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试点经验 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2010-11-10来源:宜昌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作者:许华强

    摘 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实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烟叶生产大势所趋。笔者以磨坪村试点建设为例,通过紧紧围绕如何搞好基地建设,加快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落实好烟叶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题词:现代烟草农业 试点 建设 三化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实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烟叶生产大势所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通过今年紧紧围绕如何搞好基地建设,加快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落实好烟叶基础设施管护,我们把磨坪乡磨坪村作为试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试点区的基本情况

    磨坪村既是我县的种烟大村,又是磨坪乡政府所在地,版土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010亩,有546户、1610人、 790个劳动力,其中农业户535户、1592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1.89亩,常年种烟面积在1300亩左右,2009年种烟 1466亩,收购烟叶5038 担,烟农收入344.6万元,创税 76万元。今年受计划的控制,实际种烟 1016亩,因冰雹灾害,有648.3亩受灾,其中有 178亩绝收,预计收购量在 2900担左右。

    二、试点建设情况

    突出优势抓好规划。我们通过认真调研,认为磨坪村除了具备产烟大村的优势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该村是一级政府所在地,是集镇规划区,而且随着该乡边远农村人口向集镇的迁移,磨坪集镇的规模将会扩大,集镇的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将会加快,这是其他任何一个产烟村都不能比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确立了“政府主导,系统规划,捆绑投入,共同建设”的建设思路,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近期5000人的规模,请专业部门进行了村庄建设规划;二是围绕做大做强烟叶支柱产业,按照2000亩的规模,请国土部门进行了土地整治规划;三是围绕“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要求,规划一个标准化烟叶收购站点、一个5000亩育苗工场、一个50座烘烤工场,形成了烟叶产业设施一条街。

    积极探索生产方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就是通过“物”的投入解放劳动生产力,并促进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为了探索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我们在全县设计了三种形式:一是茅坪镇罗家村的“润甜专业合作社”模式;二是磨坪乡宜兰村邓中山的家庭农场模式;三是磨坪试点村的“两专”模式。通过前期运行分析比较,“两专”模式比较适合山区特点和烟叶这个特殊产业。“两专”就是专业种植户和专业服务社,其特点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通过组建专业服务社,做好烟叶生产环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和一家一户不好办的事情;专业种植户只要从事田间简单劳动,在以现阶段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基础上,无论规模大小、劳力强弱,都可按统一的规划要求,实现连片规模种植,规范种植,让烟农“潇潇洒洒种烟,轻轻松松赚钱”。

    围绕技能开展培训。我们按照有一定文化知识、有相应的机械设备、有较强的劳动能力的要求,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依法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磨坪烟叶生产综合服务社”,围绕烟叶生产环节,重点就机耕、植保、烘烤开展技术培训。特别是在机耕阶段,按照“服务效率要高、服务质量要好”的要求,对30名服务队员进行了机械的使用、保养和安全生产培训,通过培训,所有服务队员都能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完成整地、起垄、培土等工序。今年该村所种烟叶,只要能进行机械作业的,全部由服务社统一组织完成机耕工作,并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切实加强设施管护。烟叶基础设施管护,是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各烟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以烟水为主的基础设施烟草部门投入建成后有人用无人管、有了问题仍找烟草的问题比较普遍。今年一是争取县政府按当年种烟面积落实了一定管护经费;二是针对管护主体不落实的问题,把烟水设施管护纳入综合服务社的服务内容,并写进服务社的章程,同时按每年每人3元的标准向烟农收取维修费,做到了管护有主体、经费有保障、实施有监督,使烟水配套管护工作得到落实。

    认真抓好项目建设。按照规划,政府投资百万元、700米排水遂道工程已掘进200米;村庄建设已拆迁农户 32户、128 间房屋4160平方米;标准化烟草站、千亩育苗工场、50座集群烘烤工场全面施工;国土配套投入2000亩土地整治项目已在10月开工。

