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区 高起步 好效益

——桂林市烟叶种植第三年回眸

2008-01-30来源:烟草市场作者: 隆振葵
      2007年,是桂林市烟叶种植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桂林市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按照抓重点县、重点乡镇、重点村屯、重点户的原则,创办烟叶生产基地,走出自己的发展新路。
      2007年桂林市在全州、临桂两县的12个乡镇34个村屯发展烟叶生产,烤烟移栽面积1673亩,发展烟农370户,收购烟叶5053.85担,中上等烟叶占80.65%,平均亩产151公斤、产值1350元(不含补贴)。其中全州种植面积1019亩,平均亩产烟叶161.5公斤,最高的亩产收入达到2632元,收到了“提质增收”的效果。

    新烟区 高起步

      桂林土地和气候适合发展优质烟叶生产,烤烟品质也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桂林市烟草局(公司)围绕“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烟农收益”这一工作中心,从2006年10月开始着手开辟烟叶生产发展新路。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要求,桂林市主抓重点县、重点乡镇、重点村屯、重点户,集中人财物,将烟叶种植由5个县分散种植,向自然生态条件更为适宜的全州、临桂两个县集中重点发展。

      烟叶生产是技术性很强的产业。桂林市烟草局深知,要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因此,他们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烟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三支队伍,抓好对烟农的服务工作。他们坚持走科技兴烟之路,让烟技员驻扎在农户家中,每个烟技员在自己管辖的种植点建立0.3-0.5亩的样板烟田,生产技术指导实行一条龙服务,高起点高标准地推广烤烟规范化生产技术,大力兴办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在全州县的三友、马鞍岭村和临桂县的税江村分别建立3个连片的烟叶科技种植示范基地,示范面积483亩,并初步建立起桂林优质烟叶科研体系。通过科技基地、样板烟田的示范作用,带动了烟区烤烟整体种植水平的提高,初步解决了烟农种烟技术难把握的问题。2007年全州县三友村示范面积223亩,平均亩产165公斤,收购均价10.20元/公斤,新烟区实现了较高的起步。

    抓关键 讲科学

      在推广科技种烟工作中,桂林市抓住关键技术,在全面推广漂浮育苗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中棚育苗试验。在全州县三友村试育苗12个中棚,在临桂县税江村试育苗8个中棚,育苗面积共达570亩。中棚育出的烟苗根系发达、健壮、抗病性强。烟苗移栽到大田前,就将专用地膜发到了每一个烟农手中,为烟苗提供了保温保湿的条件,有效地抑制了杂草的生长。该市还在全州县的绍水、才湾镇积极尝试开展机耕作业,在减少农民用工量和劳动强度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全面实施平衡施肥对烟叶优质高产十分重要。桂林市明确施肥量和操作程序化。在起垄时做到条施底肥,移栽时做到窝肥与定根水肥到位;掏苗小培土时施一次水肥;揭膜中培土时施一次水肥;到移栽30-35天时,将剩余肥料全部通过大培土施完。通过平衡施肥促进了烟苗根系的及时发育,确保烟苗旺长期所需的各种养分。烟株打顶后,烟株侧芽生长迅速,烟农往往要花很多工在烟叶抹叉上,费力费时,效果不佳。去年该市引进化学抑芽剂,烟株打顶后用一次便可有效控制侧芽的生长,减少了烟农用工,提高了烟叶质量,增加了产量。

    抢机遇 上阶梯

      桂林烟叶生产经过2007年的努力,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种烟效益大幅增加,与玉米、水稻等作物相比,比较效益开始显现,烟农尝到了种烟的甜头,积极性显著提升。这给烟叶生产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桂林市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科技生产,高效益产出,增强烟叶种植的社会影响力,打造桂林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该市今年计划种植面积2000亩,完成收购量6000担,中上等烟比例85%以上,亩产值1500元以上(不含补贴)。目前,该市突出烟田规划,调整种植布局,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适度发展规模种植和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种植模式,按照规模化要求合理安排种植区域,在全州县的咸水、绍水、龙水、才湾发展田烟生产,形成产业链;在临桂县两江镇、会仙镇、中庸乡原来烟叶种植点上扩大面积,逐渐形成以点带面发展的格局,按“一乡一村一品”抓重点乡村,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影响作用。同时,逐步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烟叶生产成本,有针对性地对土壤进行检测,为生产优质烟叶提供基础数据。他们在学习外地烟叶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2007年的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推行“增香降碱”的栽培措施,坚持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桂林特有的烟叶风格,为今后烟叶生产发展打牢基础。

      桂林市烟草局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他们着手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为全面提升烟叶工作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他们加强烟叶户籍化管理,推行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烟农服务体系。他们开展烟技员对管辖生产片区实行“四包一挂”(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活动,对烟技员进行全面考核,建立和完善烟农服务体系。同时,他们加强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为生产服务,确保烟叶生产信息的畅通,增强发展后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