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化技术规范烟叶种植收购

---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打造“数字烟草”见闻之二

2007-11-30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刘大伟
      2004年9月,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谷宏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抓合同这个牛鼻子》的文章,指出了严格执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对维持烟叶收购正常秩序的重要性。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管理工作是烟叶生产工作的重头戏,严格执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才能维持烟叶收购的正常秩序。2004年以前,红河州各县局(分公司)在烟叶收购上各自为政,收购系统各成体系,收购与合同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致使收购中对合同的执行缺乏有效的跟踪、监控。个别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购过程中“人情烟”、“关系烟”时有出现,损害了烟农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收购秩序。
  面对当时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红河州局(公司)党委一班人开始集体反思。解决合同签订与实际收购情况不相符的问题,成为他们着力开展的一项工作。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牵着牛鼻子走。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把握和控制烟叶实际收购量,使其与合同约定量一致。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一方面要严格制度,将收购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另一方面还要善假于物,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到烟叶收购工作中。”谷宏的话语铿锵有力。
  经过实践和摸索,红河州局(公司)在“红河数字烟草”系统中设计了“计划合同”和“烤烟收购”两个模块,将合同约定收购量与实际收购量结合起来,并且统一了收购模式和流程。烤烟收购系统以合同为基础,没有合同就不能交售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必须经过分户摸底、基层公示、烟农认可、公司授权等环节才能生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并进行控制和干预。
  红河州局(公司)先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然后将合同录入系统,这样全州十多万户烟农的合同便可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合同进行查询、分析和统计。该系统还以州局(公司)为中心,形成了连接12个县局(分公司)的光纤网络,确保对全州收购点的收购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州局(公司)中心数据库,从而保证了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管理人员可以对合同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跟踪。
  “在实际收购工作中,利用该系统我们可以对烟叶总量、各等级部位的烟叶数量进行控制。比如从中心系统直接提取合同的电子文本后,如果输入的交售烟叶总数超出了合同规定的数量,系统会自动提示;在按照烟叶部位收购时,如果某一部位烟叶数量超出控制量,系统也会实时提示,这样就有效提高了烟叶收购的工作效率。”红河州局(公司)党委副书记庄昭泽介绍说。烟农交售的烟叶数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后,系统会立即进行上限锁定,使烟农无法再交售烟叶。
  收购结束时,每个县局(分公司)及烟站(点)可根据系统内烟农交烟的实际情况,对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并可根据履约率调整烟农下一年的合同收购量。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烟农的履约意识。除此以外,在对合同合理性的检查方面,系统也提供了方便。比如,可以检查合同的亩产是否合理等,及时发现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都为提高合同履约率奠定了基础。
  “红河数字烟草”系统的应用后,红河州局(公司)不仅实现了对烟叶收购合同的精细化管理,还实现了烟叶的“原收原调”,并在统一收购流程的基础上,使整个烟叶收调过程有据可查。
  在烟叶收购环节,系统能自行统计收购等级情况,并可以提供收购单据查询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每一张收购单据明细,包括正常单、作废单、补录单等,还可以进一步查询那些需要关注的单据。通过这一功能,全州所有收购单据的开具情况以及每一张单据上的交售等级、交售金额、补贴兑现金额等一目了然。
  “在烟叶调拨环节,我们采用‘抓住两头,掌控全局’的管理模式,有效杜绝和纠正了基层烟站(点)违规提级上调问题。”庄昭泽说。调拨过程中,红河州局(公司)取消了手写单据,运用系统的调拨单开具功能,记录下每一次调拨的详细情况。最终,通过系统对收购与调拨等级、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收购与二次复验进行直接对比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偏差,并追查收购、调拨的每个环节,找到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相关文章