    三、围绕“三化”要求,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在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明确指出烟叶生产要“以满足重点骨干品牌发展需求为导向,努力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要求把“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作为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三项核心保障措施。从本质上讲,“三化”要求就是对现代烟草农业提出的具体建设要求。通过今年的试点建设,要实现“三化”目标要求,笔者认为要紧紧围绕“规划、烟田、模式、合作、设备”进一步做好工作。

    1、规划科学是前提。自2005年以来,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烟区以烟水、烟房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已转向烟路建设,从很大成度上改善了烟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但建成后设施不配套、设施闲置、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设前期缺少科学的规划。现代烟草农业规划首先要坚持“经济、合理、可行”的基本原则。围绕基地单元建设,既要坚持国家局关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又要适当考虑不同烟区的自然条件;既不能贪大求样造成得不偿失;又不能降低标准脱离现代烟草农业的本质特征。其次要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把促进烟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基地单元的山、水、林、田、路、村庄和相关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以发挥行业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更好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捆绑投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要求高、协调任务大、而且在投入方面行业不可能总揽,这就要求从规划开始就要坚持政府主导,并对交通、建设、国土、水务、水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调控,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捆绑投入共同建设,同时也可避免部门之间相互重复投入造成浪费。

    2、烟田整治是重点。目前以我县为例,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方面,烟水、烟机、烟房等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烟路建设正在全面启动。但由于烟区地形破碎、犁地条件差,约有近一半的烟田,因坡度大、岩石多不能从事机械作业,显然向现代烟草农业提出挑战,加快烟田整治、进行烟田改造已成下一步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从目前国土部门整治过的土地来看,要么还没有达到可使用微型机械设备的要求,要么整治后因梯田长宽比太大,导致种烟朝向不合理或土地利用率低。现在一是要确定烟田整治的标准,对整治后的坡度、宽度要进行最低标准控制。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烟田坡度要控制在12度以内为宜,并尽可能扩大田块宽度要。二是要确定烟田整治的投入标准,国土部门按照每亩2000元的投入标准,整治后的坡度可放宽到15度左右,田块宽度没有明确界定,显然按照适宜烟田的要求必需提高投入标准。

    3、模式转变是关键。生产组织模式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关键,同时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生产组织模式转变又成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的难点。近几年各地都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要求,大胆进行了生产组织模式的探索,总结了不少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概括起来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传统的分散种植并存。生产组织模式的建立,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因地制宜统分结合,能统者则统,宜分者则分,不搞一刀切。要突出抓好服务组织建设,把烟叶生产环节中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交由服务组织完成。要加强对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的领导,村两委班子,要正确发挥在服务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干预太多,“两委”班子成员一般不要出任服务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特别是不要出任理事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的指导,完善资产管理、利益分配制度,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做到规范建立规范运行。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做到依法依规、租价合理。

    4、设备研发是保障。由于烟叶产区大多为山区,生产环境差、机械化程度低是带共性的问题,现代烟草农业必需有更多的适应山区自然环境和烟叶生产技术要求的机械设备作支撑,否则,烟农还是传统的肩挑背磨、犁耙绳索生产方法,就无从谈现代烟草农业。目前能适合高山烟区烟叶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还很有限,就连比较普遍的微耕机械在烟田也有很多田块不适应。现在要加大投入,开发、研制高山烟区适用的起垄、培土设备,改进编烟机械,定型生产烘烤设备和调制自控装置。

    5、工商合作是基础。加强工商合作是国家局在基地建设中给全行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但目前尚无深度合作的工作标准。要实现深度合作的要求,工业在管理理念上确实要把产区作为第一车间对待,共同成立基地建设工作机构,建立烟叶质量快速反应机制,落实烟叶生产风险共担责任,做到工商共同把关生产技术方案、共同落实生产技术到位,让工业企业参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积极探索集中烘烤——专业分级——产区直调的收购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