八分”,即统一规划烟田,分户种植管理;统一烟田机耕,分户整畦起垄;统一品种育苗,分户购买移栽;统一采购物资,分户发放施用;统一技术培训,分户检查落实;统一防病治虫,分户承担费用;统一采收烘烤,分户指导分级;统一开磅收购,分户交售结算。
“‘八统八分’有效解决了烟叶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等问题,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韶关市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何传国说。
雷雨岭对这种服务模式非常满意:“以前我最怕熬夜烤烟,身体受不了,而且还经常把烟烤坏。现在有专业队来做这些事情,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田间管理上,更好地提高烟叶质量。”
为充分发挥服务合作社的作用,韶关市局(公司)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他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他们还与合作社共同确立专业化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为提高烟叶生产质量打好基础。
集聚合力发展烟叶
在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道路上,无论是成立种植合作社还是成立服务合作社,韶关市局(公司)都非常注重集聚各方面力量,最重要的是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共同促进烟叶生产。
土地流转问题是发展种植合作社面临的最突出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在韶关,种植合作社都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的。以坜坪村为例。王衍石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村里进行土地流转,都是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开展的,由村委会出面,协调起来更加顺畅。
在服务合作社方面,韶关各种烟市、县为支持合作社发展,每年都会从烟叶税中拨一部分资金用于合作社运作资金。
邓国祥曾任始兴县副书记,在任时一直主管烟叶生产工作。退休后,始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聘请他担任顾问。
在他看来,现在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下种烟的越来越少,要保持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合作社是必由之路。种植合作社可以集中土地,让想种烟的人有地可种;服务合作社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让烟农在减工的同时增加收入。
在多方努力下,如今韶关的烟叶生产正走在健康发展的大道上。相信随着各种专业合作社的完善及发展,韶关烟叶将为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